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010101)研究生培养方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010101)研究生培养方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010101)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思想道德方面:本专业致力于培养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个人品德良好,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学风,团结敬业,立志把自己的理论研究献给祖国的现代化事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专门人才。

业务素质方面:1、硕士研究生:应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一定的外文文献阅读能力。

在专业研究领域应了解本专业的研究动态,具备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专业研究的能力。

学位论文具备一定的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

2、博士研究生:应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并具有较强的外语阅读与写作能力。

在具体的专业研究方向上具有独立承担专业领域内的研究与教学工作的能力。

学位论文应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在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都应达到相应的要求。

二、学科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点是在良好的学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早在60年代,刘林元教授的《唯物辩证法与社会调查》一文就曾得到毛泽东主席的充分肯定。

70年代,胡福明教授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对当时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本学科1981年被批准为硕士点,1993年被批准为博士点,1998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

本学科现为教育部人文社会重点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的核心学科,“当代资本主义研究”的骨干学科,同时也是财政部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现有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7名。

主要研究方向有: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马克思主义哲学史;3.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5.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6.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科学逻辑。

本学科的鲜明特点是,立足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文本学解读,致力于对马哲史作原创性的研究;致力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作原创性的研究;致力于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来剖析当代社会实践和科学认识中出现的最新理论问题。

本学科治学严谨,研究视域开阔,且在学术资料的掌握方面处于学界领先水平。

出版了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研究专著,如孙伯鍨教授的《卢卡奇与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二卷)、张异宾教授的《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和《回到马克思》、刘林元、姚润皋教授的《跨越世纪的征途》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碑》、侯惠勤教授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磨砺》、唐正东教授的《斯密到马克思》等。

经过多年来的建设,本学科点已经成为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重镇”。

“九五”期间,本学科点(与北大合作)获得了国家社科唯一的一个重大委托项目“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邓小平哲学思想”。

近五年来,本学科点教师共出版学术专著30余部,获得省部级以上学术成果奖20次,在核心期刊上共发表论文350多篇,本学科点指导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共发表论文300多篇。

在教学方面,近五年内,本学科点有两位教师获得“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两本教材分别获得“中宣部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和“江苏省第三届五个一工程奖”。

人才培养方面,本学科点培养的博士生在校期间的学术成果就获得过包括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在内的多项奖励。

在今后几年中,本专业将通过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进一步调整人才结构,推动本学科点的教学和科研水平迈向新台阶。

预期成果是,在马哲史的研究方面,以《马恩全集》新国际版为基础,出版一套关于马恩哲学思想的系列研究专著,并运用最新的学术资料,出版一套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研究丛书;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出版一套国内最早的对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的哲学思想进行系统研究的学术专著;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与运用方面,出版一套当代意识形态理论、法哲学、经济哲学等方面的研究专著,并结合江苏省区域性的改革开放实践,出版一套以江苏“两个文明”建设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著作。

三、招生对象1. 硕士研究生:优秀本科毕业生;具有本科同等学力人员,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并经复试合格者。

2. 博士研究生:已获硕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具有高级职称的在职人员,应届硕士研究生,经博士生入学考试并复试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1. 硕士研究生:两年半2. 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三年五、课程设置(一)硕士阶段A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学分)马列原著选读 (3学分)英语 (4学分)B类:哲学动态与评论 (3学分)C类: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 (3学分)马恩早期哲学著作选读 (3学分)列宁毛泽东哲学著作选读 (3学分)D类:辩证唯物主度专题研究 (3学分)历史唯物主义专题研究 (3学分)毛泽东哲学思想专题研究 (3学分)邓小平理论专题研究 (3学分)西方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 (3学分)国外毛泽东学 (3学分)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专题研究 (3学分)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研究 (3学分)文化研究 (3学分)当代意识形态热点问题研究 (3学分)马哲史专题研究 (3学分)跨学科选课 (3学分)(二)博士阶段:必修课:博士外语(英、德、俄等)专业外语第二外语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精读指选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文献研究与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问题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专题研究毛泽东邓小平著作精读当代意识形态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20世纪法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逻辑与辩证法六、培养方式1. 硕士研究生入学三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学科组协调,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选拔优秀硕士生,实施个性化培养方案。

2. 博士生在招生录取时明确导师,由导师负责成立指导小组,确定培养计划,由导师和指导小组全面负责培养工作。

可根据需要聘请校外知名教授担任指导小组成员。

3. 公共课以讲授为主,基础课采取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重在培养研究生独立开展学科研究的能力。

鼓励研究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鼓励研究生进行相关学科间的学术交流与交叉研究。

4. 研究生的德育及思想品德教育由研究生领导小组和导师共同负责。

七、考核方式1. 公共课和基础课以笔试为主,由有关教学单位负责相关课程考试。

2. 专业课采取笔试和专题学术报告相结合的方式,重在考核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及其用基本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3. 中期考核:为保证研究生的质量,在入学后的第三个学期进行中期考核。

由学科组组织相关教师组成中期考核小组,对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进展以及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选拔优秀硕士生实施提前攻博,对考核不合格者提出批评,对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八、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选题要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并力求和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接轨。

题目选定后,研究生要做开题报告,经导师组同意后方可写作论文。

论文题目确定后,研究生要写出写作计划,包括各阶段的主要写作任务。

该计划在导师审阅后经系学位委员会批准,报研究生院备案。

九、答辩和学位授予学位论文完成后,在答辩之前必须严格按照《南京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办理。

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3人组成,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组成(外单位专家不少于2人)。

导师不参加答辩委员会。

论文答辩不合格者,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一年内修改完成,重新答辩一次。

申请硕士学位者至少在学校确定的重要期刊发表1篇论文,申请博士学位者应发表3篇论文。

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并完成上述论文指标者,学校方可授予学位。

十、质量监测建立研究生个人教学与研究档案,并对毕业后的研究生进行不定期的调查。

十一、主要参考书目(仅列出中文书目)经典著作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另见《费尔巴哈》(《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手稿新译中文版),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马克思:《致安年柯夫》(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第476页;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下册;列宁:《哲学笔记》(1914-1916年),《列宁全集》第55卷(中文第2版)。

《毛泽东选集》(1-4卷),1991年人民出版社(中文第2版)。

《邓小平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出版。

研究论著:孙伯鍨:《探索者道路的探索》,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孙伯鍨等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与现状》(1-3卷)。

孙伯鍨、张一兵主编:《走进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张一兵:《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张一兵:《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转换》,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张一兵:《张一兵自选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张一兵:《无调的辩证想像》,三联书店2002年版。

刘林元:《毛泽东哲学思想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姚润皋、刘林元:《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侯惠勤:《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磨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孙伯鍨:《卢卡奇与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刘林元等主编:《跨越世纪的征途》,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刘林元主编:《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郭广银:《当代中国道德建设》,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张建军:《逻辑悖论研究引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张一兵、胡大平:《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与逻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唐正东:《斯密到马克思》,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张传平:《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胡大平:《弹性生产时代的解放议程》,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尚庆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与逻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张亮:《“崩溃的逻辑”的历史建构》,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

其它参考书目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卢卡奇:《社会存在本体论》(上、下卷》,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葛兰西:《狱中札记》,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柯尔施:《马克思主义与哲学》,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胡克:《理解卡尔·马克思》,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弗罗姆:《逃避自由》,工人出版社,1987年版;弗罗姆:《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西方学者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弗罗姆:《生存还是占有》,三联书店,1988年版;萨特:《辩证理性批判》,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全译本(上下卷),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列菲伏尔:《马克思主义的危机》,三联书店,1966年版;列菲伏尔:《辩证唯物主义基础》,《西方学者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阿尔都塞:《读〈资本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普兰查斯:《政治权力与社会阶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德拉-沃尔佩;《卢梭与马克思》,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科恩:《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霍克海默;《批判理论》,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霍克海默、阿尔多诺:《启蒙的辩证法》,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阿尔多诺:《否定的辩证法》,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哈贝马斯:《交往理论》(上、下卷),重庆出版社,1994年版;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施米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莱斯:《自然的控制》,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科西克:《具体的辩证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戈德曼:《隐蔽的上帝》,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杰姆逊:《马克思主义与形式》,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伊格尔顿:《美学意识形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