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倒对方
1.提供了一个平台,扩展了征婚的途径,为征婚者提供更多选择的平台
我方从来没有否认,电视作为征婚的途径会扩大征婚者的选择性。
但是,单凭这点并不能说明利大于弊。
还需比较这个途径对征婚者、对社会的综合影响是怎样的。
其次,征婚节目上牵手离开舞台就表明了已经确定了双方男女朋友的关系。
在短短十几分钟内确定一段关系,这显然是一种草率和对双方不负责任的行为。
2.丰富了老百姓的电视文化生活
首先,请注意,电视生活并不等于电视文化生活。
对于已婚的,或还没到是婚年龄的观众来说,电视征婚节目对他们唯一的作用就是娱乐。
我方并没有说娱乐是不好的。
但哈哈一笑之后又剩下什么呢?电视征婚最终目的是
,这样的电视文化生活并不是征婚的利与弊,
并且既然娱乐,必然追求收视率,那相亲节目还有对方辩友所说的这么单纯嘛,所以出现各种各样的托来欺骗老百姓,也是不意外的。
显然,对方辩友所说的不能说明其利大于弊。
好的,娱乐生活是能让观众娱乐,开心的。
那么,当电视台上的一位清纯女子,或许是你心中的女神,梦中情人,有天发现网络上传遍了她的不雅照,发现她所有的清纯都是假的,是伪装,你难道会觉得这是娱乐吗,难道你会感到很爽吗。
退一步讲,就算电视征婚是为了娱乐,那么难道打着娱乐的幌子,难道我们就可以一退再退,不断挑战我们道德底线,打着娱乐的幌子,就可以欺骗,就可以大力传播消极思想吗?3.电视征婚为征婚带来更加轻松的择偶心态
首先,节目出于盈利的需要,会制造轻松娱乐的氛围。
但是这种氛围是对于观众而言,而不是对于征婚者而言的。
再者,原来征婚者只要面对对方就可以了,如今却还要面对全国11亿电视观众。
想必是紧张大过于轻松吧。
其次,女嘉宾和评委的犀利言辞成为节目的一大亮点。
观众都很想看,男嘉宾在尴尬的场面下如何收场。
但是对于男嘉宾来说,这应该是一场噩梦吧。
最后,如果过分强调娱乐性,征婚者容易做出出格的行为来博取个人观众,忽视了征婚所需的真挚情感,不利于征婚目的的实现。
4.电视征婚为社会带来日趋开放的择偶观念
首先,我先不否认电视征婚宣传了开放的择偶观。
但是择偶观念的日益开放来源于社会实践的日益发展,导致的社会的逐渐进步。
对方便有把择偶观的开放归功于电视征婚,就未免言过其实了。
其次,电视征婚也有意无意地透漏着拜金、以貌取人等精神文明缺失的社会观念。
到底二者孰轻孰重。
显而易见。
5.反应了当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社会观,价值观
电视征婚节目反应了当代男女的择偶观。
但这种择偶观不一定是正确的。
电视媒体如果不经挑选,为了收视率肆意传播不良的思想。
对社会将造成巨大的危害。
一个马诺就已经折腾成这样了,再有几个中国怎么办啊。
7、为交际圈闭塞更好的解决了单男单女问题,从一定程度上维和了社会的治安;
对方辩友,剩男剩女是指年龄超过35岁他们的和28岁的大龄未婚男女。
而我们看看电视上实际出现的嘉宾,他们都是经过海选层层选拔出来的能够吸引观众眼球制造看点提高收视率的男女,要么高富帅,要么性格语言极具个性,并非剩男剩女,也不是大龄适婚男女,也没有到了需要以电视相亲这一方式解决交友问题,现实数据完全不能支持对方所说剩男剩女的标准,根本就没有不是真正有征婚需求的男女。
其次,电视相有更能好的解决剩男剩女的问题,我表示难以赞同,在我们看到的电视征婚中,实际上的成功比例是非常小的,最终能成功走到结婚又有多少?相反,这样缺乏诚意的征婚很可能让人们更加怀疑爱情,甚至让剩男剩女问题更加严重。
其最初的目的并没真正的解决,更不能就以此说明电视征婚利大于弊!
8、受众面广,传播速度快,受关注度高,甚至还可以趁机展示自己,有一定的成名机会;
对方辩友的第二个论点逻辑非常令我费解,按照您的观点,瘟疫受众面广,传播速度快,受关注度高,就利大于弊?显然无发成立。
其次,嘉宾在展现自我的同时所表现的言辞刻薄,拜金主义观泛滥,对男嘉宾和社会大众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远远大于其个人的炒作上位,光鲜亮丽!
、
11、而对方辩友对如此之多的正面典例,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却装聋作哑,揪着个别不良典型不放,这样的做法不是犯了以偏概全又是什么呢?
对方辩友,在现在的电视征婚您怎么能说是小部分呢?我们要明白电视征婚仅仅只是为了广大的未婚青年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去认识异性,去寻找自己想要的另一半。
而当电视征婚无辜的被人利用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因此而认为电视征婚弊大于利,而是应该好好的改造它,因为本身电视征婚并没有,错的是那些参加的人,错的是那些利用了电视征婚的人。
13、同样,电视征婚里出现的一些人的拜金主义思想难道我们要归罪于电视征婚这一个节目吗?
感谢对方辩友承认了参与电视征婚的人有错。
而电视征婚不经选择的传递的负面影响与其应该有的价值完全背离,这不就是它没有起到的正确的社会价值舆论导向左右,就是电视征婚的错!
14、焦点访谈、新闻联播等节目播放了战争、吸毒等不好的新闻,我们能说他们宣扬了这些不好的思想吗?
焦点访谈、新闻联播等节目播放的新闻都是陈述客观事实,并无价值观,思想的争议,与电视征婚中误导的对社会大众带来负面影响的非正确婚恋观是两种不同属性的事物,毫无可比性!
4.电视征婚有不良信息,但观众有辨别能力;难道观众有辨别能力,电视台就可以随意发布不良信息,不负责任;难道大自然有自我净化能力,人类就可以恣意妄为,对其污染吗?
5.言论自由权;
人有言论的自由,但这种自由是相对的,不应该对他人产生负面影响,自由不代表能言所欲言,为所欲为,不然我们那位同学也不会因为发布关于跳楼自杀的事件而受到处分了。
6.广电总局只整顿不封杀电视征婚节目,说明利大于弊;
按照对方的逻辑,国家整顿论文抄袭,学术作假,黄赌毒,贪污腐败现象,也能说明它们利大于弊吗?
7.电视征婚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选择,一条路,扩大了征婚渠道;
今天对方辩友口口声声说今天现代人缺乏交际的平台,电视征婚提供了这么一个平台所以就为他说尽好话,但是这条路并非征婚的康庄大道;对方却不知这样做只是饮鸩止渴。
在镁光灯下被无限放大的两个人,身上存在太多迎合观众口味不真实的特质。
真的过上柴米油盐的生活,剥去拿一层层编导给穿上的虚伪外衣,我们又拿怎么样一个心态去携手走过剩下的风风雨雨?
1.娱乐性与商业性,其他电视节目也存在;电视征婚本身的目的不应当是娱乐观众,而是本着为观众负责的态度,了解征婚人情况,达到征婚目的,而当电视征婚将娱乐性和商业性放在首位,其本身目的也就变了质。
将征婚双方的事情当成笑料或是其它的事情成为观众娱乐的材料,成为了电视台吸金的工具,也就不合理的。
Q1:请问对方辩友,对节目中某些嘉宾表现出来的拜金主义、举止不文明等行为被观众盲目热捧的现象有何看法?
Q2:请问对方辩友,电视征婚节目的主体是节目嘉宾还是节目制作方电视台?(一辩稿中所阐述的之一就是嘉宾)
Q3:请问对方辩友,电视征婚节目遭到很多电视人的围攻,著名央视主持人王小丫也表示:电死征婚把一些不是主流的价值观放大化,觉得这是电视行业的悲哀。
对方辩友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Q4:请问对方辩友,十五分钟短暂的见面能产生感情么?
一见钟情会在荧幕上频繁上演么?
Q5:请问对方辩友,怎样看待嘉宾身份的频繁作假呢?能确保他们的身份真实么?
Q6:请问对方辩友,金钱和性方面的东西都在电视征婚节目中赤裸裸地表达出来,这会不会误导观众尤其是未成年观众的价值观呢?
Q7:今年一月,中国经济网、搜狐网与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联合进行的“全国两会民生系列调查”显示,电视征婚和网络成婚的公众认可度只有一成,请问对方辩友对此有何看法?
Q8:征婚者只是通过较短的短间,谈了几句话就轻易和别人牵手交往,这不是把爱情快餐化么?违背了主流爱情观,对方辩友认为这样有利于爱情观的健康形成么?
Q9:婚姻对每一个未婚人而言都是件神圣而庄重的事,当我们不为人知的感情经历通过电视媒介被大众所知,这对征婚嘉宾而言、有什么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