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分型和外科治疗
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分型和外科治疗
脊髓受压= ———————————— 指数 拟正常颈髓矢状径(mm)
拟正常 颈髓矢径 最窄段 颈髓矢径(mm) 受压上方 正常矢径 最窄段 最窄段颈髓矢径 颈髓矢径 受压下方 正常矢径 受压上端 + 受压下端 正常矢径 正常矢径
( 拟正常 = —————————— ) 颈髓矢径 2
颈髓受压矢径测量模式图
寰枢椎脱位手术常见并发症是神经损伤,
血管损伤和感染,文献报导发生率: 血管损伤:1.7%~2.4% 感染:尤其是经口咽入路手术,感染率高达 31.6%
神经损伤:脊髓不完全损伤 血管损伤: 感染: 脑脊液漏: 咽动脉、椎动脉损伤
并发症发生原因
神经损伤:全麻过伸位插管。
血管损伤:血管畸形,解剖复杂,操作欠
按肢体运动8分,感觉6分,膀胱功能 3分进行术前后评分,并计算出术后脊髓功 能改善率。 —术前总分 术后脊髓功能 = 术后总分 —————————×100% 改善率 17-术前总分
III.脊髓受压和减压情况 影像学评定标准
测量术前后受压段脊髓MR矢状径,
计算出脊髓受压指数和脊髓减压改善率。
㈠脊髓受压指数
(一)治疗的关键是减压和稳定
根据MR酌定前方、后方或前后方减压:
前方减压:经口咽入路直接切除寰椎前弓,枢椎 齿突和枢椎椎体后上部; 后方减压:后路切除寰椎后弓,枕大孔扩大,疤 痕松解。
根据寰枢椎复位情况酌定固定方式:
能复位者行寰枢椎固定融合; 不能复位者行枕颈固定融合。
(二)治疗方法选择的一般原则
规范,定位欠准确。
感染:经口咽入路感染常由于口腔咽部
常驻细菌污染切口或操作粗糙。
脑脊液漏:操作欠规范。
预防并发症
神经损伤:若插管困难,应气管切开。 血管损伤:术前复习熟悉解剖,仔细分析畸 形特征,术中仔细操作,常规作DSA血管栓 塞止血准备。 脑脊液漏:定位准确,规范操作。
预防并发症
感染:
估计其复位可能性和预后效果。
先天性畸形难复位,脊髓功能恢复较差;
外伤性较先天畸形易复位,脊髓功能恢复较好;
陈旧性时间愈长越难复位,越难恢复;
自发性早期易复位,陈旧性则难复位。
二、临床分型与治疗方法选择
建立临床动态分型的意义在于在治疗过 程中逐渐弄清脱位的病理机制和病变程度, 根据其复位的可能性和难易程度分别采取不 同的策略和方法,使治疗方法与临床诊断相 适应,达理想的治疗效果。
治 疗
保守治疗
(牵引复位外固定)
手术治疗
(分别采用不同手术方法)
手术治疗——
Gallie钢丝固定。
I.后路手术
Halo-vest架固定后路寰枢椎骨泥融合术。 单纯后路Magerl手术、Magerl+Brooks手术、 Apofix手术。 单纯后路减压枕颈固定(采用枕颈CD环棒或 Cervifix板棍系统)。
Halo-vest架固定
Gallie钢丝固定
Gallie钢丝固定
Margerl手术
Brooks钢丝固定
Magerl+Brooks手术
Apofix手术
枕颈CD环棒
Cervifix板棍系统
手术治疗——II.前路手术
前路直接齿突UCSS螺钉固定 经口咽前路减压,再双向牵引缓慢复位
后石膏制动
复位后再行后路减压内固定。
不可复型寰枢椎脱位:前后路分期或一期减压枕颈内
固定融合。
临床资料
神经系统症状
易复型中有手足麻木等轻微神经症状。
缓复型中有轻度脊髓压迫症:四肢力弱及病理
反射。
在难复型和不可复型寰枢椎脱位病例中均有明 显脊髓压迫症:四肢麻木,运动障碍,病理反 射,部分病例大小便障碍和呼吸困难。有向后 脱位。
松解,但螺旋CT三维重建显示C1.2之间有骨 性连接者。
CT三维重建显示 C1.2之间有骨性连接
治疗策略
——根据临床分型和MR采取治疗策略和方法
可复型不合并压迫者:复位和固定。复位后采用
Magerl, Brooks, Apofix, 前路侧块螺钉,前路UCSS,
Halo-vest。
可复型合并压迫者:复位减压和固定。 难复型寰枢椎脱位:行经口前路松解,术后双向牵引,
(受压指数范围:正常0
1异常极端)
㈡脊髓减压改善率
术 后 术 前 最窄矢径 最窄矢径 脊髓减压 × 100% 改善率 = ———————————— 拟正常矢径 — 术前矢径
治疗结果
——
按JOA17分法脊髓功能评定标准
本组术前平均8.2分,术后平均
14.3分,按公式计算术后功能改善率
为14.3%~100%,平均67.1%。(表一)
四、实际测量时要注意几个问题
术前术后尽量采用同一家医院做的MR扫描影像。 术前术后宜采用同一比例尺进行扫描成像。 术前术后宜测量同一部位和同一切面。 尽量采用轴位相和T2相测量,以排除窗宽、窗位
对信号显示测量的影响。
尽量选用与MR相容的内固定器材,例如钛合金。
五、关于手术并发症
在Symon和Lavender临床标准和JOA17分法脊髓
功能评定标准的基础上,拟定影像学评价标准来客 观评价脊髓受压情况和术后减压改善情况,在MR上
测量计算出受压指数和减压改善率,做到量化观察,
客观反映,是上述两种临床评定标准的补充。脊髓 受压指数旨在客观判断脊髓受压程度,为选择治疗 方法提供依据;脊髓减压改善率旨在客观评定手术 后脊髓减压效果。
术前 受压指数 0.32 0.70 0.79 0.24
0.67
术后 受压指数 0.22 0.32 0.34 0.10
0.22
减压 改善率 32.54 54.81 56.98 59.63
73.7
…
经上述评定标准
评价,临床和影像学 结果趋向一致,本组
疗效显著。
讨 论
一、病因分类与判断预后
弄清脱位的病因和脱位机制,再参考病史长短,
脊髓受压和减压的影像学评定标准的 意义。
脊髓受压指数:客观判断脊髓受压程度。 脊髓减压改善率:客观量化评价手术减 压效果。
小 结
寰枢椎脱位手术治疗效果显著;
寰枢椎前后路手术有一定难度和风险,但
只要精心操作和积极预防并发症是有效和 安全的。
Thank you!
以及脊髓受压和减压情况影像学评定
标准。
I.Symon和Lavender临床标准
轻型:仅有轻度异常,尚能从事正常学习和工作;
中型:功能障碍较明显,仅能参加部分工作;
重型:不能工作,尚可在室内走动;
特重型:不能自行起床,站立或行走。
术后病情改善1级为有效
术后病情改善2级为显效
II.JOA17分法脊髓功能评定标准
总原则仍然是减压复位和稳定。
对易复型和缓复型寰枢椎脱位,不须先行前路 松解术; 对难复性寰枢椎脱位,须先行前路松解术,然 后再酌情采取后路减压内固定方式; 对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则宜先后路减压枕颈 内固定,再行前路减压术; 对极不稳的寰枢椎脱位须前后减压者,宜先行 固定,再行减压。
三、临床疗效影像学评定标准的意义
陈旧性齿状突骨折 寰枢椎脱位
齿状突先天性畸形 寰枢椎脱位
自发性脱位
类风湿性关节炎 寰枢椎脱位
齿状突发育不全
临床分型
—
根据治疗过程中病变转归情况 临床动态分型
可 复 型 难 复 型 不 可 复 型
I.可复型寰枢椎脱位 —— 经牵引治疗能复位者
①易复型寰枢椎脱位: 行单纯颅骨牵引或单纯 颌枕带牵引后能复位者。
UCSS螺钉固定
UCSS螺钉固定
头颈胸石膏固定
手术治疗——III.前后路手术
采用经口咽前路减压,二期后路枕颈减压
内固定;或后路减压枕颈内固定,二期前
路减压 采用前后路一期减压内固定
经口前路手术
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
本组采用了Symon和Lavender临床
标准;JOA17分法脊髓功能评定标准;
表一
病例
例1 例2 例3 例4 例5
术前后JOA评分及脊髓改善率
术前总分
8 8 6 10 7 8.2
术后总分
15 14 9 15 14 14.3
改善率%
78 67 27 71 70 67.1
总计(n=25)
(平均)
…
治疗结果
——按脊髓受压指数公式
术前受压指数平均0.67,术后受 压指数0.22,明显改善。(表二)
寰枢椎脱位的 临床分型和外科治疗
寰枢椎脱位是常见的上颈椎损伤, 常呈进行性加重,常伴有高位颈髓压
迫症,导致四肢瘫痪及呼吸衰竭而危
及生命,其潜在危险性较大,应积极
治疗。
X线检查
MRI检查
病因分类 —
颈畸形。
根据脱位原因
外伤性脱位:齿突骨折、横韧带断裂。 先天性畸形脱位:颅底凹陷、齿突畸形、短 自发性脱位:颈部深在感染、类风湿关节炎。 病理性脱位:肿瘤、结核、骨髓炎。
术前口咽净化; 建立口咽外气道(气管切开); 术野严密消毒; 术中细致规范操作; 术后呼吸道护理,24H专人吸痰; 鼻饲5-7天,全身营养支持; 适当应用抗菌素。
小 结
寰枢椎脱位临床分型
可复型
易复型 缓复型
难复型
不可复型
小 结
寰枢椎脱位的治疗原则是复位、减压和稳定。 根据临床分型选择不同方法
治疗结果 ——按脊髓减压改善率公式
本组测得寰枢椎术前脊髓最窄段矢径 平均3.5mm,术后最窄段矢径6.3mm,C1.2段 拟正常矢径7.3mm,按公式计算,术后脊髓 减压改善率平均为73.7%。(表二)
表二 术前后颈髓受压指数及减压改善率(%)
病例 例1 例2 例3 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