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梁台座静载预压方案

制梁台座静载预压方案

江南高速项目部三分部制梁场制梁台座
加载预压方案
一、沉降观测的目的
(1).通过对制梁台座的加载预压,确保制梁台座基础稳固。

保证箱梁在预制时外形尺寸不发生变化。

(2).通过制梁台座的加载预压,为确保箱梁在预制时不会因为台座不均匀下沉超过2mm而影响箱梁质量及结构尺寸。

(3).通过对制梁台座的加载预压,保证底模设置的返拱值不变。

(4).通过制梁台座沉降观测检验制梁台座基础设计的安全性,确保箱梁在预制时安全。

二、加载预压的准备工作
(1).预压材料的准备:为了便于吊装和堆放,堆载预压试验采用涵洞预制钢筋混凝土盖板(0.5mX0.99mX6.8m,每块约重8.5T)来作为加载,考虑箱梁自重约150T,模板重约30T,加载时按箱梁和模板总重的1.25倍系数考虑,共需准备225T(26块)混凝土块。

(2).观测点的布设,为了便于观测制梁台座基础沉降,在台座基础两端及中间位置三个断面布设观测点,两端各布设两个观测点,中间两侧位置布设两个观测点,共计6个观测点。

观测点采用的钢筋头通过钻孔打入制梁台座条形基侧面,同时灌入水泥浆加固,观测点的钢筋头应选择在即便于观测又要避免在钢筋堆载时对其产生碰撞的位置。

(3).布设水准点,已知水准点离制梁台座比较远,为了便于观测减少误差,在制梁台座一侧布设2个不易被破坏的水准点,确保每个水准点所选位置可“一镜”观测到3个观测点。

三、试验方法
(1).制梁台座预压试验在制梁台座条形基础施工完毕,并且混凝土强度达到95%后进行。

(2).制梁台座预压采用整个台座预压的形式进行,并且加载分布应均匀合理保证制梁台座同步受力。

(3).为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采用水准仪进行观测。

(4).加载时分4次进行加载,每加载50T(6块)测量一次,每级荷载持续
时间不少于2小时,每小时沉降量小于0.1mm既稳定,可加入下一级荷载;加载完成后持荷半小时、6小时、12小时、18小时、24小时分别进行观测并记录相关数据。

(5).卸载时分4次进行卸载,每次卸载50T,卸载时分别在卸载前、每卸载50T观测一次;完全卸载后半小时、6小时、12小时、18小时、24小时分别进行观测并记录相关数据。

四、测试内容
(1).未加载前各观测点初始标高(hx
)的观测;
(2).加载至每级试验荷载后各观测点标高(hx
1
)的观测;
(3).完全加载后半小时、6小时、12小时、18小时、24小时各点标高(hx
2
);
(4).每卸载50T后对各观测点进行观测直至完全卸载24小时后各个观测点
测的数值不在变化为止,各观测点标高(hx
3
)的观测。

根据实测值,可计算出梁段荷载作用下制梁台座基础的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
弹性变形值= hx
3- hx
2
,非弹性变形值即沉降值= hx
- hx
2。

五、试验步骤
(1).准备工作:将混凝土块拉到现场,同时布设1个水准点,分别位于制梁台座的一侧。

(2).测量各观测点初始标高(hx
)。

(3).吊装混凝土块加载:每级加载50T,共加载4次,每次静载2小时后,观测各观测点的变化数值,当加载到225吨后分别在半小时、6小时、12小时、18小时、24小时分别进行观测,如果各观测点标高发生变化,说明制梁台座基础底还在发生沉降,则相应延长预压时间。

如沉降已稳定,即可结束该制梁台座的预压。

同时应将预压过程中各观测点标高变化情况进行记录。

(4).卸载:每次卸载50T,并且静载2小时后测量各观测点标高(hx
3
),完全卸载后(即卸载225吨)24小时进行观测。

如果各观测点标高还在发生变化,说明制梁台座基础底还没有稳定,直至各个观测点标高不在发生变化,说明制梁台座已经稳定。

同时应将卸载过程中各观测点标高变化情况进行记录。

六、注意事项
(1).在预压过程中注意对观测点的保护,如发生碰撞或位移应及时通知梁场工程技术人员。

(2).堆载后静载观测过程中应按规定时间静载,不能提前。

(3).堆载时混凝土块的堆放应分布均匀,以免产生不均匀沉降。

(4).安全注意事项:
a.起吊混凝土块时,下方禁止站人,必须待混凝土块降落到离制梁台座1m以下后才可靠近,就位后方可摘钩。

b.起吊时绑扎应平稳、牢固,不准斜拉斜吊。

c.混凝土块堆载时,应注意的堆放,以免垮塌,造成不安全事故。

附:台座沉降观测记录表
台座沉降观测记录表台座编号:
注:弹性变形值△h
1= hx
3
- hx
2
,非弹性变形值即沉降值△h
2
= hx
- hx
2
记录人:日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