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课件
诗庄词媚
古人云:“诗庄词媚曲谐。”
庄者,庄重也;媚者,婉媚也;谐者, 诙谐也。诗多用于应制,非庄不可;词多 写闺中事,适于媚;曲更接近民歌,宜于 用诙谐的手法来表现。但诗、词、曲各有 多种功能,风格自然并非仅前蜀词人韦庄为代
表 • 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 • 后蜀赵崇祚将温、韦等十八人词编为《花
③请用三个词语概括以上四句诗句所写到的美。
景美
情美
人美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请展开想象,用散文笔调描 绘其中的意境。 注意点: ⒈想象合情合理 ⒉想象优美丰富
人说美丽女性的骨肉是水做的,若真如此, 那么我想,必是江南的春水造就了美丽女性风 情万种的骨肉。因为只有江南的春水,才会那 么迷人,碧绿得比蓝天还要妩媚;只有江南的 春水,才会那么醉心,清新得比白云还要柔情。 柔情似水,水似柔情,在春日的闲暇里,与二 三知心文友租一只画舫,在温柔的江南烟波里, 任意西东。江南不缺春雨的潇潇,在品酒论诗 之余,相互枕藉舟中,静聆江南丝雨无数双纤 手轻叩船篷的柔情蜜意。销魂,当此际,当睡 意悄然袭来,江南春眠梦亦芳……
深入探究
7、既独处深闺,无“悦己者”,主人公为 何还要“弄妆”?并且“照花前后镜”? 虽无“悦己者”,但还是要梳洗打扮, 这是对自己容颜的强烈自信和无限惋惜; 唯有着力打扮,方不辜负自己的娇美之 貌。
花虽美,但‚花开堪折直须折‛,人面固 然也美,但红颜易老,青春难驻! ‚照花前后镜‛细节暗寓其人对镜自赏自 怜之意。自赏:人面如花;自怜:盛年独处。
词
词是诗的别体,是配合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规定了句数,每句字 数、平仄等。初唐时民间和部分文人就已开始 填词,中唐时词体基本建立,晚唐至五代,文 人化程度加强,艺术趋于成熟,词的创作在宋 代达到顶峰。 温庭筠之后,写词的文人越来越多。到五 代十国时,倚声填词更尉然成风。西蜀与南唐 二地,经济文化最为发达,成为词人汇集的两 大基地。西蜀词人中,以韦庄成就最高;而南 唐词人中则以李景、李煜、冯延巳最为出色。
⒊体会诗人情感
由以上内容理解词人对江南情感。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反映出作者怎 样的情感?
情感:语气轻松诙谐,感情醇厚真挚。 反映出对江南的极度迷恋和热爱。
背景材料:
韦庄 (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属陕 西长安县)人,昭宗乾宁元年进士,韦应物之 四世孙。广明元年(880)在长安应举。黄巢攻 占长安,他身陷兵火,弟妹失散。中和二年 (882)春,逃至洛阳,后流落江南。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反映出作者怎 样的情感?
重点品读——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这两句有怎样的深刻内涵?刻画出主人公怎样的心理? 对镜时看见自己美貌如花,不免顾影自怜;穿衣 时看见衣上对对金鹧鸪,又触动了物双人单、情何以
堪的哀愁。鹧鸪尚懂得成双成对,而人呢?
《本草纲目〃禽部》:‚鹧鸪性畏霜露,夜栖以 木叶蔽身,多对啼,今俗谓其鸣曰‘行不得也哥 哥’。‛ ‚鹧鸪‛这个语码和‚鸳鸯‛一样,有归宿圆满, 鸾凤和鸣之意。这里借成双的鹧鸪反衬孤单的闺中女 子,抒写了一个孤独的女子无人赏爱的寂寞心情和 ‚愿做鸳鸯不羡仙‛ 的心理。
诗歌赏析
5、女主人公‚懒起‛后有哪些行为动作? 她在梳妆打扮时情绪状态如何?
梳洗、画眉、簪花、照镜、穿衣 慵懒无绪——懒洋洋地打扮,慢吞 吞地梳洗。
深入探究
6、女主人公为什么“懒起”?又为何在梳 洗时慵懒无绪?
“懒”和“迟”迭出,说明女主人公对 梳妆打扮并无兴致。所谓“女为悦己者 容”,因为她独处深闺,而心上人又不 在身旁,打扮得再漂亮又给谁看呢?而 早起亦无所事事,反觉孤单,而生惆帐 倦怠,孤寂苦闷。 《诗经〃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对此词,叶嘉莹以诗做注:
绣阁朝晖掩映金, 当春懒起一沉吟。 弄妆仔细匀眉黛,
千古佳人寂寞心。
两首《菩萨蛮》体现出两位词人不同的风格 二人虽都侧重写艳情离愁,但风格不同, 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秀。
‚花间词派‛其余词人,多蹈温、韦余风, 内容不外歌咏旅愁闺怨、合欢离恨,格调 不高,但其文字富艳精工,艺术成就较高, 对后世词作影响较大。
整体感知
3、本词的词眼是什么?全词围绕这个词眼, 展开了哪几个方面的描绘?
词眼——“懒”
①‚懒起‛的具体表现; ②起身后的一系列动作;
③‚懒起‛的原因。
诗歌赏析
4、哪些词句说明了女主人公‚懒起‛?
金明灭——阳光入户,说明此时已经不早了
鬓云欲度——发髻未梳,足见其慵懒姿态
梳洗迟——‚迟‛与‚懒‛和‚金明灭‛呼应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⒈游人只合江南老 参考答案: ⒉春水碧于天 ⒈应该 ⒊垆边人似月 ⒉比 ⒋皓腕凝霜雪 ⒊旧时酒店用土砌 ⒌还乡须断肠
成酒瓮卖酒的地方 ⒋洁白 ⒌一定,应当
凡是到过江南的人都说江南的风 光无限美好,离家远游的人只愿 跟着江南一起苍老。春天的江水 清沏澄碧胜过春天,这时躺在画 船之中细听雨声悠然入眠。
贵族女子——小山、金鹧鸪;画眉、弄妆等
2、词中主人公是否美丽?哪里可以看出? 美丽——蛾眉;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蛾
眉
古典诗词中关于美女的传统意象, 以对女子眉毛美好形状的形象刻画,来 代指美女的整体气质的。 如李白《怨情》中‚美人卷珠帘,深 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词人还多用‚翠黛‛‚翠蛾‛‚远 山‛‚春山‛等形容代指美女容貌。
间集》,故名。
【菩萨蛮】
词牌名,唐朝女蛮国进贡者,他们梳有 高高发髻,戴金饰帽子,挂珠玉项圈,称为菩萨 蛮。
《菩萨蛮》据考证原是今缅甸境内古 代罗摩国的乐曲,后经汉族乐工改制而来 的。可见《菩萨蛮》中的菩萨与我们的佛 祖菩萨并无关系,词牌的意思是‚象菩萨 似的蛮国人‛。
一、朗读课文
《菩萨蛮 》(其二)
此词通过对人物的肖像、动作(细
节)、着装的描写、用“绮丽香艳、婉约
柔媚”的风格,描绘出女子闺中生活情态,
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的特征。
这首《菩萨蛮》,是温为宫廷歌伎所
作的,一番绵密、精致的描绘,通过客观
与暗示手法,含而不露地写尽了闺中人的
恹恹情态和寂寞心怀。
讨论: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
关于本词主题,历来有两种看法: 一种认为这首词仅止于抒写女子的闺 愁,并无寄托;而另一种则认为作者 乃是借女子闺愁来寄托自己的感慨, 你认为哪一种更合理,理由是什么?
情感:除了对江南的迷恋和热爱,还有几分 对于家乡欲回不能、想回不敢的苦涩和无奈。
三、技法研究
《菩萨蛮 》(其二)
晚唐·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 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怎么写景
(白描) 简明生动, 不事雕饰。
江南好
怎么抒情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在炉边卖酒的少女像一轮明月, 洁白的双腕像凝满霜雪。年轻人 未老时还是不要回乡,若是回乡 一定会使你伤心断肠。
写什么
①请从词作第一、二句中挑选一个合适的短语 概括韦庄《菩萨蛮》(其二)所写的内容。
江南好
②江南具体好在哪里?(请用词作中原有的句子回 答)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晚唐·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 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 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二、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在充分了解有 关背景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对作品提供 的语言材料的仔细揣摹,发挥想象,进 入作品所营造的意境中,正确把握作者 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是在这样朦胧温暖的 光晕中,似弯小月牙儿般 的身影款款行来,霜雪皓 腕捧上江南的米酒。客官 请用。客官醉了? 怎么能放手?酒未至, 人已醉。明明是历尽了沧 海,怎当她低回里秋波一 转。求也求不到的因缘, 天上人间,竟然、竟然也 能叫人遇上?
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 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 绿呀。……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 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 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 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 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 的最嫩的皮肤。
重点品读——鬓云欲度香腮雪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 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白居易《长恨歌》) 俞平伯:‚度字含有飞动意。‛ 叶嘉莹《迦陵论词从稿》:‚度字生动,…… 足以唤起人活泼之意象。‛ 金光明灭,云鬓飘拂——连细小的眉、发也如 此富有生气——岂不撩人乎? ► 以特写的手法突出主人公形象。词人用浓墨重 彩:半明半暗、忽隐忽现的闪动金色,配衬着 如玉的香腮和如云的黑发。
热爱
苦涩
(乐景衬哀情)
总结: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 光美和人物美,表现了诗人对江 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抒发了诗 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整体感知
1、词中主人公是怎样一个身份?哪些词句透露出这个信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