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韦庄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了解辛弃疾及其作品,理解词句的内容、含义及主旨。
2、体会辛弃疾壮志难酬的爱国悲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释题导入:菩萨蛮,词牌名,属小令。
“书江西造口壁”即诗人将这首词书写在江西造口的石壁上。
二、整体感知:1、作者: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省历城县人)。
从小生长在金兵占领地区。
其祖父辛赞,经常给予抗今复地、洗雪国耻的教育。
20岁那年,率领2000多人起义抗金,投奔耿京为首的农民义军,为耿京掌书记。
后归南宋,曾任建康符(今江苏省南京市)通判,知滁州(今安徽省滁县),提点江西刑狱,湖北转运副使,湖南安抚使,江西安抚使等职。
作品题材广阔,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善于用典,也善于白描,开拓了词的疆域,提高了词的表现力,成为南宋词坛最杰出的代表作家。
有《稼轩长短句》集。
2、背景资料:宋孝宗淳熙二、三年,作者在江西为官,曾多次上书,陈述抗金复国方略,都未被采纳,他来造口登临时,联想起四十年前中原沦陷,百姓涂炭的史实,抚今追昔,于忧愤中写下了这首先今追昔、即景明志、表现了作者对中原的怀念和壮志未酬的苦闷的词。
3、教师朗读,学生自由朗读全词。
三、细读品味:1、“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水是清的,却充满历史的血泪,这是感慨,也是控诉。
“多少行人泪”极写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2、“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一个“望”字,一个“可怜”,表达了词人对北宋盛时的追念和对它的衰亡的惋惜。
上片,控诉金兵南下,对北方国土和抗敌军民表示了深切的怀念。
3、“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紧承上片,青山能遮住远望的视线,却挡不住军民收复失地的决心。
作者用“东流去”的赣江水喻军民收复失地之决心是不可阻挡的。
4、“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诗人直接表露自己的心迹,“愁”是愁其国破家亡,是忧国忧民。
“闻鹧鸪”,表示要像鹧鸪那样留在南方,绝不在北方向金人民屈膝,坚定了自己的报国志向。
下片,表露收复失地的决心,抒发忧国忧民之愁情。
四、合作探究:本词在艺术上有什么突出的地方?明确:词中运用比兴手法,以眼前景道心中事,达到极高境界。
其眼前景不过是清江水、无数山,心中事则包括家国之悲、今昔之感种.种,因为难以一一实指,最后都通过景色写了出来。
但其主要寓意则可体会,其胸怀襟抱亦可领会。
此种以全福意境写整个襟怀、运用比兴寄托又未必一一实指之艺术造诣,实为中国美学理想之体现。
五、教师小结:《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上片控诉金兵的入侵,对北方领土和抗敌军民表示了深切的怀念。
开头两句,由俯瞰“清江水”,联想到“行人泪”,深深地概括了金兵侵扰给国家和人民带来苦难的痛史。
三、四句写眺望故都、痛感北方山河沦陷敌手。
下片点出军民抗敌收复失地之心,是不可阻挡的,坚定了自己的报国志向。
前两句承上启下,由江水冲破青册的遮拦而奔腾东流,联想到收复中原是大势所趋,任何人都是阻挡不住的。
结尾两句,借鹧鸪“行不得也哥哥”的啼声,暗示实际恢复大业还将困难重重,因而勾起心中无限的愁思。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是词人抚今追昔、即景明志之作,这首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和坚定报国的志向。
六、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七、板书设计:书江西造口壁上片:控诉金兵南下、哀叹国土沦丧;下片:决心收复失地、报国之志难挡。
恢复中原、必胜信念。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领会韦庄词“显而疏”的艺术特色;了解全词上阕由情而景,下阕由景而情结构的艺术效果;品味其中白描式的语言。
②了解这首词赞美江南,同时借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处,也反衬游子不能返乡的苦衷之意的思想。
③能够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比较鉴赏,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以及两人词的不同风格特色。
④背诵。
2、过程与方法熟读成诵,把握词人思想前后矛盾的变化,揭示词作的深层意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词人饱经离乱、辗转漂泊之苦。
〖学习重点〗1、了解本词情景巧妙结合的表达技巧,把握词中景中情、情中景。
2、背诵。
〖学习难点〗感受词人思归而不能归的深层原因,美景背后的离乱之苦。
〖学习课时〗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说到江南,也许我们眼前会浮现“玉人吹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也许会遥望“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子湖”,也许会倾听“旧时堂前的小桥流水”。
如果是画中的江南,那么也只有水墨画才能画尽它的文采风流。
那么文人笔下的江南又是怎么美丽的风景呢?江南好,小桥流水;江南好,笙歌管弦;江南好,文人风流;江南好,杏花烟雨。
所以会“人人尽说江南好”,思江南,忆江南,望江南。
不知身处江南的游子又有怎样的感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韦庄的《菩萨蛮》去感受感受!二、知人论世1、作者信息韦庄(836年~910年),字端己,五代前蜀诗人、词人,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为中唐著名诗人韦应物四世孙。
孤贫力学,才敏过人。
广明元年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自己困于长安三年。
后离长安,来到洛阳,因洛阳也不安靖,于是携家迁至江南避难。
避居江南十年,五十八岁时又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的怀抱。
五十九岁时中进士,六十二岁被李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由此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
六十六岁时,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
天佑四年,朱温篡唐,王建据蜀称帝,是为前蜀。
七十二岁的韦庄被任为宰相,开国制度均出其手。
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
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
韦庄的诗集名《浣花集》,其词与温庭筠齐名,号称“温韦”,为“花间派”的代表作家。
多媒体显示介绍文字及图片: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
此前曾漫游各地。
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
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
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
终于蜀。
与温庭筠同为“花间”重要词人,二人齐名,号称“温韦”。
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著有《浣花集》2、背景信息学生参看P35注释①。
三、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配乐,多媒体上出现江南景色之画面)。
读前点拨:在预习过程中,同学们你们是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来读的?能不能用那种雄浑慷慨,很有气势地去读?应该平缓地、委婉地、抒情地去读。
2、学生齐读学生读前谈自己的感受:我在朗诵这首词时,又一次体味到了这首词中渗透出来的美感。
请同学们齐诵这首词,看看是不是由朗读而体味到了美。
请注意语音语调,平缓委婉抒情地朗读。
3、对照注释翻译。
凡是到过江南的人都说江南的风光无限美好,离家远游的人只愿跟着江南一起苍老。
春天的江水清澈澄碧胜过春天,这时躺在画船之中细听雨声悠然入眠。
在垆边卖酒的少女像一轮明月,洁白的双腕像凝满霜雪。
年轻人未老时还是不要回乡,若是回乡一定会使你伤心断肠。
四、缘景明情1、自由朗读,并讨论:本词是赞美江南好,那么整首词中体现了江南好的那几个方面? 明确:下面四句是对江南好的细写春水碧于天,风景美(学生回顾一下有关写江南美丽风景的诗词:《忆江南》、《江南春》、《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简单点评一下后再读补充的诗句,明确江南的风景确实是非常美丽,可以说江南的烟花细雨、白墙黑瓦、垂柳画舫、幽深雨巷等独特风物构成了江南独特的风景。
画船听雨眠,生活美江南还有什么别样的生活情趣吗?(如果学生答不出,可以例举一下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中的有关内容,北国的冬天:围炉煮茗,地炉暖坑过着一中蛰居生活,进行简单的对比。
同时明确还有哪些诗句写到了江南的这些独特的生活场景,例如皇甫松的《梦江南》: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桥边;梁元帝的《采莲赋》,这里设计投影后让学生齐读;张志和的《渔歌子》等)。
最后可以总结一下江南比较有特色的生活情景:春季里绿堤闻春晓、夏日里荷乡深处弄莲子、秋来饮酒赏月,冬来踏雪寻梅。
垆边人似月,人物美(出示投影)江南的山,江南的水,江南的文化,孕育了独特的江南美女。
江南女子的美不仅在于外貌,眉清目秀,娇小玲珑,更美在性格,美在修养,她们的美由内而外,与众不同。
江南女子美在温柔含蓄,美在婉约多情,美在细心体贴,江南女子是水做的,天生就是诗,就是画,是曲,更是酒。
可能学生会提到秦淮八艳、西施等。
教师小结:江南风景美、生活美、人物美。
“春水碧于天”是写“风景美”。
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
“画船听雨眠”是写“生活美”。
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啊。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是写“人物美”。
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
2、作者将一幅秀美、恬静、安适、充满情意的江南美景呈现在我们眼前。
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发挥想象力,用比喻、拟人等方法,用你们美的触觉将一幅“江南春景图”来点染一下。
学生思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江南之美。
参考示例:①人说美丽女性的骨肉是水做的,若真如此,那么我想,必是江南的春水造就了美丽女性风情万种的骨肉。
因为只有江南的春水,才会那么迷人,碧绿得比蓝天还要妩媚;只有江南的春水,才会那么醉心,清新得比白云还要柔情。
柔情似水,水似柔情,在春日的闲暇里,与二三知心文友租一只画舫,在温柔的江南烟波里,任意西东。
江南不缺春雨的潇潇,在品酒论诗之余,相互枕藉舟中,静聆江南丝雨无数双纤手轻叩船篷的柔情蜜意。
销魂,当此际,当睡意悄然袭来,江南春眠梦亦芳…… ②是在这样朦胧温暖的光晕中,似弯小月牙儿般的身影款款行来,霜雪皓腕捧上江南的米酒。
客官请用。
客官醉了?哎呀客官,你为何凝视着人家再也不放?怎么能放手?酒未至,人已醉。
明明是历尽了沧海,怎当她低回里秋波一转。
求也求不到的因缘,天上人间,竟然、竟然也能叫人遇上?③想象遥远的从前想象遥远的从前我自日暮的苍山走来你从杨柳衰颓的津渡登岸晚来天欲雪你我俱在当垆的皓腕前卸落一路的风尘江湖的素昧平生挡不住红泥小炉炖着的一壶琥珀色的柔情暖意四海之内皆兄弟雪地中,隔牖风吹竹却吹不断室内樽前古朴真纯的萍聚雅意那段古老的岁月人心不施铅华粉黛本色真诚的面容最容易一见如故不像多年之后的今时雨雪将孤独投向人群人群报我以陌生和冷漠热闹的人群烘不干一颗潮湿的心遥远的从前雪花盛开的时日即便远走天涯总怀揣温热的怀念和向往教学目标韦庄《菩萨蛮》教案1.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显而疏”)的语言特点。
2.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3.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教学重难点: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江南好,风景旧曾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