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期末必考题( 附答作者:日期:《普通心理学》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普通心理学是( D )。
A、研究社会上普通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B、研究人们的一般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C、研究一般正常人群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D、研究一般正常成人个体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在人为干涉与控制的条件之下,通过控制影响事物发展的条件来引起被试的某种心理现象并发现其中规律的心理学研究方法被称为( B )。
A、观察法 B 、实验法C、测验法D、问卷法3、就某一问题要求研究对象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叫( A )A 、调查法B、实验法C、测验法D、观察法4、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B )。
A、1869 年B、1879 年C、1905 年D、 1910 年5、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科学心理学的标志性事件是(C )。
A、发表了第一篇心理学研究论文B、出版了第一本心理学专著C、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D、召开了第一次心理学学术会议6、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C )。
A、詹姆斯B、冯特C、华生 D 、巴甫洛夫7、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D )。
A 、斯金纳B、鲁利亚C、苛勒D、弗洛伊德8、“若给我一打婴儿,我保证能够任意把他们训练成任何一类的人或者医生、律师、商人和领导者,或者乞丐和盗贼” 。
此言来自( D )。
A 、皮亚杰B、高尔顿C、柯尔伯格D、华生9、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人的最基本的需要是( C )。
A 、尊重的需要B、安全的需要 C、生理的需要D、自我实现10、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冲突是破坏心理健康状态的内在机制,这一理论来自(D )。
A、认知学派B、人本学派C、行为学派 D 、精神分析学派11、不良行为是破坏心理健康的根本原因,这一理论来自( A )A、行为论B、人本论C、认知论 D 、精神分析论12、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把人格分为哪三个部分( A )?A 、本我、自我和超我B、本我、自我和他我C、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D、本能自我、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13、采用合理的说法来解释自己所遭受的挫折,以减轻内心的痛苦。
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称为( D )A 、投射B、退行C、压抑D、文饰 14、孩子不做作业,会遭到父母的责打,为了不再受责打的痛苦,孩子便自觉地做功课,孩子此类行为产生的机制是( A )。
A 、负强化B、正强化C、正性惩罚D、负性处罚15、右利手者的优势脑通常在( A )。
A 、左半球B、右半球C、前半球D、后半球16、音乐功能、绘画功能定位在大脑的( B )。
A、左半球B、右半球C、边缘系统D、骈胝体17、两种信号系统和动力定型都是( D)。
A、反射 B 、反射弧C、无条件反射 D 、条件反射18、无条件反射是( A )。
A、生来就有、不学就会的B、先天没有、后天学会的C、简单的反射,即使没有条件也能学会的D、复杂的反射,必须经过学习才能形成的 19、条件反射是( C)。
A、生来就有、不学就会的B、先天没有、后天学会的C、简单的反射,即使没有条件也能学会的D、复杂的反射,必须经过学习才能形成的20、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的最大区别在于(C)。
A、前者复杂而后者简单B、前者数量多而后者数量少C、前者需要经验而后者来自遗传D、前者难以识别而后者易于识别21、食物反射、防御反射、朝向反射、内脏反射和性反射等都属于(B )。
A 、条件反射 B、无条件反射 C、经典性条件反射 D、操作性条件反射22、小孩子打针怕痛,打了几次针后见到穿白大褂的人就哭,这是(B )。
A、无条件反射 B 、经典性条件反射C、操作性条件反射D、动力定型23、一个原来不能引起某种无条件反射的中性刺激物, 由于重复伴随某个能引发该无条件反射的刺激物一起出现,结果这个中性刺激物也能引发该无条件反射,这种反射称为( B )。
A 、无条件反射B 、经典性条件反射C 、操作性条件反射D 、动力定型24、一个小孩偶尔由于某门课考试得了 100 分而备受关注与赞誉, 以后会越来越自觉地去努力追求 100 分以便得到物质和精神的奖励,结果摸索出一些在该门课 上考高分的诀窍,这 种反射称为( C )。
A 、无条件反射B 、经典性条件反射C 、操作性条件反射D 、动力定型25、在一定刺激情境中, 动物的某种操作反应结果能够满足其某种需要, 以后这种操作反应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条件反射称为( C )。
A 、无条件反射 B 、经典性条件反射 C 、操作性条件反射 D 、动力定型 26、尝梅生津属于 A 、第一信号系统 ( D )。
B 、第二信号系统C 、非信号系统D 、无条件反射27、望梅生津属于 A 、第一信号系统 ( A )。
B 、第二信号系统C 、非信号系统D 、无条件反射28、谈梅生津属于 A 、第一信号系统( B )。
B 、第二信号系统 C 、非信号系统 D 、无条件反射 29、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 C )。
30、当人们需要从一种活动转向另一种活动的时候就需要发挥注意的( 的特点是( C )。
A 、无目的,无需努力B 、有目的,需努力C 、有目的,无需努力D 、无目的,需努力 32、在同一时间内,一个人能够清楚地感知到的物体的数量比别人的多,说明此人注意的 (A )。
A 、范围广B 、稳定性好C 、分配恰当D 、转移快33、注意的起伏说明,即使在稳定注意中仍然存在( D )。
A 、客观刺激的作用B 、主观经验的影响C 、无规律波动D 、周期性变化34、知觉是个体借助感觉器官直接反映客观事物的( B )。
A 、个别属性B 、整体属性C 、表面属性D 、本质属性A 、兴奋和抑制B 、相互诱导C 、反射D 、条件反射C31、有意后注意35、错觉是( C )。
A、不存在的感知B、不可能的想象C、不正确的感知 D 、歪曲的想象36、人的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是( B )。
A、正比关系 B 、反比关系C、因果关系D、没有关系37、“黑白分明”反映了感觉的(D )。
A、适宜律B、适应律C、联合律 D 、对比律38、“余音绕梁”反映了感觉的(C)。
A、联合B、适应C、后像 D 、对比39、“视觉有障碍的人往往听觉特别好”反映了感觉的( D )。
A、联合B、适应C、分化 D 、补偿40、人在知觉事物时,首先要从复杂的刺激环境中将一些有关内容抽取出来组织成知觉对象,而其它部分则留为背景。
这种根据当前需要,对作为知觉对象的刺激物进行组织加工的特征就是知觉的(D)。
A 、整体性B、恒常性C、理解性D、选择性41、人们对记忆材料的理解程度影响记忆效果,这是记忆的( C )。
A、目的律B、部位律C、意义律D、加工律42、记忆材料的部位影响记忆效果,这是记忆的( C )。
A、复习律B、加工律C、首尾律D、遗忘律43、“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是( D )。
A 、形象记忆B、逻辑记忆C、运动记忆D、情绪记忆44、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揭示,遗忘的进程是( D )A 、稳步前进的B、先慢后快的C、均衡的D、不均衡的45、容量最大的记忆是( B )A、短时记忆B、长时记忆C、感觉记忆 D 、追忆46、某种记忆的特点是:信息保存是形象的保存,时间短,保存量大,编码是以事物的物理特征直接进行,这种记忆是( C)。
A、长时记忆B、短时记忆C、瞬时记忆 D 、适时记忆47、记忆的最后一个阶段是 D )A 、编码B、保持C、加工D、提取48、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叫(C)。
A 、感知B、想象C、思维D、记忆 49、在头脑中把从各种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特征加以联合的过程叫50、把文章中的各个段落联系起来进行提炼,把握其中的思想,这是指思维过程的(D )。
A 、分析 B 、抽象 C 、 比较 D 、综合51、想象借以反映未知的中介是( D )。
A 、概念系统 B 、语词符号 C 、 认知结构 D 、具体形象 52、幻想是以特殊形式表现出来的( B )。
A 、再造想象B 、创造想C 特殊想象D 、具体想象 53、理想就是符合客观规律、有可能实现且具有社会价值的( C )。
A 、积极思维B 、消极思维C 、积极幻想D 、消极幻想54、思维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 (D )。
A 、个别属性和具体状态B 、基本属性和表面特点C 、整体属性和内部特征D 、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56、用其他事物作中间媒介来认识客观事物, 推知事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就是思维的(D )。
A 、直觉性B 、形象性C 、概括性D 、间接性57、依据凭借对象和发展水平,可将思维分成: ( A )。
A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B 、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C 、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D 、常规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58、现实中实际事物所提供的信息促进了问题的解决,这就是( B )。
61、积极的情绪有助于身心健康,消极的情绪会引起人的各种疾病。
这说明情感具有(C )A 、 感染功能B 、调控功能C 、保健功能D 、信号功能 62、 “摩拳擦掌”属于( B )。
A 面部表情 B 、身段表情 C 、言语表情 D 、原始表情A 、概括B 、分析C 、比较D 、抽象55、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问题, 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思维活动叫做 C )。
A 、抽象思维B 、形象思维C 、发散思维D 、聚合思维A 、迁移作用B 、原型启发C 、定势影响D 、功能固着 59、“爱屋及乌”说明人的情感具有( B )。
A 、调节功能B 、迁移功能C 、感染功D 、调控功能 60、人的情感能够相互影响,这是情感的( C )。
A 、调节功能B 、迁移功能C 、感染功能D 、保健功能63、在意志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是( C )。
70、“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体现了人格的( C )。
A 、独特性B 、稳定性C 、复杂性D 、综合性71、人格的核心是( D )。
A 、需要B 、动机C 、性格D 、世界观72、有的人才华早露、有的人大器晚成,说明了( C )。
A 、能力表现的类型差异B 、能力发展的水平差异C 、能力展示的时间差异D 、能力形成的地域差异73、关于能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 、 人们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B 、个体现在实际“所能为者”C 、 人 们表现在行为动力方面的特点D 、个体将来“可能为者”74、人们的社交能力属于( B )。
A 、一般能力B 、特殊能力C 、操作能力D 、适应能力 A 、采取决定 B 、动机斗争 C 、执行决定 D 、调整计划64、一个人遇到问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 当机立断 ,表现其出意志的 ( B )。
A 、自觉性 B 、果断性 C 、自制性 D 、坚韧性65、先天的伤病、药物等以及后天的伤病残疾,身高长相等,是制约人格发展的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