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叙事诗:又称为骑士传奇。
骑士叙事诗分为三个系统:①古代系统:根据古希腊罗马故事改写而成,主要作品有《亚历山大传奇》、《特洛伊传奇》和《埃涅阿斯传奇》等。
这些传奇虽然写古希腊罗马故事,但他们的英雄却具有中世纪骑士的爱情观和荣誉观。
②不列颠系统:一般是围绕亚瑟的传说发展起来的,主要写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的故事。
这些故事在西欧国家流传非常广,法国诗人克里蒂安·德·特鲁瓦和德国行吟诗任沃尔夫拉姆·封·埃森巴赫(1170年-1220年)是这一类型传奇的代表作家。
在15世纪的英国,出现了《亚瑟王之死》,是这一系统中成就最高的著作,全书包括八个故事,由诗人托马斯·马洛里(?-1471)依照亚瑟王与圆桌骑士法文版的传奇翻译编纂而成。
③拜占庭系统:根据拜占庭的历史和传说故事写成,主要作品有法国的《奥卡森和尼柯莱特》。
骑士叙事诗对后来欧洲小说发展的影响:中世纪骑士文学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
在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盛行时期,很多诗人作家都从中汲取养分。
尽管骑士文学中包含了种种宗教和封建礼法的因素,但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神话般的浪漫情愫仍使得这些文学作品本身对后世的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英雄史诗:(歌颂封建时代理想英雄人物的长篇史诗)与谣曲。
中心主题:爱国主义、英雄主义、诗中的英雄具有忠君爱国、英勇善战的高尚情操。
英雄史诗特点:(1)民族遭难、民族英雄拯救民族,脱离苦难。
(2)风格庄严、激越。
前期英雄史诗:较浓的神魔色彩、巫术气氛、异教色彩。
日耳曼人的一支盎格鲁·萨克逊人的史诗《贝奥武甫》、日耳曼人的《希尔德布兰特之歌》、芬兰的《卡勒瓦拉》(又译《英雄岛》)、冰岛的《埃达》和《萨加》。
日耳曼人盎格鲁·萨克逊人的史诗《贝奥武甫》(流传至今最完整的一部早起英雄史诗)。
英国的一部英雄史诗,是英国文学中第一部重要作品。
它用古英语写成,是继希腊、罗马史诗之后欧洲最早的一部用本民族语言写成的史诗。
全部古英语诗歌现在保存下来的不过3万行,其中有英雄诗、宗教诗抒情挽歌、格言、谜语、咒语,而以《贝奥武甫》为最长(3,182行),为最完整。
史诗中的历史人物,据记载生活在5至6世纪。
史诗故事发生在相当于现在的丹麦和瑞典南部——当时盎格·鲁萨克逊人居住的地方。
从5世纪中叶起,这些民族不断向不列颠移民。
大约在8世纪前半叶,关于贝奥武甫的传说才在他们定居的不列颠写成文字。
现存在唯一手抄本约成于10世纪末。
1731年手抄本在一次火灾中被烧毁几行,但基本完整,于1815年第一次排印出版。
全诗除开场白外,共分43节,由两个故事组成。
第一个故事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开场白,写丹麦王朝的始祖许尔德的葬礼,接着写许尔德的后裔丹麦王赫罗斯加建造了一座殿堂,取名鹿厅,但经常受到附近沼泽地代一个半人半兽的怪物格伦德尔的袭击,一夜就杀死了30名守卫武士。
它骚扰了12年,消息传到耶阿特族(今瑞典南部)国王许耶拉克的侄子贝奥武甫耳中,他率领147名武士前往援助。
赫罗斯加在鹿厅设宴招待他们。
宴会之后,贝奥武甫和武士们留在厅内守候。
夜间格伦尔德破门而入,摸着一个武士,把他吃了,要再摸时被贝奥武甫扭住,经过一搏斗,怪物断了一只胳膊,负伤逃回沼泽。
第二天赫罗斯加设宴庆祝,王后赠送礼物,歌手歌唱芬恩的故事;第二部分写夜间格伦尔德的母亲前来替子报仇,抢走了一个大臣。
次日贝奥武甫追踪到沼泽,独自潜入湖底把女妖杀死,把格伦尔德头颅割下,回到鹿厅。
赫罗斯加又设宴庆祝,并向贝奥武甫致辞。
贝奥武甫携带大批礼物回到许耶拉克宫廷,在宴席上把礼物献给许耶拉克,许耶拉克也给他大量犒赏。
第二个故事写许耶拉克死后,他的儿子赫阿德勒德继位。
赫阿德勒德死后,贝奥武甫继位,统治了50年。
这时有个逃亡奴隶盗得一些窖藏的宝物,被看守宝物的火龙发现,为了报复,他到处骚扰为害。
年老的贝奥武甫决定为民除害,带领威耶拉夫等11名武士出发。
在投入战斗之前,他向随从的武士讲了耶阿特人过去相互残杀的一段历史,然后独自去找火龙厮杀。
他的剑断了,又被龙吐的火炙伤。
随从武士都逃跑了,只剩威耶拉夫一人上前帮助贝奥武甫把龙杀死,贝奥武甫也因伤势过重而死。
威耶拉夫悲愤地谴责那些逃跑的武士,并派人回去报告消息。
最后,耶阿特人在海滨把贝奥武甫火化,把他的骨灰连同火龙的宝物埋藏了。
贝奥武甫的陵墓成为航海者的灯塔。
这部史诗的内容一部分是史实,一部分是传说,其中提到的人物如赫罗斯加、许耶拉克都是历史人物,诗中有些插曲也提到一些历史人物。
而主要人物贝奥武甫和他的事迹则基本上来自传说。
历史因素和传说因素结合起来反映了氏族社会解体时期的生活。
诗中反映了血仇必报和部落之间频繁的战争,也反映了氏族内部国王与他的亲属和臣属之间矛盾的激化。
贝奥武甫无论作为亲属和臣属都无懈可击。
作为国王,他是氏族的保卫者,直至献出生命。
对于领族,一反互相敌视的态度,而是助其除害,对于领族国王,也克尽臣属效忠的精神。
从各方面说,他都是一个理想人物。
第5页《伊戈尔远征记》:“斯拉夫人民诗篇中最芬芳的花朵。
”《伊戈尔远征记》是中世纪俄罗斯文学中最著名的作品,也是世界文学著名的英雄史诗。
以描写生活的悲剧或历史题材为主,不少作品塑造下层人民喜爱的英雄,具有平民意识。
最有名的:英国《罗宾汉谣曲》城市文学(反映中世纪城市生活和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原望)主要特征:适应市民的政治要求和生活愿望。
取材于现实生活,揭露封建主和僧侣的暴虐、愚昧、赞扬市民的才智,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主要创作手法:讽刺。
主要体裁:韵文故事:又称“笑谭”,如:法国的《驴的遗嘱》、《农民医生》、《农民舌战天堂》、德国的《神父阿米斯》。
讽刺故事诗:法国的《列那狐传奇》以及抒情诗、市民戏剧等。
《列那狐传奇》《列那狐的故事》:《列那狐的故事》是法国中世纪城市文学的重要成就。
它通过对动物生活的描绘,形象地表现了中世纪封建社会的关系,寓言式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
列那狐是市民的象征,在它身上体现出市民阶级的双重性:一方面它与象征豪门权贵的狮、狼、熊、驴等大动物斗争,表现了市民阶级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反抗;另一方面它又欺凌和残害象征贫苦下层人民的麻雀、乌鸦、鸡、兔等小动物,表现了市民上层与下层之间的矛盾冲突。
译动物讽喻现实,通过动物间的斗争来反映城市内部各阶层间的矛盾冲突。
在动物故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诗作运用喜剧手法,通过动物的形象来讽喻现实,歌颂了市民阶级的机智,讽刺和嘲弄了贵族、僧侣等统治阶级。
长篇叙事诗代表作:《玫瑰传奇》成为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
《玫瑰传奇》在中世纪的法国有广泛的影响,隐喻手法是其一大艺术贡献。
法国中世纪长篇叙事诗,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写于13世纪20年代,长约4300行,作者是一位教士,名为吉约姆·德·洛里斯。
他采用隐喻手法,以“玫瑰”代表少女,叙述“情人”追求“玫瑰”而不得的故事,是骑士文学中贵族“典雅”爱情故事的翻版。
第二部分写于60年代,作者为一市民,名让·德·墨恩,长达17000多行。
写“情人”经过种种努力,包括借助“财富”去争取对方欢心,终于获得了“玫瑰”。
这部分增添了“自然”和“伪善”两个角色 ,并大大提高了在第一部分中无足轻重的“理性”的地位。
它们在故事中经常发表议论,或揭露教会攫取社会财富,或抨击封建贵族的特权,或谴责资产阶级的前身——唯利是图的上层市民,表达了中、下层市民的社会政治观点。
反映了主张个性解放,反对封建贵族特权,反对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等市民阶层的思想感情。
(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6页欧洲历史上的“中世纪”起点:8页2、讲授新课一、生平及创作情况但丁最早的作品是诗歌集《新生》(用散文连缀起来的诗)热情赞美贝亚特丽齐,把她看作是纯洁和爱的化身。
是西欧文学史上第一部向读者揭露作者最隐秘的思想感情散文自传性作品。
诗人的情感飘浮在宗教和世两者之间,表现了诗人兼容新旧时代的创作倾向。
形式上属于“温柔的诗体”:放逐期间写了《飨宴》、《论俗语》、《帝制论》和《神曲》《飨宴》:用意大利的通俗语言介绍科学文化知识,《飨宴》中作者将知识当作精神食粮介绍给读者,教导人们如何去认识人生。
希望通过道德的完善和对知识的热爱来消除城邦见的内讧。
《论俗语》:是一部关于意大利语言、文体和诗律的著作。
论证了意大利语言的优越性,批判了对拉丁文的盲目崇尚,目的在于引起人们对的重视,对意大利语言在文学中的推广使用有积极意义。
《帝制论》:阐述了作者的政治观点,主张政教分离,反对教皇干涉政治,也美化了王权的作用。
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思想。
《神曲》包括《地狱》、《炼狱》和《天堂》3 部。
采用中世纪梦幻文学的形式,梦游“地狱”“炼狱”和“天堂”。
中世纪神学体系的框架,展示人类经过迷惘和错误,在信仰(贝雅特丽奇)和理性(维吉尔)的指引下,经过苦难和考验走向光明与至善的历程。
但丁的神学世界观与人文主义世界观的矛盾反映在:但丁是处在新旧交替时代的诗人,他的世界观的矛盾反映在:(1)在对待知识和理性方面:地狱、净界、天堂的构成,都源于基督教,《神曲》具有浓厚的宗教幻想色彩。
按照基督教的说法:当人类感到迷惘和困惑时,只有在代表上帝意志的教会的指引下,才能如愿以偿。
但是,但丁却将通往天堂之路的向导授予古罗马异教徒维吉尔,在但丁看来,只有知识和理性才能引导人类走出迷惘和困境,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
(2)在对待爱情方面:一方面对禁欲主义有所否定(同情保罗和弗兰齐斯嘉的恋情),但另一方面又按照教会的道德标准将他们作为淫罪犯放在地狱里受罚。
(3)在爱国主义方面:一方面赞扬法利那塔的英雄气概和爱国行为,但又把他作为异教徒打入地狱。
(4)在对待教皇方面书中在普尼腓斯八世当政时就宣布他一定要入地狱,但又对他在阿那受到的污辱表示愤慨。
这些都说明,但丁还没有完全脱离宗教的桎梏(gu)。
《神曲》分析《神曲》的思想100歌,计14233行。
简述《神曲》的创作动机但丁在长期的流放生活中目睹了新旧历史交替时期意大利的种种黑暗、腐败、混乱的社会现象,扩大了眼界,认识到和平统一是意大利的唯一出路,对祖国四分五裂的现状感到不安和担忧。
他深深感到自己肩负着揭露现实、唤醒人心的使命,于是便以笔为武器,通过自己的作品,给意大利人民在政治上和道德上指出一条复兴和统一的道路,这就是但丁写《神曲》的动机。
简析《神曲》中所表现的诗人的求索精神:但丁写作《神曲》的目的,是要从政治上和道德上探索意大利民族的出路。
在《神曲》中,它通过诗人在地狱、炼狱、天堂的游历,引进了许多现实的、历史的和神话中的人物和故事,特别是相当一部分材料取自意大利的现实生活,涉及当时佛罗伦萨和意大利复杂的党派斗争,涉及教皇和僧侣们的罪恶,也涉及贪官污吏、新兴市民阶级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