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8课《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第8课《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精读感悟
3.在人物通讯中,数字是构成新闻事实的组成部分,文中在 说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时就多处运用 了数据。请大家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来,想一想:这些数字 究竟对表现人物有怎样的作用?
对中国的贡献:十三年来,杂交水稻累计种植面积十二点五 六亿亩,增产粮食约一千亿公斤,增收近三百亿元。根据农 业部统计,全国水稻平均亩产三百五十七公斤,而杂交水稻 是四百四十一公斤,每亩增产八十四公斤。 对世界的贡献:中国杂交水稻之花在世界各地结出丰硕之 果,产量最高的比当地品种增产百分之五十,一般增产百分 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 作用:使事件更感人,更具说服力,更突出了袁隆平的卓越贡 献。
精读感悟
他不畏冷言,披挂上阵,毫不动摇,显示了严谨的态度、创造 的才能和执着的精神。尤其是写他在“文革”这特定的环 境中的一段极不寻常的遭遇,更充分展示了他不畏任何艰难
困苦、矢志不移地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当奋斗九年,解
决了古今中外都未能解决的重大课题后,他又带领人马投入 再越优势关和攻克制种关的战斗。作者精心选择的这些典 型事例,鲜明地展现了袁隆平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息的奋斗 精神。
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详细地报道新闻事件
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报道形式。
了解人物通讯
2.通讯的特点及其与消息的区别: 通讯也叫通讯报道。通讯和消息一样,也是用事实说话, 它是一种以写典型人物、典型事件为主的新闻体裁。 它和消息的不同点是: ①它在报道的时间上可以比消息稍从容,允许作者有较 充裕的时间搜集材料。但也仍要求及时、迅速,可以在 真实的前提下对材料进行选择和组织,使其更典型、更 系统、更完整地反映事物的本质。 ②通讯与消息比,不仅需要六个新闻要素齐全,还要报道 新闻事实的情节、细节;不仅要写事,还往往要写人;不仅 要用叙述的方式,还要较多地采用描写、议论、抒情等 方式。
作业布置
1.掌握生字词和通讯的特点。
2.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贡献经历——世界奇迹, 研究起点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研究历程——困难重重, 献身科学 研究成功——意义深远, 影响巨大 失志 不移 严谨 认真
返回
八年级语文·上 新课标[语]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预习检查 1.积累字词,掌握词语 (1)积累字词 籼稻( xiān ) 雄蕊( ruǐ ) 丰硕( shuò ) 搅拌( jiǎo ) 衣钵( bō ) 祖籍( jí ) 繁殖(fán zhí) 劫后余生( jié ) 笼罩(zhào ) 田埂( gěng ) 大相径庭( jìng ) 授粉(shòu )
本文脉络清晰,按总体简介——研究历程——突出 贡献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三自然段):介绍袁隆平的简历及贡 献。 第二部分(第四~三十自然段):选择典型事例,介绍袁 隆平培育杂交水稻成功的艰难历程。 第三部分(第三十一~四十二自然段):袁隆平研究成 果的优越性以及世界影响与地位。
精读感悟
1.精彩的细节往往能加强通讯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具有 动人的魅力。文中给你印象最深的精彩的细节描写是什 么?有什么作用? 示例:课文第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自然段。文中写 “文革”中袁隆平将劫后余生的四钵秧苗发展到四分秧 田时,他“像慈母似的守护在秧田边”;而当这四分秧田又 被扫荡一空,他在一口深井里发现了仅有的“几棵秧苗” 时,竟奋不顾身“把衣服一脱,‘扑通’一声跳了下去”。 这些细节描写,把一个遭受苦难而又执着追求理想、充满 献身精神的科学家形象活脱脱地勾勒了出来,令人久久难忘。 作用:使袁隆平的形象更加饱满,给读者留下更生动的) 兵不解甲( jiě )
预习检查 (2)掌握词语
灵光:
鉴于: 父本:
指神异的光辉。 考虑到。 文中指参与杂交的亲本之一。
收效甚微: 收到的效果非常微小。 披挂上阵: 文中指亲自参加具体的实验工作。 经久不息: (声音)经过很长时间不停止。
预习检查 大相径庭: 矢志不移:
精读感悟 2.概括一下,课文选取了哪些典型事例来展现 人物形象的? 作者选取了一系列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 如写袁隆平在看到向福财饿着肚子来回爬过四 十公里山路换回稻种后,心情很沉重,从而开始思 考“怎样才能使人们不挨饿”的问题,表现出一 个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随后,他提出了当时世 界上无人解决的大课题——杂交水稻。经过严 谨的思索,又提出了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大 相径庭的设想——通过“三系”来利用水稻杂 交优势。
整体感知
3.培育杂交水稻最主要的困难是什么?袁隆平是
怎样解决的?
培育杂交水稻最主要的困难是解决异花授粉的
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袁隆平经过反复学习
和思考,提出了通过“三系”(不育系、保持系、
恢复系)来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付诸实
施。
整体感知
4.请同学们划分段落,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 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诀”?
文题解说 文题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杂交水稻之父” 是对袁隆平的赞誉,概括了他的重要成就及贡献。 后一部分指出人名,中间用破折号连接,破折号既
是解释,也是强调。文章标题简洁明了,让读者一
下子就能把握文章的主要人物和写作的内容。
了解人物通讯 1.概念: 人物通讯是新闻文体之一,是运用叙述、描写、
比喻彼此相差太远。径,门外的小路。
庭,堂外的院地。
立下志愿决不改变。矢,发誓。
遇上灾难而侥幸活命。劫,灾难。
劫后余生:
夜不能寐:
深夜了还不能睡觉。
功业建立了,名声也有了。
功成名就:
激趣导入 袁隆平,闻名全球的“杂交水
稻之父”,中国国家最高科技
奖获得者。他是怎样从湖南
一个小地方农校的教师走到
今天的?他的成功有何“秘
拓展延伸
面对这样一个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大家可能会觉得他很神 秘,也可能会认为他是一个天才,那么他的青年时代是怎样度 过的呢?他又是如何取得成功的呢?请搜索袁隆平的有关资料,
摘下其中你感受最深的文字,并谈谈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
示例:“在最艰难的关头,一定不能轻易放弃。”(坚强的毅力, 执着的精神) “在种种‘权威’的压力面前,我坚信:真正的权威永远来自实 践。”(不迷信权威) “在创新中,‘知识’尤其重要,有知识,并得以不断积累更新, 是创新重要的基本条件。”(勇于实践,勇于创新)
整体感知
“我小时候完全是凭爱好、兴趣读书,把问题理解了也就 心满意足了,不像成绩好的同学有那么多的抱负。不过,那 时我喜欢动脑筋想,喜欢动手做,不知不觉间也培养了自己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兴趣、爱好广泛)
“山外青山楼外楼,自然探秘永无休;成功易使人陶醉,莫把
成果当尽头。”(有理想,并为之奋斗不止)
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略读课文,并在略读过程中思考:本文
报道了袁隆平的什么事?表现了他什么样的精神? 本文是一则人物通讯,文章用事实说话,报道了
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方面对中国和世界的卓越贡
献,赞颂了他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矢志不移的
科学精神。
整体感知
2.袁隆平在研究过程中经历了哪些事件?
第一件事(第四~十三自然段):袁隆平看了向福财 翻山越岭,心里非常沉重,激发了对水稻的研究。 第二件事(第十四~二十二自然段):写袁隆平确定 研究课题“杂交水稻”和初步展开研究,提出“三 系配套”理论。 第三件事(第二十三~二十七自然段):写“文革” 期间袁隆平的不寻常遭遇。 第四件事(第二十九、三十自然段):写袁隆平的三 系配套研究成功并且投入新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