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和方法
“教师专业发展年”活动旨在激发学校内生活力,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引领教师形成专业发展习惯,促进师德生成名师工程的开展。
他是师德生成名师的重要举措。
现介绍一下我校的一些做法和思考,与广大同行交流、分享。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只是一个动员会的问题,将“要我成长”变为“我要成长”不是只喊喊口号就能解决的,我校在提高教师认识上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个思考
红烛精神的思考。
要做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红烛,还是成为照亮别人也辉煌自己的太阳?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的精力更是有限的,你愿为了教育事业而放弃自己、孩子、家庭的幸福吗?有没有事业与家庭幸福兼得方法?有。
那就是自身的专业成长。
二、成立组织机构
组长:李元海
副组长:王娟、王凯
成员:中心小学全体教师
三、具体做法
(一)研读课标
1.给自己定位,给学生定位。
新课标下的教师定位与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定位的有区别的,只有在新课标指导下找准教师在社会、学校、学生中合理角色,教育才
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才能实现更好的为学生服务的目的。
2.明确“我要做什么?”。
教学不只是简单的完成课程内容,通过研讨、研究新课标让老师明确每个教学段的任务,每个单元的任务,以致每节课的任务。
教师只有以高度的责任感精心备好每一堂课,包括教学进程的安排、教学资料的准备、不同程度的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设计合适的教学课件等,才能打造高效课堂。
3.作为教师,你够专业了么?
教师是一项专业技术职务,教师不是一个仅靠热情和勤奋就能干好的职业,它需要很高的专业技巧和专业智慧。
每学期一次的课标测试,让老师时刻提醒自己打铁先需自身硬。
(二)研读教材
1.集体备课,
教研组每周至少一次集体备课,对教材的重难点教学、教学困惑进行研究讨论,采众家之长补己之短,提高教学的科学性。
2.同课异构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与兄弟学校建立校际联盟,在同课异构活动中老师一比高低的同时,而是共同求索最好的,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同课异构”活动有利于教师更好的理解课程标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研讨课研讨课为教师在教学上的困惑性问题找到了解决的方向,执教教师不必考虑涉及自身利益的功利性问题,所以承担做课的授课
教师顾虑较少,课堂教学能务本求实,讲究原汁原味,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特色和研究主题能创新,以此促进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磨练提升自己的素质。
4.讲课比赛每学期分教研组组织一次讲课比赛,教师在比赛中张扬个性,取他家之长。
5.课件制作比赛现代科学技术的合理运用能较好的为教学服务,课件比赛督促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曾强运用现代技术为教学服务的本领。
(三)青年教师培养
1.专题培训漫谈青年教师怎样备好课?青年教师教学方法专题等专题讲座活动深得青年教师欢迎。
2.师徒结对、”n对一的磨课活动
3.青年教师座谈会。
4.限时备课、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表彰表现优异的青年教师。
(四)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1.教研组探讨课堂教学模式
各教研组探讨学科特点,探讨适合本学科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运用系统方法对教学过程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所作的纲要性描述。
它的主要任务是形成一种学习环境,以最适宜的方式促进学习者的发展。
教学模式的探讨能很好地提高教师弩驾课堂的能力。
2.重视常态课堂教学
作为学校管理者,最为关键的还是要关注常态课,回归和强化对常态课的管理。
因为教学,尤其是课改的真正问题都在常态课堂里聚集、碰撞,课程理念、课程要求将在这儿体现整合,最终得以实现。
学校实行领导、家长、教师推门听课制度,并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
进行学生评教,发现和表彰在常态课堂教学中表现优异的教师。
3.高效课堂论坛活动,
高效课堂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理想追求。
高效课堂没有最高,只
有更高,一次研讨能将课堂高效再进一步便是高效课堂研讨最大成
效。
4.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同一课堂教学模式在不同教师手下将呈现不
同的风采,课堂教学展示尽显每位教师课堂特色、张扬每位教师的教
学特长。
(五)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反思是“分析教学技能
的一种技术,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组织教师对教学进行了形
式多样的反思,以提高教师对如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认识。
主要形
式有:
(1)教学前的反思,主要是要求教师就某一个教学活动的设计
进行反思。
反思的内容有:该活动的的设计理念是什么?是否反映课
改的精神?活动的准备做得如何?是否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活动
内容的重难点处理是否得当?等等,通过多角度反思,可以使一些问
题消除于教学活动之前,同时养成教师正确对待教学活动的良好态度
与习惯。
(2)教学中的反思,主要要求教师组织教学时不仅把注意力放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上,而且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思考“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学生的主体性在活动中如何体现?”“学生的需要是否给予满足?”等等,通过边活动边反思,教师就可以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有效调控,从而更好地达到教育的目标。
(3)教学后的反思,主要是要求对整个活动的效果进行反思。
反思的内容有:教学是否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的优缺点在哪里?为什么?如何改进?等等,教学后的反思即是本活动的结束工作又是下一活动的开始环节,它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4)自我反思,即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的独立反思,它的反思主体和客体都指向自己,由于反思者(教师个人)对自己新组织的活动较为清楚,因此,反思的针对性可能较强、感受较深。
(5)集体反思,即组织教师群体就某一个教学问题,教学活动进行的共同反思。
这种反思可以发挥大家的智慧,进行较深入较全面的反思,即达到“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的效果。
但由于教师对反思的对象可能了解不全、不深,就会出现反思的针对性不强的想象,所以需要集体与个体反思相结合。
二、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我们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以及在和同行们的讨论和交谈中,发现了一些对教师专业成长来说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2、专业成长应该是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两个方面并重
3、教师集体学习效果好于个人独立学习
4、建议教育部门多搭建一些教师学习的平台,增进交流
让教师之间多些互动交流,通过交流互相取长补短;通过交流增强教师的力量,给教师以智慧和信心;通过交流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项重要的工程,途径也是多样化的,经过一年的教育探索,我知道以上几种方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今后的路途很漫长,我们应该把它列入教育发展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带领全体教师不断探索,不断进步,以使教师的专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使教师能够紧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