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的故乡--德江

我的故乡--德江


建国后。政府在此成立了枫香溪会议会址陈 列馆,并由时任全国人大常委员副委员长廖汉生 同志题写馆名,馆内历史资料、图片丰富,会址 院墙上,当年红军用朱砂书写的数幅标语,还清 晰可见;建造了英姿挺拔的枫香溪会议纪念碑。
枫溪会议会址。红色景点,位于今贵 州省德江县境内,中国共产党“枫香溪会 议”召开地点。 1932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从洪湖 被迫转移,历经艰辛,1934年6月挺进枫香 溪,6月19日在此召开了我党我军历史上具 有重要意义的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枫香溪 会议。
我 的 故 乡
我 的 故 乡
德 江


德江位于黔东北中心区域,铜仁市西部, 地处遵义、铜仁、黔江构成的三角几何中 心位置,是黔中经济圈、成渝经济圈、武 陵山经济协作区的“交汇点”,素有“傩 戏之乡、天麻之乡、奇石之乡”之称。 德江历史悠久,千百年来,生活在这片 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的人民,生生不息、 世代繁衍,形成了以土家风俗为代表的民 族风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德江 傩戏享誉中外,被誉为东方狂欢节的土家 “炸龙”声名远扬。 东与印江相邻,南与思南接壤,西与凤 冈交界,北插沿河、务川之间。德江气候 宜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滋 润着广袤的高原土地。
枫溪 红军会议遗址


德江傩堂戏是一种典型的民间文 化,1981年贵州省文化厅在思南举办 民间戏剧调演时,德江傩堂戏被引起重 视,后经专家和文艺工作者,民族工作 者数年的发掘整理、宣传介绍,德江傩 堂戏展出了其古老深邃的原始面貌。
德江县内分布着160多个从事 傩艺活动的艺班,特别是稳坪傩堂戏 历史悠久,其教派有“茅山”、“华 山”、“龙虎山”、“师娘”等,跳 、唱、演、绝活颇具特色。 德江傩堂戏是一种戏味浓厚的民 间文化活动,是一种驱邪纳吉,酬神 娱人,有其鲜明民族意识和艺术特点 的傩事活动。
田 秋黔 先中 生砥 亲柱 笔
《咏潮砥滩》: 看罢江潮与海潮,又来山里听惊涛。 奔腾怒吼缘何事,徒令深宵客梦寥。
田秋(1494-1556),字汝力,号 西麓,明朝贵州思南府水德司(今思南 县)人。出身仕宦书香门第,幼读书用 功,聪敏过人。明武宗正德五年(公元 1510年)十七岁时中云南乡试举人,九 年(公元1514年)二十岁时入朝考取进 士。
舞 龙 灯
舞 龙 、 炸龙
龙在中华民族的传说中 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 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 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 能 德江土家族的“炸龙” 习俗,历史悠久,文化底 蕴深厚,以“炸”的特性 展示了当地土家族人民的 剽悍英勇,表达了土家族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 往。
闹 元 宵
正月十五当天,从中午到夜晚就正式开始“炸龙灯”。龙队成 员一般是16-25岁的中青年,在“出灯”前他们一般会喝一点白酒, 然会戴上安全帽(在十年前是不会戴的,近两年来出于安全考虑大 家都戴上了安全帽),用湿毛巾把脖子和露出来的头发遮上,戴上 手套,脱掉上衣露出上身,然后就可以“出灯”了,龙队经过的地 方人们会用准备好的竹竿掉上爆竹对着龙开始轰炸,一般重点是龙 头(注意这些爆竹一般是火药土制的),进入晚上后人们不仅用爆 竹轰炸龙,还有用特制的烟火对着龙队成员点火,总之场面非常壮 观。到了第二天一早龙队就会把龙放到“玉溪河”边,点上火把龙 烧掉,预祝这旧的一年已经过去,新的一年已到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