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记录表表一基本情况 (2)表二职务及工资变动情况……………………………………………………………3-4 表三教育、教学工作经历……………………………………………………………5-6 表四进修情况…………………………………………………………………………7-8 表五班级获奖情况……………………………………………………………………9-10 表六组织学生参加重要教育教学活动记录…………………………………………11-12 表七教育、转化个别学生及培养、指导优秀学生记录……………………………13-14 表八公开课和随堂课情况……………………………………………………………15-16 表九组织、指导课外活动、运动队的情况…………………………………………17-18 表十所教学科各班级的学生成绩变化情况…………………………………………19-20 表十一教育教学研究、教育科研成果情况……………………………………………21-22 表十二培养、指导教师情况……………………………………………………………23-24 表十三开设讲座情况……………………………………………………………………25-26 表十四奖惩情况…………………………………………………………………………27-28 表十五工作量……………………………………………………………………………29-30 表十六教师工作任务书…………………………………………………………………31-32基本情况表一审核人(签名):年月日注:1、学历是填写工作前取得的初中毕业、中专(高中)及以上肄业或毕业等最后学历。
工作后又取得的更高或其他学历亦分别填入学历情况栏内。
2、70-77年春入学的大、中专生暂按大专、中专学历填写。
姓名注:1、续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或连任党政职务的作为职务变动分别填写。
2、党政职务指学校中层干部(相当教导处、总务处正副主任)及以上的职务。
姓名注:1、续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或连任党政职务的作为职务变动分别填写。
2、党政职务指学校中层干部(相当教导处、总务处正副主任)及以上的职务。
姓名注:1、任教学科如属选修课应写明课程全称。
指导课外活动填入表九。
2、任教学科及任班主任的年级、班级变动和职务变动均要按变动年限分别填写。
3、校内担任职务填党政职务及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团队干部。
姓名注:1、任教学科如属选修课应写明课程全称。
指导课外活动填入表九。
2、任教学科及任班主任的年级、班级变动和职务变动均要按变动年限分别填写。
3、校内担任职务填党政职务及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团队干部。
姓名注:1、本表进修类别仅指职务培训、其他非学历进修及自学。
2、课程水平指(或相当于)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班;初级、中级、高级教师职务培训(简称初级、中级、高级)。
3、证明材料指结业证书、成绩单等。
姓名注:1、本表进修类别仅指职务培训、其他非学历进修及自学。
2、课程水平指(或相当于)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班;初级、中级、高级教师职务培训(简称初级、中级、高级)。
3、证明材料指结业证书、成绩单等。
姓名注:1、本表登记担任班主任的班级集体、学生个人获奖情况。
2、获校级及以上评比、比赛奖励和先进荣誉称号等均填入本表。
姓名注:1、本表登记担任班主任的班级集体、学生个人获奖情况。
2、获校级及以上评比、比赛奖励和先进荣誉称号等均填入本表。
姓名注:1、凡经学校批准的并由学校组织评定的学生参加的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重要教育教学活动,可填入本表。
2、评定是指学校对该教师在组织活动中的态度、能力、作用、效果评定等级和写出评语,评语填入副本表一。
姓名注:1、凡经学校批准的并由学校组织评定的学生参加的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重要教育教学活动,可填入本表。
2、评定是指学校对该教师在组织活动中的态度、能力、作用、效果评定等级和写出评语,评语填入副本表一。
姓名注:1、个别学生是指学习有困难、品德有缺陷的学生。
2、个别学生得到老师重点关心、教育,并有明显转化,由老师写成书面材料,经学校认可,填入本表。
3、经老师培养、指导,获得区、县及以上的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等称号或奖励的,可填入本表。
姓名注:1、个别学生是指学习有困难、品德有缺陷的学生。
2、个别学生得到老师重点关心、教育,并有明显转化,由老师写成书面材料,经学校认可,填入本表。
3、经老师培养、指导,获得区、县及以上的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等称号或奖励的,可填入本表。
姓名注:1、类型栏应填明公开课(含公开教学课、公开主题教育课、公开主题班会)和随堂课,还应填明市公开、校公开;市随堂、区(县)随堂、校考评随堂。
2、评价结果除等级外,公开教学和随堂课还应有课堂教学评价汇总表,主题教育课应有主体教育课评价汇总表,分别记入副本表三、四。
公开主题班会还应有评定意见,记入副本表二。
3、公开课及随堂课的教案,公开主题班会的设计,以及该节课的课后记,归入副本。
姓名注:1、类型栏应填明公开课(含公开教学课、公开主题教育课、公开主题班会)和随堂课,还应填明市公开、校公开;市随堂、区(县)随堂、校考评随堂。
2、评价结果除等级外,公开教学和随堂课还应有课堂教学评价汇总表,主题教育课应有主体教育课评价汇总表,分别记入副本表三、四。
公开主题班会还应有评定意见,记入副本表二。
3、公开课及随堂课的教案,公开主题班会的设计,以及该节课的课后记,归入副本。
姓名注:1、参加人数应填学期平均人数,即参加活动总人次除以活动总次数。
2、经教师组织、指导(包括个别指导)的学生在各项竞赛、比赛、评比中获区、县及以上奖励,或学生有突出成绩得到学校认可者都可填入本表。
3、成绩和奖励应填写受奖人或组、队,奖励级别和授予单位。
姓名注:1、参加人数应填学期平均人数,即参加活动总人次除以活动总次数。
2、经教师组织、指导(包括个别指导)的学生在各项竞赛、比赛、评比中获区、县及以上奖励,或学生有突出成绩得到学校认可者都可填入本表。
3、成绩和奖励应填写受奖人或组、队,奖励级别和授予单位。
姓名注:1、本表应填期中考试及以上的班级考试成绩。
应以年级统一命题、阅卷或会考、毕业考试等成绩为准。
2、班级标准分=(班级平均分- 年级平均分)÷(年级标准差)。
年级标准差=√∑(学生成绩- 年级平均分)2年级人数3、优秀率应按本班在年级成绩中前10%的人数除以该班级总人数。
4、及格率是班级及格人数除以班级总人数(以60分为及格)。
5、接班前该科成绩情况在考试时间栏内用“*”号标出。
姓名注:1、本表应填期中考试及以上的班级考试成绩。
应以年级统一命题、阅卷或会考、毕业考试等成绩为准。
2、班级标准分=(班级平均分- 年级平均分)÷(年级标准差)。
年级标准差=√∑(学生成绩- 年级平均分)2年级人数3、优秀率应按本班在年级成绩中前10%的人数除以该班级总人数。
4、及格率是班级及格人数除以班级总人数(以60分为及格)。
5、接班前该科成绩情况在考试时间栏内用“*”号标出。
姓名注:1、级别是指课题或专题批准的级别(校级、区县级、市级等)。
2、何范围交流是指何级(校级、区县级、市级等)组织交流的。
3、获奖应注明何级组织授予何等第奖,鉴定结论、评价得分应写明经何级组织鉴定或评价,评价汇总表见副本表五。
4、成果包括经验总结、教具、学具、教材、论著、科研报告等。
5、本人承担部分的证明,及在何范围交流的证明均收入副本。
姓名注:1、级别是指课题或专题批准的级别(校级、区县级、市级等)。
2、何范围交流是指何级(校级、区县级、市级等)组织交流的。
3、获奖应注明何级组织授予何等第奖,鉴定结论、评价得分应写明经何级组织鉴定或评价,评价汇总表见副本表五。
4、成果包括经验总结、教具、学具、教材、论著、科研报告等。
5、本人承担部分的证明,及在何范围交流的证明均收入副本。
姓名注:1、由学校安排培养、指导,做到“四有”,可填入本表。
2、由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指定,学校认可,也可填入本表。
3、凡填入本表的,双方有关书面材料,归入副本。
姓名注:1、由学校安排培养、指导,做到“四有”,可填入本表。
2、由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指定,学校认可,也可填入本表。
3、凡填入本表的,双方有关书面材料,归入副本。
姓名注:由校级及以上组织的向教师讲课也可填入本表。
姓名注:由校级及以上组织的向教师讲课也可填入本表。
姓名注:校级及以上组织批准的奖惩方可填入本表(口头表扬及批评不列入本表)。
姓名注:校级及以上组织批准的奖惩方可填入本表(口头表扬及批评不列入本表)。
(——年第一、二学期)姓名注:1、小学的社会实践活动应包括校内外服务活动。
2、其他工作指学校认可的工作而本表栏目中没有反映的,如培养、指导教师、专题课题研究等。
3、校内职务指党政职务、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团队干部。
工作量表十五(——年第一、二学期)姓名注:1、小学的社会实践活动应包括校内外服务活动。
2、其他工作指学校认可的工作而本表栏目中没有反映的,如培养、指导教师、专题课题研究等。
3、校内职务指党政职务、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团队干部。
教师工作任务书表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