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教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教案

2.2.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难点: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对市场的运行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素质要求:1、知识方面:识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理解:从所有制、分配方式和国家宏观调控三个方面来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运用: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说明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能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从而证实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原理或观点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3、思想觉悟方面:坚定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的信念,更加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重点及解决办法】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的基本特征,可以更好地理解邓小平理论。

因此,这个问题成为本课的重点。

焉教材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⑴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应把握两点: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

在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是同居于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结合在一起。

第二,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第一,共同富裕这个根本目标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第二,要实现共同富裕在分配中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

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有力的宏观调控。

【难点及解决办法】1、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实行有力的宏观调控。

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实践上理解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

在理论上,要引导学生认识以下三点原因:第一,由公有制决定的各部门、各企业及劳动者利益上的一致性可以使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

第二,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控制和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

第三,党有能力统一全国人民的意志。

在实践上,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也经常出现不协调的现象,造成资源的浪费,某些情况可能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严重。

但是在某些方面,我们又实实在在地比资本主义国家做得更好。

这就要引导学生用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疑点及解决办法】1、市场经济中的国家的宏观调控与传统计划经济有什么区别。

传统计划经济主要是国家运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实现资源配置。

市场经济中,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时也会借助行政手段。

一些学生往往二者混为一谈,认识不清。

因此,这个问题是本课的疑点。

二者区别主要有三点:⑴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中,政府下达各项指标,规定企业的经济活动范围,对企业的产供销、人财物实行直接管理。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主要采用间接管理方法,通过市场机制引导企业,使企业的活动符合整个宏观调控的目标。

⑵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中,政府既是管理者,又是直接投资者,往往造成政企职责不分,企业没有自主权。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等决策由企业根据市场信号自主决定,政府对市场的调控主要在于宏观总时不时调控。

⑶政府按行政权力分条和分级“切块”进行管理,根据计划搞项目审批,分钱分物。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实施发展规划,协调市场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完善市场机制,对市场的运行进行监督,并为市场提供必要的服务。

复习提问1. 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什么?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的发展,仅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教师设疑)党的十四大提出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我们能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市场吗?(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和主要手段的经济,它是一切商品生产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所必需的资源配置方式,从市场经济作为经济手段这个意义上说,高层经济没有姓“社”姓“资”的制度属性的区别。

这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共性或一般性,但是,人类从物质资料的生产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社会资源的配置与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实现提,因而市场经济体制又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条件而独立存在,它总是存在于一定社会制度之下并同该社会基础制度结合在一起。

实践证明,市场经济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存在,它可以为资本主义所利用,也要以为社会主义所利用。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体制,必然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制约和影响,反映社会主义基本罐的特点,并通过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而表现出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区别。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讲授新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板书)1.市场经济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存在: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一种手段,那就不存在姓“资”姓“社”的问题,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存在。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是这样论断的:“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教师提问)那么我们提“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指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并不是指社会主义性质的市场经济。

(教师提问)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它们有共同点,都是市场经济。

都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都是把市场机制和国家的宏观调控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但是,生产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资源配置也不可能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之外去实现,由此,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必然带有一定的制度特性。

(教师讲解)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为了更好地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我们先来盾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板书)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最先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确立起来的,所以,它最初表现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即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与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划书第55页第5自然段0因此,它们仅具备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还有其独特的特征。

(注:计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可采用复习讨论法,因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关内容学生已在初中政治课学过,难度不大。

)(提问)市场经济在资本主义制度条件下,就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那么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有哪些特征呢?(学生回答)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以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为生产目的。

(教师归纳)回答正确。

所以,市场经济在资本主义制度条件下具有以下特征: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板书)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

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经济罐的基础,也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

在生产关系中谁占有生产浆,谁就在生产中处于支配地位,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生产资料是最重要的物质资源,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必要条件,但它又在资本家的支配下,是他们追求个人私利的物质条件。

劳动力资源虽然归劳动者所胆,但由于劳动者丧失了生产资料,劳动力只有在出卖给资本家之后才能同生产资料结合,才能真正发挥职能,所以劳动力也要受资本家的要支配。

可见,“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通过市场而实现的资源配置,只能服从于资本家的意志,为资本家的利益服务,而劳动者只能处于被支配、被剥削的地位。

”(指导划书第55页下段末行~第56页第1自然段)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为生产目的(板书)任何社会的生产都具有内在目的性。

从根本上说,生产目的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提性质决定的。

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使用雇佣劳动者从事商品生产。

劳动者在自己所创造的全部价值中,只能以工资形式得到一部分,其余部分为资本家所占胆。

资本家获得的利润就是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追求剩余价值成为资本家生产经营的直接目的和动机。

因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必然会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形成尖锐的阶级对立。

”(指导划书第56页第2自然段)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劳动者的生活状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性质并没有改变。

(提问)第56页第3段辅助文:马克思《资本论》中引用那段话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由于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追求剩余价值是他们的唯生产目的,他们为利润而生产,为了利润不距踏一切人间法律,甚至不怕冒绞首的危险。

3.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板书)(注:建国后,我国搞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曾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过积极作用。

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其弊端逐渐显现,因此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问题。

由于教材中没涉及“计划经济”的概念,因而不必深讲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的必要性。

教材是把市场经济作为既定事实来说明的,因此社会主义经济也是市场经济在本教材中不是重点,让学生一般了解就可以了。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发展市场经济,是振兴我国经济的必由之路。

(指导划书第56页第4自然段粗体字)实践证明,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板书并划书第56页第5自然段)(教师讲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逐步深化,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市场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在不断加强。

例如: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商品已进入市场流通。

国家计划管理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已从过去的1000多种减为现有的30多种,而且数量大大减少,其中生产资料所占比重不到总量的15%,工业消费品不到总量的5%,家副产品不到总量的15%。

全国商品贸易额的85%以上是通过市场交易实现的。

与此相适应,我国已基本上形成了由市场决定商品价格的制度。

如今,我国90%以上的生产资料价格和农产品价格,以及95%以上的工业消费品价格已由市场来决定。

1996. 全国已建成各类交易市场10多万个,其中农副产品批发市场3000多个,日用工业品批发市场近1000个,生产资料市场3100多个,拍卖市场300多个,各类商品交易所40多个,集贸市场9万多个。

1996年全国交易市场成交额达14695亿元,并涌现出一批交易额几十亿元、上百亿元的大型批发市场,如浙江省的义乌小商品市场、绍兴轻纺市场,其成交额均超过百亿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