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设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设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设计(课堂实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设计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理解我国宏观调控的含义、目标和手段。

(3)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认识问题的能力,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正确分析、观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的优势等方面感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手段之间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讲授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紧扣学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案。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图片:百货大楼。

很多同学都去过,买衣服或者其他东西。

除此之外,我们还以到金鹰、金地、朝阳、玄武等地方去,很方便,品种很多。

但是对于我们的父辈来说,他们小的时候是怎么买衣服的?(布票,凭票购买)展示图片:布票说明那时候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我们现在买东西很方便,实行的是——市场经济。

计划和市场是发展经济、配置资源的两种手段,什么是市场经济?(理论支撑: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其基础性作用的经济)我们国家的市场经济和其他国家一样吗?(不一样)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二、自学预习(5分钟)投影:自学指导要求:①对应学案上列出的学习目标,阅读教材P82——P84,在教材上作出相应的标记。

②完成学案上的三道判断题。

③认真思考,将自己的疑问写在纸条上,以四人小组形式汇总交上来检查、反馈、明确疑问,以小组形式汇总问题并上交。

三、新授板书: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含义(学生在书上将含义标记出来)从含义我们能看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此有人就产生了疑问?有人认为,在市场经济面前加上社会主义是画蛇添足,社会主义不能搞市场经济。

结合学案上理论支撑的相关知识,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投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画蛇添足?(学生讨论、回答)对于这个问题,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经在1992年南巡讲话(理论支撑)中就阐释过:计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说通俗点,别管黑猫白猫,能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所以,社会主义加市场经济并非“画蛇添足”,恰恰相反,是“画龙点睛”。

投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画龙点睛怎么就画龙点睛了呢?材料展示:2009年12月2日,连续发布了15年的“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排行榜”在纽约揭晓,排前列的是:海尔、联想、五粮液、中国一汽、美的、TCL茅台、青岛啤酒、重庆长安汽车。

结合预习,回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相关知识,谈谈这份榜单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回答,此处要明确:大部分企业为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通过榜单我们发现,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优势明显,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可撼动。

板书:2.基本特征(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学案探究1:从2006年以来,徐州市委市政府把老小区整治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先后投入资金近5亿元。

今年我市预计投入1.9亿元对51个小区、1452栋楼房进行整治,比2006年和2007年的整治内容增加一倍,比2008年增加3项,整治标准也从去年的每平方米35元提高到43元。

徐州市投入巨资改造老小区的目的是什么?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什么特征?(学生讨论、回答,学生发言关于老小区改造的感受)徐州市投入巨资改造老小区为了让更多的百姓生活在整洁优美的环境,目的在于改善民生,体现了社会主义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共同富裕。

(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过度)小到一个地方的小区改造,政府投入了五亿资金,再到正在建设中并途径我们徐州的京沪高铁,国家投资了2200亿,再到西气东输国家投资的5200亿,再大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政府进行了四万亿投资,投影:我国为什么能进行这么巨大的投资和建设?(学生讨论、回答)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同时,公有制决定了人们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使国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不具备的。

例如同样是救市,美国政府投资了7000亿美元(合49000亿人民币),中国政府投资了四万亿人民币,但谁的调控效果好?(中国)是的,虽然面临很多困难,但2009年我们的经济仍然保持了惊人的8%的增速,世界仅有,这就说明我们的宏观调控更有力度、更有成效。

很多西方媒体认为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我们要感到骄傲和自信。

(3)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将强有力重点标记)△当堂练习学案练习反馈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是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④大力发展生产力A.①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③2.工业和信息化部的通知使小灵通用户面临着转网、升级成为CDMA或3G用户的选择,也给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拓展3G业务提供了契机。

这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的宏观调控可以A.促使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 B.发挥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C.促使个人理智选择消费品D.让资源得到更高效率的配置那么什么是宏观调控呢?板书:二、宏观调控1.含义宏观调控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国家这样做的目标是什么?学案探究2: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金融风暴”愈演愈烈。

我国宣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出台了4万亿元的刺激经济计划,重点是解决民生问题。

2009年整个宏观调整沿着“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增民生”基调进行。

2009年12月5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继续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强居民消费能力、鼓励民间投资,提高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适当解释,如保8%增长、内需不足、民生问题中的就业、物价、医疗等)所以,目标是——2.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学案探究2: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金融风暴”愈演愈烈。

我国宣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出台了4万亿元的刺激经济计划,重点是解决民生问题。

2009年整个宏观调整沿着“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增民生”基调进行。

2009年12月5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继续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强居民消费能力、鼓励民间投资,提高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有人认为,既然要发展市场经济,就要发挥充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就不应调控。

那么,究竟是市场调节更重要,还是宏观调控更重要?为什么?学生展开辩论:(正反方一辩立论发言、自由辩论,15分钟左右)正方——在我国,发展经济靠市场调节反方——在我国,发展经济靠宏观调控教师点评:正反方的表现、双方存在的问题,比如概念混淆、逻辑混乱等教师总结:正方强调市场调节好,但也有局限性;反方认为宏观调控有优势,但也要因时因地采用。

市场调节就像是一直看不见的手,宏观调控就像是一只看得见的手。

在目前情况下,如果任由市场自生自灭,那只会造成经济动荡、贫富分化,只有两只手、手拉手,才能实现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这已成为所有市场经济国家的共识。

所以必须要进行宏观调控3.必要性那该如何调控呢?学案探究2: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金融风暴”愈演愈烈。

我国宣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出台了4万亿元的刺激经济计划,重点是解决民生问题。

2009年整个宏观调整沿着“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增民生”基调进行。

2009年12月5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继续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强居民消费能力、鼓励民间投资,提高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如果你是政策制定者,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你会采取哪些具体的措施,试列举三条。

(注意结合已学过的经济生活知识)(学生讨论、回答:比如:扩大内需、减税、扩大赤字、下调存贷款利率等)(在黑板上写下来)大家说得很好,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举措,比如,今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备受瞩目的《食品安全法》;今年10月份,国务院为保护农民种粮收益、提高其种粮积极性,决定将明年小麦各品种最低收购价每斤提高3分钱。

(在黑板上写下来)这些举措都是当前宏观政策的具体表现,那么它们是否属于同一种宏观调控的手段呢?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整主要有三种手段——4.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行政、法律将三种手段的含义、表现在教材上作出标记。

△当堂练习学案练习反馈判断下列宏观调控政策属于何种手段?①2009年2月1日起,对农民购买家电下乡产品给予13%财政补贴。

经济(财政)②2009年1月20日-12月31日,对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减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

经济(财政)③国家依法处理黑龙江鹤岗新兴煤矿1121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相关责任人。

法律④2009年3月18日,商务部正式宣布,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

行政⑤2009年初,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部为3个电信运营商发放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

行政⑥2008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经济(货币)⑦2009年6月11日,国务院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

经济(规划)依次进行判断,注意:①经济手段:通过经济政策和计划调整经济利益;注意结合实例区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经济规划也是经济手段的重要举措,可以有产业振兴规划,五年发展计划(如十二五规划,2011-2015)、地区发展规划等。

②法律手段包括两方面:经济立法与经济司法;除食品安全法之外,还有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物权法、公司法、反垄断法等。

③行政手段:行政手段相对于其他两种手段具有什么特点?——直接、及时。

经济法律手段是间接调控的。

通过这些例子的分析,宏观调控应该以什么手段为主?——宏观调控应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能不能大量、频繁使用行政手段?——不能,易违背经济规律。

——同时采取什么样的宏观调控政策要依据当时的经济形势,遵循经济规律,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

比如学案上理论支撑里介绍的近五年来我国宏观政策的演变,就是根据历年不同的经济形势做出的调控。

我们相信:我们的政府一定能在遵循经济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摆脱经济危机的!△收获反思你已经懂得了什么?哪些地方还有疑问?(让学生解答学生纸条上的疑问)△课后复习指导1.完成学案上练习反馈2、3及课后巩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