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风貌区旧城改造案例——宁波宁波北依杭州湾,东临东海,南靠三门湾,9365km的土地上除了有东钱湖、甬江滋润、孕育外,尚有广大的平原河网,宁波市甬江流域中下游大小河道、浜渠纵横交错,是一个典型的河网密布的江南水乡。
宁波市的建设始于三江口地区,先民们在奉化江、余姚江、雨江三江交汇处途城筑港,逐步发展成为一座历史悠久、闻名中外的港口城市。
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三江口地区历来就是城市交通、贸易、商业、文化和行政中心,也是宁波城市文化风貌的发祥地。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经济和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目前三江口的交通、居住、基础设施等功能已经无法满足城市中心商务的需求,同时城市的历史风貌也受到侵蚀。
三江口三江口地区范围东至曙光路,南至大沙泥街,西至开明街,北至惊驾路.总用地 2.64平方公里。
其中水域面积0.48平方公里。
宁波旧改情况简介(资料来源:中国宁波政府网)根据《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从1988年起,实施旧城改造计划,至今已累计拆除旧房建筑面积37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约250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197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560万平方米。
建成了一批配套齐全的住宅小区、商业办公楼;出现了中农信国际大厦等一大批高层建筑,全市目前已建、在建的高层建筑超过300幢。
同时,在以道路建设为重点的旧城改造中,实施以市中心区、三江六岸、城市主要出入口为重点,以美化绿化街景、灯光装饰为内容的形象工程建设,做到“道路建设哪里,形象工作就搞到哪里”,实现了道路建设与绿化、美化同步进行的系统效果。
宁波城市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基本实现了“日观市容绿化,夜看街景灯光”目标。
1995年10月完成的宁波最大的旧城改造计划,已使中山路成为宁波市最繁华的商业、金融街。
到1997年底,宁波第一轮(1994-1997)城市建设全部顺利完成,实施了“三横四纵十卡口”城市道路建设,使宁波旧街的面貌焕然一新。
现在的宁波,楼变高了,路变宽了,夜变亮了,景变美了。
从2000年开始,宁波将按照“扩大规模、完善功能、优化环境、提高品位”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实施新一轮的城市建设,使城市大起来、功能全起来、环境美起来、品位高起来。
一.改造条件分析1.改造背景1.1政策背景(1)城市总体规划:(资料来源:宁波市规划局宁波市规划网)宁波市域被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为生态发展区,北部则全部纳入都市区范围,并由滨海线与沿海国道主干线构成T轴。
未来的都市区包括宁波中城及余姚、慈溪、奉化的部分区域,呈双核组团式布局结构,而未来的中心城区则要形成“一心”(城市中心)、“两带”(沿海产业带和三江六岸生活带)、“三片”(三江片、镇海片、北仑片)、“多点”(各具特色的十几个卫星城镇)的空间形态格局。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三江片规划商业中心位于三江口地区,用地3-5平方公里(2)“十一五”宁波旅游重点发展区块(资料来源:宁波市建设委员会中国宁波网)(3)三江口都市商务游憩区1、位置范围位于以三江口为核心的宁波中心城区,南界兴宁桥,东临姚江大闸,北接湾头,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规划旅游用地占5%。
2、开发现状近年来,宁波围绕三江口城市中心区进行了一系列的旧城改造建设,初步形成了“三江六岸、六塘河、一湖居中”的园林绿地体系,并投资6亿多元修复了月湖景区,投资14亿元打造了国内最大的一站式休闲购物广场——天一广场,投资6亿元的宁波老外滩商业街区也于2005年初整体开业。
3、发展定位主题:东方商埠·时尚水都集都市观光、购物、娱乐、餐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央商务游憩区、旅游咨询及集散服务中心、宁波都市旅游的核心引挈。
4、规划要点(1)依托三江口核心商贸区,重点发展都市观光、购物、娱乐、餐饮等特色旅游,突出传统与现代风格相互辉映的都市建筑景观,营造时尚祥和的生活氛围和旅游环境,完美展现宁波“东方商埠、时尚水都”的独特魅力,强化都市作为宁波旅游的第一目的地和集聚核心;(2)发挥天一广场、老外滩的品牌效应,强化休闲游憩功能,开发都市特色旅游产品,配套建设都市旅游服务的“物质平台”和“信息平台”,营造一流的旅游软环境;(3)提升三江六岸景观带,在增强绿化的同时,改造、新建一批具有宁波文化特色的城市雕塑小品,兴建“宁波人”群雕园,并通过对沿岸建筑进行外立面改造,协调风格,突出主题;(4)拓展都市中央游憩区现有格局,启动江东和湾头滨水休闲区的建设,打造三江六岸滨水休闲旅游项目群,加快月湖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建成以天一阁为核心的文化休闲旅游区。
5、项目策划(1)“宁波人”群雕园(2)江东滨水休闲区(3)湾头滨水休闲区(4)月湖—天一阁文化休闲旅游区(4)宁波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资料来源:宁波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第三章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第十六条城市旧区改建应当按照城市综合功能的要求,统一规划,分期实施,集中成片进行,着重改造危房、低洼地区及交通不畅、基础设施薄弱、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综合功能。
第十七条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应当注意保护文物古迹、城市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
对城市规划确定的重点保护区域和地段,必须严格管理。
镇海海防遗迹、东钱湖风景名胜区、月湖风景区、中山路、解放路、人民路、公园路、药行街等区域和地段,其重要建设项目的安排应组织专家论证。
第十八条城市新区开发与旧区改建,应遵循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规划管理部门应当综合考虑用地的位置、环境、使用性质、交通状况、城市景观等因素,科学地制定建筑密度、容积率、建筑间距、沿街建筑后退道路红线、绿地率和停车场(库)以及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设施等城市规划管理的技术规定,作为制定详细规划和实施规划管理的依据。
1.2改造的动力和原因三江口地区历来就是城市交通、贸易、商业、文化和行政中心,也是宁波城市文化风貌的发祥地。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经济和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目前三江口的交通、居住、基础设施等功能已经无法满足城市中心商务的需求,同时城市的历史风貌也受到侵蚀。
结合宁波市相关规划将三江口地区定位为城市商业中心。
集都市观光、购物、娱乐、餐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央商务游憩区、旅游咨询及集散服务中心、宁波都市旅游的核心引挈。
2.地块自身特征2.1历史风貌(资料来源:杨立锋宁波老外滩历史风貌及其发展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3)天一广场宁波明朝筑城,三江口开始兴盛。
清初,天一广场所在地区便已商贾云集,逐渐成为宁波老城的商业中心,俗称东门口。
外滩实质是对外文化交流的码头区块。
口岸文化造就了外滩独特的建筑风格,各种歌特式、巴洛克式建筑与中国传统里弄、民居和谐共处,极具观赏价值。
老外滩宁波外滩不算大,但它却是目前国内仅存的具有百年历史的外滩之一烙印着浓厚港口历史文化内涵的外滩,对宁波城市风貌的影明是极其深远的。
1、充满欧陆风情的建筑民廊半个多世纪作为洋人外商的聚居地,江北外滩一带怒但出现具有鲜明特色的近代城市建筑类型,而目受两方影明的建筑风格更是丰富多彩,一些建筑有明显的两方古典主义、折中主义、哥特式、巴洛克、艺术装饰风格等风格特征,也有将两方建筑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融为一体的建筑,成为展现宁波城市近代历史的重要佐证,也是体现宁波城市人文历史特征的重要标志。
如:英国领事馆,天主教堂,宁波邮政局,水安贵重物品保管公司。
除此之外,外滩还保留着德坊、朱氏洋宅和王宅等20多幢颇具特色的老房子,包括“宏吕源号”南货店、上海大亨朱旭吕的朱宅、首任上海饯业同会会民严信厚的严氏山庄等多处文物保护建筑,这些建筑均具有中两合璧的风格,与街区周围的中国传统民居形成鲜明对比,极具观赏价值2、宁波近代商帮的起航地老外滩代表了宁波不可割裂的一段历史,它曾经是宁波兴盛繁荣的见证。
遗留下来的浮码头尽管已经破败,但依稀能找到其曾经创造水运文明的印记,日一人遥想当年“市舶云集.商船众多”的繁荣景象。
3、近代商业文化的展示区港口、码头的繁荣,使得外滩成为了宁波当年的商业中心。
2.2功能使用从功能上看,目前的三江口还仅仅是商业零售业中心。
现三江口地区办公面积占13.7%,商业普业面积占43.6%,住宅及其它面积占22.7%。
2000年中心区人口比1999年减少近6万人。
结合宁波市相关规划将三江口地区定位为城市商业中心。
集都市观光、购物、娱乐、餐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央商务游憩区、旅游咨询及集散服务中心、宁波都市旅游的核心引挈。
2.3社会结构原居民户数:天一广场3780 老外滩 1350原住户大多属于社会的低收入阶层2.4区位三江口地区范围东至曙光路,南至大沙泥街,西至开明街,北至惊驾路.总用地 2.64平方公里。
其中水域面积0.48k平方公里。
2.5其他三江口地区发展演变宁波市是从三江口地区开始建设起来的.先民们在奉化江、余姚江、雨江三江交汇处途城筑港,逐步发展成为一座厉史悠久、闻名中外的港口城市。
由于优越的地理位,,三江口地区历来就是城市交遥、贸易、商业、文化和行政中心,横贯三江口的东西向道路中山路即为城市最挤华的裔业街。
城市经济和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宁波城市中心商务空间的需求与开发同步增长、宁波城市中心以东门口为枢组、中山路为轴线,并在中山路轴钱方向上进一步向东西延伸,同时亦向两侧纵深区域扩展。
城市中心的发展不仅表现在规模方面、其构成内容,集聚程度都有了质的变化。
历史上三江口地区主要是住宅、商业和钱庄,今天,住宅大大减少。
商业、办公等比例相应上升。
现三江口地区办公面积占13.7%,商业普业面积占43.6%,住宅及其它面积占22.7%。
2000年中心区人口比1999年减少近6万人。
从功能上看,目前的三江口还仅仅是商业零售业中心。
城市中心演变发展的结果是空问聚集度进一步提高、东门口一带离层建筑取代了原来二、三层的木构途筑和砖砼建筑,中山路几经拓宽,从明朝时7m宽不断拓宽至今天的42m。
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项目的选择住往由开发商做出,其中利润目标往往被作为项目运作的首要因素,这就难免出现失调和无序现象。
城市公共利益受损的情况普遍,出现环境品质下降、公共空间缺乏、交通拥塞、城市特色消退等现象。
二.规划设计分析1.改造目标原则和创意老外滩改造工程的原则(资料来源:杨立锋宁波老外滩历史风貌及其发展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3)(1)渐进主义原则一般来说,城市的旧区除了有历史价值的文物外,还存在着大晕历史信息,即每个城市的人文历史资源,随着时问推移,旧区的建筑、街道、基础设施等不同程度受到破坏,不能不进行必要的改建、更新,以至扩建或重建两方城市在这方面的重要经验,就是“渐进主义”的原则。
主张详慎细致地分期分批渐进改造即改善环境质量,又保护历史文脉,把尽可能多的,有价值的,载有历史信息的历史空问环境保存下来,留给今世和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