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课件
Your site here
LOGO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的编写
(一)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包括本县行政区域形 成的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变化情况,进行外业调 绘时,本县所辖区、乡(镇)、场、村数; 2、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貌、土壤、植被、 水文地质等自然概况; 3、社会经济情况:包括全县辖区内乡(镇)村 集体经济组织、国营农、林、牧、渔场、工矿交 通等用地单位的分布,各类用地面积及所占比例 人口劳力、户数、人均耕地、各业生产水平、人 均收入水平等社会经济概况。
Your site here
LOGO
土地评价的特点 必须有特定的目的 必须针对一定的土地用途 评价必须针对一定的时期 评价的结果应该能直接用于生产实践 评价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要 进行多因素分析
Your site here
LOGO
Your site here
LOGO
Your site here
LOGO
Your site here
LOGO
卫星遥感调查方法
卫星遥感调查法 卫星遥感调查法是利用卫星上的各种光电遥感
器感知目标的性质和状态,收集某些目标的电磁辐
射信息的一种方法。
Your site here
LOGO
卫星遥感调查方法
卫星遥感应用于土地资源调查的主要特点 宏观性强 多时相重复、资料更新快 多波段性 多资料性 近于垂直投影 商业性强、价格低廉
Your site here
LOGO
Your site here
LOGO
TM影像解译标志 形状
整体上呈面积较小 的不规则的条、块 状 大小不等、形状各 异的斑块 不规则斑块 具有不规则边界的 雾状斑块 相连的积云状不规 则斑块 不规则斑块
Your site here
LOGO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的编写
(三)土地合理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的途径及建议
1、土地利用结构、利用程度、利用水平的分异状况 根 据土地利用的差异性和相似性,把全县划分成若干土地 利用区,分区叙述各种地类的分布、比例和利用状况。 2、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根据调查结果,通过 人地比例关系、国民经济各部门用地和农业内部各业用 地之间的比例与矛盾,分析各类土地历年增减情况,以 及土地利用情况的供需矛盾,提出当前土地资源利用上 存在的问题。
根据行政界线、土地权属调查资料和权属界线成果图件 ,综合叙述调查情况和成果。调查前存在哪些边界纠纷 ,调查后解决了哪些,还有哪些遗留问题,并提出解决 存在问题的建议等。
Your site here
LOGO
土地资源评价
土地资源评价又可称土地评价:是在土地资源 调查、土地类型划分完成以后,在对土地各构成 因素及综合体特征认识的基础上,以土地合理利 用为目标,根据特定的目的或针对一定的土地用 途来对土地的属性进行质量鉴定和数量统计,从 而阐明土地的适宜性程度、生产潜力、经济效益 和对环境有利或不利的后果,确定土地价值的过 程。
Your site here
LOGO
土地类型调查报告的编写
(三)土地类型分类
说明土地类型的形成和演变、分异特征、土 地类型的分类系统和命名。
(四)土地类型的分布与现状
包括土地类型的位置、分布规律、面积、形 态结构、和自然特征等,还包括土地类型的质量 评价。
(五)附图和附表
附图为经缩编后的较小比例尺土地类型图、 行政区划图等,附表为各类面积统计表。
Your site here
LOGO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的编写
3、合理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土地资源的途径与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通过对各部门用地和农业内部各业用地 的分析、针对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合 理利用、整治保护土地资源,满足国民经济综合发展需 要的建议。
(四)行政境界、土地权属界调查
调查工作的组织;调查的经过和方法,取得的
主要成果;资料来源的说明、准确性、现势性
说明。
Your site here
LOGO
土地类型调查报告的编写
(二)环境
• 社会经济概况。包括面积、人口、收入等。 • 气候。包括太阳辐射、年均温、积温、极端气温、降 雨量、降雨分布、蒸发量、降雨的强度特征和降雨与 作物生长季节的关系等。 • 地学特征。包括地质、地貌、水文、地下水的水文地 质。以及地球化学条件等。 • 植被。包括植被类型、植被单元的描述和生态系统。 • 土壤。包括主要类型的剖面描述、各类土壤的物理性 状、肥力特征、分布规律等。 • 土地利用。包括土地利用现状、种植制度、土地管理 等。
Your site here
LOGO
面积量算方法
求积仪法 求积仪法是利用机械式求积仪或数字求积仪 量算面积。 计算机面积量算法 计算机面积量算法是利用数字化图中N个点 的坐标,引入计算面积方法,自动计算被测图型 面积。
Your site here
LOGO
Your site here
LOGO
Your site here
LOGO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3、最新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GB/T21010— 2007采用土地综合分类方法,依据土地的自然属性 、覆盖特征、利用方式、土地用途、经营特点及管 理特性等土地的利用现状和覆盖特征,对城乡用地 进行统一分类。分类采用二级分类体系,一级类12 个,二级类57个。 国家标准科学、严谨、具有可操作性,为实现 城乡一体化提供分类依据,且与国际相接轨,解决 了对同一土地利用现状,不同部门统计数据不一致 的问题。
LOGO
土地构成要素的野外调查和分析
气候:气温(年和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积温)、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全年各月或旬降 水量、降水季节、降水强度) 地形地貌:地貌类型、海拔、坡度、坡向 水资源:地表水、地下水、水利设施、水旱渍状况 害 植被:自然植被、人工植被、特种土宜植物 土壤:土壤质地、理化性质、土壤侵蚀、障碍因素
土地资源调查为查清某一国家、某一地区或
某一单位的土地数量、质量、分布及其利用状况
而进行的量测、分析和评价工作。
Your site here
LOGO
土地资源调查目的
1、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管理数据;
2、为土地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基础图件和属性
数据;
3、土地资源调查是土地资源动态检测的实现过程;
4、土地资源调查资料是制定国民经济计划、综合
及对策进行详细的评述;
Your site here
LOGO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的编写
3、土地资源结构分析及利用特征 简要说明本县土地 利用的比例、结构,归纳本县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构;着 重说明土地一、二、三级地类的数量、比重,并用图表 表示;还应对历次的调查与统计局的统计面积进行列表 比较,对土地类型动态化进行分析,揭示土地类型变化 规律和趋势;分别进行全县的土地综合评述和分区评述 、叙述的论点要明确、论据须充分,评述有力度; 4、未利用土地分布及其主要特征 包括宜农、宜林、 宜牧土地评价及可垦前景预测。
地类
耕地
色调
青色
影像特征
边界不清。内部青 蓝,色调均匀 色调均匀,不同斑 块疏密也不一致 色调不均匀,轮廓 不清晰 色调深重不均,大 致可看边界 沿路边延伸,与地 貌的相关性好 边界明显,轮廓清 晰 Your site here
林地
草地 沙地 裸地 其他用地
深绿色
浅绿色 白色 褐色 黑色
LOGO
Your site here
确 定 验 证 样 区
选 好 站 立 点
底 图 定 向 定 位
地 类 调 绘
补 绘 地 物
调 绘 整 饰
填 写 外 业 调 查 记 载 表
样 区 调 绘 验 证
Your site here
LOGO
土地资源调 查
土地构成要 素调查分析
土地类型调 查
土地利用现 状调查
专项土地资 源调查
Your site here
Your site here
LOGO
面积量算原则
图幅为基本控制 分幅进行量算
按面积比例平差 自下而上逐级汇总
Your site here
LOGO土地资源调查报告来自编写一、土地类型调查报告的编写 (一)前言 说明调查地区的行政区域、地理位置、工 作范围;任务的目的、由来;调查人员组成,
组织专业队伍、制定工作计划、资料准 备、其他资料的收集、用品准备等
调绘前准备工作, 路线调查、制定土 地分类系统、室内预判
内业处理
资料整理分析、遥感图象转绘、面积量 算、编制专题成果图、编写调查报告和 技术总结报告
Your site here
LOGO
Your site here
LOGO
外业调绘工作的一般程序
Your site here
LOGO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的编写
(二)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基本特特征
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说明要简明
扼要,说明本县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及其分类依据,
对分类的特点要重点叙述;
2、各类土面积数量、分布特点 对各类土地的面积、
比例、分布、质量、利用特点、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Your site here
LOGO
土地类型调查
主要内容
查清各种土地类型的数量、质量与空间分布状况;
查明一个地区土地类型的分异规律,揭示土地类型
的形成、特性、结构与动态演替规律。
Your site here
LOGO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任务:
(1)查清土地的权属、界线及其土地总面积。 (2)按土地利用分类,查清各权属单位和行政 单位的土地类型、数量、分布及其面积(本调 查的重点),故又称土地数量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