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装满昆虫的衣袋
②练习朗读,读出法布尔的心情。
(3)夕阳西下,法布尔赶着鸭子,满载而归,心里甜滋滋的。
①你有过满载而归的时候吗?
②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最能体现法布尔难过的词语有哪些?他为什么会难过极了?
(5)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父母责骂的语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内容,体会“着迷”“迷恋”“痴迷”的意思,体会课文是如何通过具体的语言来反映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的,学会透过文字,感受人物的思想。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激发对美好事物的浓厚兴趣,培养仔细观察,孜孜以求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重点语句,在读中一步步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6)练习朗读5―9自然段,体会法布尔心情的变化。
4、总结:这件事情写得真是具体,你觉得你可以向作者学习什么?(板书:捉甲虫遭责骂偷偷玩)
三、想象痴迷
1、父母的责备与不理解,无疑是对法布尔最沉重的打击,小小的法布尔伤心透了,然而这一切并没有阻止他对昆虫的研究,反而使他对昆虫更加的痴迷。
2、自读第10自然段,哪些词语写出了他的痴迷?
2、交流:
(出示)责骂责备;着迷迷恋痴迷
①法布尔的父母是怎样责骂、责备他的?我们来读读这两句话。
出示:“你这可恶的小傻瓜!”法布尔一回到家,父亲就怒气冲冲地责骂他,“我叫你去放鸭子,你倒好,只顾自己玩,捡这些没用的玩意儿!快给我扔了!”
母亲也在一旁厉声地责备:“捡石子干什么?撑破了裤兜!老是捉小虫子,不叫你的小手中毒才怪呢!”
4、指导朗读。
5、小结方法:同学们,在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中,为了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我们先是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然后通过交流与朗读来揣摩人物的心情,体会人物的感情。
二、体会迷恋
1、提出要求,自学课文。
①默读课文5至9自然段,用心体会,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用“--”画出相关的句子,并圈出点明法布尔心情的词语。
①练习感情朗读。
②讨论:从“三天前”这一词语,你想到了什么?你会对什么事情如此执着吗?
(3)他把鸭子走进池塘以后,就去水边逮蝴蝶,捉甲虫,或是蹲下来静静地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漂亮的螺壳、来回穿梭的游鱼、五彩缤纷的蠕虫……
讨论:从这段话的哪些地方,你能感受到法布尔对眼前的这个动物世界充满了好奇?
3、小结:是的,法布尔一走进昆虫的世界就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就完全沉浸进去了。难怪作者说他“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呢!能把那对昆虫的着迷在你的朗读中体现出来吗?
3、小结:正是这种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引读课文最后一段)
4、(出示)当我们再次面对这尊雕像,面对两个鼓鼓的衣袋,你觉得这两个鼓鼓的衣袋里装满了什么?(梦想、痴迷、向往、留恋、奥秘……)
5、让我们怀着一份深深的怀念,读——装满昆虫的衣袋。让我们怀着一份深深的敬意,读——装满昆虫的衣袋。
①一仔细观察图片,你觉得他最特别的地方在哪里?谁发现了?(衣袋鼓鼓的)
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布尔小时候的故事(出示课题)
2、板书课题:装满昆虫的衣袋(指导生字“昆”并用红笔标出)
①指名读题,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鼓鼓的衣袋——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法布尔的衣袋里为什么装满了昆虫?法布尔的衣袋里装了哪些昆虫?……)
②适当地做批注,谈谈自己读了这些词语、句子,想到了什么。
2、学生自学课文。
3、引导交流: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出示:“高兴极了”“甜滋滋”“难过极了”。大家发现这三个词语都是写了法布尔的——法布尔的感情变化。
那么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了法布尔高兴的、甜滋滋的、难过的心情的?
出示语句,带领学生一起品味:
③出示:村子里小溪纵横,花草丛生,附近丛林中鸟栖虫居,各种可爱的小动物跑来跑去。
——把这些词语放进句子里来读一读,你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样?
——请你来美美地读一读这句段话。
(出示)第二组:裤兜蠕虫小甲虫纺织娘鼓鼓囊囊
观察可恶中毒垃圾堆科学殿堂
①指读,重点指导“蠕”、“鼓鼓囊囊”、“中毒”的读音。相机指导“察”字的字形和书写。
——谁来读?(指名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即使被父母厉声地责备和责骂,法布尔对昆虫依然是痴心不改。
②出示: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
——因为喜爱而入了迷,这是——(板书:着迷)
——深深地爱着,遇到阻挠也决不放弃,这是——(板书:迷恋)
2、朗读第十一自然段,发现首尾呼应的写法。
①引读:“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
②出示11自然段:后人为了纪念法布尔,在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好像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昆虫。(齐读)
3、发现首尾呼应的写法。
(出示开头和结尾):开头和结尾正好互相呼应,写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和痴迷。
(1)嗬,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
①此时法布尔的心情是怎样的?(惊喜)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嗬,真漂亮!比蓝天还要蓝。)
②练习感情朗读。
(2)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①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对小甲虫的珍爱)哪些词最能体现出来?(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语:放进,包上,装进,好好欣赏)
板书设计
5、装满昆虫的衣袋
着迷抓纺织娘
迷恋
痴迷捉小甲虫
热爱大自然科学的殿堂
作业设计
1、读一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2、以“我与昆虫交朋友”为题,介绍自己喜爱的昆虫。
教后反思
2、深刻领悟题目的内涵,体会法布尔从小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
预习作业
预习课文,熟读课文,并搜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授课时间
2014-9-
第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修改栏
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要认识一你对法布尔有哪些了解?谁来用一、二句话给大家介绍介一下?
2、交流讨论:
(1)人物的语言:“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①这个时候,法布尔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兴奋)联系上下文,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法布尔的心情?(瞧、终于)
②练习感情朗读,读出他说话时的心情。
(2)引出课文: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她,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
3、大家觉得这三个词语的意思完全一样的吗?
4、小结:三个词语写出了法布尔对昆虫的兴趣日渐浓厚,迷恋昆虫的程度越来越深,致使他最终在昆虫学的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触摸细节
引导体会
一、感受着迷
1、默读2至4小节,画出文中能看出“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的语句,并想一想,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他把鸭子赶进池塘以后,就去水边逮蝴蝶,捉甲虫,或是蹲下来静静地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漂亮的螺壳、来回穿梭的游鱼、五彩缤纷的蠕虫……(指读)
过渡:同学们不但词语和句子读得正确、流利,还读出了自己的感受,那课文你也能读好吗?
理清思路
1、老师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课文,其他的同学们仔细倾听并找出文中的两组近义词。
——男女生合作读读这两段课文。
4、出示:法布尔的衣袋里为什么装满了昆虫?
——学到这儿,课前的这个问题,你能解答了吗?(交流:就是因为他对昆虫的喜爱。)
结语:那课文是怎样具体写出法布尔对虫子迷恋的呢?对于法布尔这么一位成就伟大的科学家,课文又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目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课题
5、装满昆虫的衣袋
学情分析
文章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两件事:一是抓纺织娘,二是放鸭子时观察小虫子。这两件事充分体现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也是文章的重点。
五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通过阅读来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能够借助网络等平台搜集、处理、交流文本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正确的审美体验。教学中,抓住重点语段和词句,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创设智慧灵动的语文课堂。
指导写字
1、重点指导:“察”和“毒”,弄清结构,尤其注意“察”字的写法。
2、教师示范。
3、学生练习。
板书设计
5、装满昆虫的衣袋
着迷抓纺织娘
迷恋捉小甲虫
痴迷
作业设计
第2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修改栏
导入新课
把握情线
1、谁能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抓纺织娘、捉小甲虫)
2、通过这两件事,说明法布尔对昆虫——板书:着迷迷恋痴迷
②要想了解这些问题,就让我们打开语文书来读读课文吧!
初读感知
1、组织自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难读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2、交流。
(出示)第一组:圣莱昂小溪纵横花草丛生鸟栖虫居
①读。重点指导“栖”的读音和“鸟栖虫居”的意思。
②这是一个鸟和虫都可以自由、平静生活的地方,多么美好、和谐的画面啊!谁能边想象画面边读一读这组词语?
②哪几个自然段写捉纺织娘,回家迟了这件事?(2、3自然段)
③哪几个自然段写捉甲虫被责骂依然痴心不改这件事?(4——10自然段)
小结:课文的第二至十自然段,通过两件事写了法布尔从小对昆虫的迷恋。
学习第一、十一自然段
过渡:“法布尔之所以对昆虫如此的着迷,与他从小的生活环境是有很大关系的。让我们走近法布尔的家乡去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