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门陈氏宣汉支谱》编委成员:名誉主编:陈小林主编:陈启德副主编:陈善勇编委成员:(按伦辈为序)陈必成(善)陈南川(启)陈启明陈启贵陈传辉陈传贵凡例一、《义门陈氏宣汉支谱》是以同治十年版《陈氏族谱》为基础,收编陈氏入川宣汉,以支派为经纬,略古详今,无嗣者不再记叙。
二、采用规范字及标点,除复印件外,不用繁体字、异体字、生僻字,便于认读。
三、排版,从积字辈顶格,以下各辈做次低格,以显伦序,以便于查找,若有重要事由且文字较多者,方可顶格。
四、陈氏子女只要是陈姓均记入族谱。
按姓名字,何人子、妻、子、女进行记叙。
按排行从大到小,已成人婚配的再提行再叙,女成人婚配的适何人并作一定的简述。
五、姓名、单名,即写陈又写名,三字名,只写名,不写姓,有字的一并示明,没按字辈取名的用括号注明伦辈,以示昭穆不乱。
六、全书以陈姓入谱,坚持生不立传,只作简介或表介,简述生平。
七、老谱中传记人物的功德,作写摘录。
以供后世子孙知晓、传承。
八、由于人口流动频繁,对一时无法获到相关信息,没录入族谱者,只能深表歉意。
名人、伟人说家谱选录族有谱牒,则人知其所出,知其所出则尊其祖,尊其祖则知受其身,修身慎行,自不容不谨矣,非从以昭姓氏,叙昭穆,则新疏,辨异同而已矣!——(北宋)欧阳修家有谱犹国之有史,史以记事实,谱以记昭穆,昭穆能明,则字派无得而混战。
木必有根,根固而叶茂,水必有源,源深而流远,物固有之,人亦类然。
泊有为人父、为人子、为人孙之者,可不思其源乎!然欲翔远而导之,非修谱不为功。
——(南北)文天祥民族主义这个东西,是家族纪念祖宗之工具。
传记之文献,换言之则族之谱,亦则为吾族国发达谋生存之宝贝也,希吾辈由家族宗族观念,发扬光大之,而至国族也。
族谱记述中华民族由宗族团结扩大到民族大团结,这是中国人有的良好传统观念,应妥加利用。
——孙中山我们共产党员人是唯物主义者,不信鬼神,但生我者父母还是要讲的。
收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也可以为人文地理提供宝贵的资料。
——毛泽东联系祖宗与自身,已身与子孙,并进一步扩大到联系祖宗与族人的最佳手段,就是撰修族谱——中国族谱研究所教授罗香林修谱是为了尊祖敬宗,诏穆不乱,使后代子孙知其木有木,水有源也。
既懂和宗睦族,又懂尊老爱幼;既懂先祖艰难创业,又爱现代幸福家园。
这是家之有谱,必不可少。
——上海社科院钱杭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俸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的历史图籍,它与地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搞自2001年2月7日文化部办公室厅《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总目〉的通知》谱序族之有谱,犹国这有史,方之有志也。
族谱之功,在于睦宗族,敦人伦,家齐、国治、天下平。
华夏子孙无论居住何处,漂泊何方,编入族谱,列入宗门,祭祀先祖,托列祖列宗之福荫,均乃平生之夙愿。
而今人口流动频繁,因工作、学习、婚姻等原因,远离家乡,散居全国甚至全球各地,家族凝聚力日见松驰,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此趋势更加明显,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亲情将永远是人类感情表达重要方式之一。
族谱的修编,便成为复杂社会中增强家族人员对本族的认同感,维系家族亲情,方便家族成员相互了解的重要途径。
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历来重视偏纂族谱,谱牒学研究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族谱和地方志一样,已成为社会史、文化史、移民史等重要资料来源,作为相对独立而共同生活的地理生态系统在漫漫历史长河里共同创造,彼此密切交往,不断分化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产生了千枝一本,万水同源的凝聚力。
十九世纪以来,民族意识在世界范围不断增强,各国政府均以维护本民族利益为最高目标,由此可见,通过族谱寻根溯源,海外侨胞,港奥台同胞,回归祖国,激发爱国热忱,造福桑梓,作用甚大,所以后代修谱事业,长盛不衰。
陈氏宗族,源远流长,自秦汉以来,世代繁衍,人才辈出。
当代伟人名流更是层出不穷,不可胜数。
家族得山水之钟录,人文蔚起,开拓创业,昌荣兴旺,其辉煌历史,应记入族史,传之万代以启迪后世子孙,永远发扬。
今逢盛世,政通人和,我们炎黄的后裔,应齐心合力,开拓创新,遵纪守法,鞭笞那些判国、数典忘祖、违法乱纪之人,努力学习,讲正气、讲道德、讲辈分,重伦理,尊长爱幼,以公民道德规范,提高我们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素质,为社会主义祖国的美好未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时俱进,做出贡献。
现经陈氏族谱编纂委的各位族人,爬山涉水,甘作奉献,历经三载艰辛,将中断数百年之族史得以绵延,让祖先含笑九泉,令族人欢欣鼓舞。
编委名誉主编陈小林公元二○一一年六月陈氏源流略述吾族陈氏,虞舜之后也。
周武王(公元前11世纪)灭商后,欲追封前代圣人之后裔,寻得舜之后妫满,则划地河南开封颖川为陈州,封妫满为陈候,且将长女太姬下嫁之,奉守舜之宗祀。
妫满死后,谥号为陈胡公(实为陈氏始祖),其后代便姓陈氏。
陈氏宗族,历史悠久,世代繁衍,人口众多,是全国第五大姓,约占汉族的4.53%。
历代以来,文臣武将,名人大儒,真是不可胜举,就收入《辞海》者,竟有二百三十余人,收入《中国人民大辞典》者,就更多了。
真可谓根深而叶茂,源远而流长矣!但历经久远,改朝换代,又屡经从颖川至齐(山东、河北)、楚(湖南、湖北、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四川、陕西的迁徙,复遭兵燹,分支发派愈来愈多,而今人口流动频繁……凡此种种,自叹无才,不能详加细说,愧矣,愧矣!然则吾福建——江西——大竹——宣汉一脉,肇自宋朝宦裔陈君用——陈长者——陈安——得义——必宗,均居福建莆田(详见世系图),必宗祖由举人挑选,奉旨特教谕涖,任江西赣州安远县正堂治儒,生三子:耳孜、义孜、浩孜。
义孜迁居广东兴宁罗浮司立基,浩孜迁居广东南雄乌迳立基,唯我祖耳孜仍居安远县下园立基,并议定了我们现在用的字派(辈)。
这一时期使有几个不同的字派。
志、元、王、招大、清、胜、陈此八代宗祖,都在江西赣州立基,历经了元、明、清三朝,历时近三百年。
至康熙二十八(1689)年,因四川“人无十之一,地荒十之九”,兴官(稔之子)、兴茂(利之子)奉诏来川所属达州大竹,兴官祖迁长乐乡,兴茂祖迁花板桥贾如坝与同祖数辈为邻而居,也有迁邻水的。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移民运动,名曰“湖广填川”,从康熙十年(1660)起至乾隆十五(1750)年才接近尾声。
由于人口繁衍,后又有迁宣汉、开县、广安等地的,也有迁陕西紫阳,定远县的。
禄邦公字燕山,兴官祖之子,乾隆初年,又从大竹长乐乡迁东邑(宣汉)前河德安里(天台乡境内)扬泗殿桑树坝,后又买下五宝场下罗坝田产,建房修堂。
故燕山祖一脉,主要分居天台、五宝,后积善两辈也有迁万源、开县及本县丰城、樊哙、大成等地的。
燕山祖还将稔祖之灵柩自从江西移葬附郭沙滩坝,便于春(清明)秋(月半)祭扫,报本追远,尊祖敬宗。
岂不感人乎?凤邦公字攀龙,兴茂祖次子,从大竹花板桥始迁太平,继迁陕西定远县,后又迁宣汉樊哙毛须坝,积善字派的,有迁东乡镇,也有居重庆市的。
吾陈氏一脉,从大竹至宣汉迄今,历时近三百年了,无不感祖先之功,怀祖先之义矣!从邦字辈起至今有十二辈人,修养生息,在这块土地上,发扬千年义门陈之祖训:以忠厚、耕读为本,以勤俭、礼仪传家,以和睦忍让为箴规,得山水之钟灵,托列祖列宗之福荫,而今逢时代之春风,用心血和智慧,建设了家乡,创造了辉煌的历史文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文蔚起,国泰民安,其灿烂历史应记入族史,传之万代,发扬光大。
值兹族谱完稿付梓,谨述大略,以誌祖宗之木本水源,望后世子孙永垂不忘。
禄邦祖墓牌照义门陈氏,宣汉始祖禄邦字燕山,兴官祖之三子,墓于宣汉县五宝镇罗坝村雷家湾,以供后世瞻仰。
“大义门陈”的来历“百犬同牢”、“十世同堂”的美谈,一直是族人的骄傲,并以此来勉励大家要和睦相处。
相传唐宋年间,江洲陈氏一门十世不分家,百条狗同养在一个圈的奇闻,很快就传开了。
皇帝得知后,当然不信,便命太监前去考察。
太监十分聪明,想人可以作假,狗是不能假装的,于是买了100个包子,到了陈氏家门,养狗之处,便将这一百个包子扔到狗槽里。
只见这百条狗,不管是大狗小狗还是公狗母狗,每一条狗都只衔了一个包子,走到一边坐着并不吃,突见有一条狗衔了两个包子走了。
太监便追踪而去,来到一窗下,看见那狗给了一条老瞎子狗一个包子,瞎子狗吃起来,其他狗才吃了。
太监回宫将考察所见如实秉告了皇上。
皇上听后叹曰:“狗且如此、何况人乎!”便传旨封陈氏为“大义门陈”,且拨银数两,旌表建牌,世代传扬。
按字派取名好处多所谓姓名即名字,就是一个字或几个字,与姓合一起,区别于他人的,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称谓符号,是个人专有标示,受法律保护,将伴人终生。
古人取名很讲究:有姓有名(含字辈)有字、还有户名,死后有谥号。
以往取名可谓五花八门:为了时髦,取单名,至使同名甚多,还有与自己祖辈的名字雷同;有以父母籍贯取名的;有以出生地、时间、季节取名的;有以时代特征取名的,如文革、灭资、反修;有带外国色彩的,如什么夫、莎、郎;有就以父母姓合在一起为名的……如此种种。
现代人取名多以字音谐美,书写形体美,字义优美,还有表达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寄托的。
大凡人与人交往,首先问及“贵姓”,如是同姓,便称“家门”,再谈及辈分,这样彼此交往更亲切,也便于称呼。
由此可见,按字辈取名的优越性了。
一是继承了祖先的传统文化遗产,排行字派(辈)是五言诗句,表达了祖先对处事为人的要求,对美好生活的渴往,对民族复兴,国家强烈的愿望,通俗、典雅,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被人接受,便于记忆、传承,要求后代子孙按谱垂后,依辈取名,世代相传,永遵勿替,如若不然,数年之后,长幼莫辨,辛疏难分矣!二是按字辈取名,扩大了用字量,减少因同名共姓给社会交往带来的误会和麻烦;三是按字辈取名,有利于发扬中华民族是礼义之邦的优良传统,尊老爱幼,尊亲叙伦,就不会出现把叔爷叫老兄,把姑妈喊大姐的笑话了;四是按字辈取名,从而避免了近亲通婚,有利于达到民族强壮,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的目的;五是按字辈取名,符合现代信息学的编码原理。
可见祖先的先见之明,及按字辈取名的科学性,实用性。
岂不美哉!何乐而不为矣!族规十戒篇一戒争讼;二戒奢侈;三戒淫逸;四戒赌博;五戒酗酒六戒忿恨;七戒讥议;八戒游荡;九戒欺诈;十戒贪谋十劝篇一劝报本追远;二劝笃宗睦族;三劝敦伦崇善;四劝安分乐业;五劝讲学培文六劝整规范家;七劝辅孤恤贫;八劝敬君完粮;九劝慎交择邻;十劝法律训后字教六训一训孝敬父母;二训尊敬长上;三训和睦乡里;四训教训子孙;五训各安生理;六训毋作非为。
家教十六条一、敦孝弟以重人伦;二、笃宗族以昭雍穆;三、和乡党以息争讼四、重农桑以足衣食;五、尚节俭以惜财用;六、隆学校以端士学七、黜异端以崇正学;八、讲法律以警愚顽;九、明礼让以厚风俗十、务本业以定民志;十一、训子孙以禁非为;十二、息诬告以全善良十三、戒匿逃以免株连;十四、完钱粮以损催科;十五、联保甲以饵盗贼十六、解仇忿以重身命注:摘选自《陈氏族谱》25-33页相劝——陈启德人生世间,忠孝当然,为国尽命,孝悌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