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刑法》模拟题一

《刑法》模拟题一

《刑法》模拟题一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 共20分)1. 甲男与乙女于某日中午在某公园内发生性关系,引起游客的极大愤慨,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对甲、乙的行为应如何认定?( D )。

A. 聚众淫乱罪B. 组织淫秽表演罪C. 寻衅滋事罪D. 无罪2 下列哪个选项所列人员可以成为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的主体?(A )。

A.乡政府办公室秘书B.大学校长C.电视台主持人D.国有公司经理3.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的,适用我国刑法,但是可以不予追究的是( A )。

A. 法定最高刑3年以下有期徒刑B. 法定最低刑3年以下C. 法定最低刑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D. 法定最高刑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4某机场的机械师陆某对机场领导人员心怀不满,在某次为等待执行任务的一架波音747客机进行机械检修时,故意对飞机的发动机装置进行了破坏。

但恰好这架飞机此次没有投入运营。

在第二天运营前机械师陈某在对飞机进行检修时发现了故障及时进行了排除。

对陆某的行为如何认定?( D )。

A.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未遂B.破坏交通工具罪未遂C.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既遂D.破坏交通工具罪既遂5.以下犯罪行为的主体哪一种不限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D )。

A.玩忽职守罪B.帮助犯罪分了逃避处罚罪C.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流失罪D.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6. 犯罪的直接客体是指(B )A. 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对象B. 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人或物C. 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社会关系的某一部分D. 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某种具体的社会关系7.行为人以谋利为目的,意欲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但由于交通工具简陋不具备必要的安全条件,导致被运送人多人重伤,死亡的后果,对该行为应如何认定?(B )。

A.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罪的严重情节B.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界与过失致人死亡、过失致重伤罪并罚C.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重伤罪择一重罪处罚D.过失致人死亡罪与过失致人重伤罪并罚8 .我国刑法对溯及力之规定所体现的原则是(A )。

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旧兼从轻原则D、从新兼从轻原则9.甲欲杀乙,误将丙当乙杀死,甲的行为属于事实上的认识错误之(D )。

A、目标的错误认识B、手段的错误认识C、因果关系的错误认识D、行为误差10犯罪的本质特征是( C ) A、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B、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 C、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D、犯罪是触犯法律的行为,具有违法11.罚金刑的适用方式是(C )。

A、只能独立适用B、只能附加适用 C、既可以独立适用也可以附加适用D、只能并科适12.我国刑法采取的数罪并罚原则是A、并罚原则B、吸收原则 C、限制加重原则 D、折中原则 D13.下列犯罪构成要件中,属于犯罪构成必不可少的要件即必要要件是(C )。

A、犯罪目的B、犯罪对象C、危害行为D、犯罪时间14.非法拘禁罪属于( A )。

A、继续犯B、牵连犯C、结合犯D、连续犯15.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D )。

A、从轻处罚B、从轻、减轻处罚C、免除处罚D、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16.假释考验期限,从( D )起计算。

A、判决宣告之日B、判决执行之日C、判决确定之日D、假释之日17.在下列犯罪形态中,适用"从一重处断"原则予以论处的是( C )。

A、结果加重犯B、继续犯C、想象竞合犯D、吸收犯18.在我国,特赦由( C )。

A、最高人民法院决定B、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C、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D、国务院决定19、《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的决定》属于(B )A、狭义刑法B、单行刑法C、附属刑法D、刑法典20、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A )A、犯罪的同类客体B、危害行为的形式C、犯罪对象的特点D、行为人的主观心态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 共20分)1. 以发生某种特定的现实危险状态作为犯罪既遂的标志的犯罪有(ABD )。

A. 破坏交通设施罪B. 放火罪C. 交通肇事罪D. 破坏电力设备罪2. 对下列哪些情形应当追究刑事责任(ABCD )。

A. 15周岁的甲在聚众斗殴中致人死亡B. 15周岁的乙非法拘禁他人使用暴力致人伤残C. 15周岁的丙贩卖海洛因8 000克D. 15周岁的丁使用暴力奸淫幼女3.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包括(ABD )。

A、罪刑法定原则B、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D、罪责刑相适应原则4.我国刑罚的目的是(BD )。

A、报应犯罪B、特殊预防C、惩罚犯罪D、一般预防5.下列犯罪中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有(ABD )。

A、侵占罪B、侮辱罪C、遗弃罪D、虐待罪6.犯罪构成客观要件中的选择要件包括(AC )。

A、犯罪行为B、特定的犯罪方法C、特定的时间、地点D、犯罪客体7.在我国刑法中,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分为(ABCD )。

A、主犯B、从犯C、胁从犯D、教唆犯8.下列刑罚方法中,( BC )是主刑。

A、罚金B、管制C、拘役D、没收财产。

9.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军人违反职责罪适用于(ACD )。

A、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役军官、文职干部、士兵及具有军籍的学员B、预备役人员C、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现役警官、文职干部、士兵及具有军籍的学员D、执行军事任务的预备役人员和其他人员10.抗税罪的行为方式有(AC )。

A、暴力B、伪造C、威胁D、行贿A. 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对象B. 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人或物C. 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社会关系的某一部分D. 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某种具体的社会关系三、名词解释(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1. 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2 .广义刑法:是指规定犯罪与刑罚的一切形式的法律规范,其中包括刑法典,同时还包括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的形式。

3 .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后果,并且放任这种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间接故意在意识因素方面是认识到危害结果可能发生,在意志因素方面表现为放任的态度。

四、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 共15分)1. 简述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与区别。

2.犯罪的基本特征3.一般自首的概念与成立条件五、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 共20分)1. 试论犯罪未遂2 不作为犯罪之行为人的义务来源有哪些?六、案例分析题(本题共1小题,16分)甲素知乙家有钱,且每天白天只有一老妇看家,遂起抢劫意念。

为使抢劫顺利,甲先盗窃军用手枪一支,子弹十发。

一切准备就绪后,将枪弹藏于身上,来到乙家。

时逢老妇偶然外出,甲撬门入室,发现室内无人,于是窃得现金及其他财物总价值一万余元。

正准备逃离时,老妇回来,甲遂开枪致老妇重伤后,逃离现场。

请回答以下问题:(1)甲的行为属于罪数形态中何种犯罪形态?(2)该犯罪形态的处断原则是什么?(3)对甲的行为应如何定罪?《刑法》模拟题二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 共20分)1. 铁路扳道工因和恋人分手饮酒自醉,未能及时扳道,致使火车相撞,构成犯罪,其义务来源于(D )。

A. 法律规定的义务B. 由于法律行为而产生的义务C. 由于先行行为而产生的义务D. 职务上或者业务上要求的义务2. 张某,15周岁,在绑架他人之后将人质残忍地杀害,张某的行为(B )A. 构成绑架罪B. 构成故意杀人罪C. 以绑架罪和故意杀人罪并罚D. 不负刑责任3. 轻罪重判的刑罚思想与下列哪一个刑法原则相违背(A )A.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B. 主客观相一致原则C. 刑法适用人人平等原则D. 罪刑法定原则4、从一般意义而言,犯罪客观方面的选择要件包括了(D )A、犯罪的行为、犯罪的结果B、犯罪的动机、犯罪的目的C、犯罪的故意、犯罪的过失D、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5、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在下列情形中,应当采用限制加重原则实行并罚的是(D )A、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死刑或者最重刑为死刑的B、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无期徒刑或者最重刑为无期徒刑的C、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D、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为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6、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人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的(B )A、表面联系B、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C、一般联系D、普遍联系7、我国刑法学普遍公认的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是( B )A、行为B、犯罪构成C、法益D、因果关系8、在下列犯罪中,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的是(A )A、重大责任事故罪B、交通肇事罪C、放火罪D、破坏交通工具罪9、根据刑法的规定,破坏交通工具罪的法定对象有(D )A、火车、汽车、电车、拖拉机B、汽车、电车、船只、摩托车C、电车、船只、航空器、火车轨道D、船只、航空器、火车、汽车、电车10、某国有林场为解决本单位职工福利,擅自采伐所管理的林木1000余棵。

其行为属于(C )A、单位构成盗伐林木罪B、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个人构成盗伐林木罪C、滥伐林木罪D、不构成犯罪11.我国刑法对溯及力之规定所体现的原则是(C )。

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旧兼从轻原则D、从新兼从轻原则12.甲欲杀乙,误将丙当乙杀死,甲的行为属于事实上的认识错误之( A )。

A、目标的错误认识B、手段的错误认识C、因果关系的错误认识D、行为误差13.罚金刑的适用方式是( C )。

A、只能独立适用B、只能附加适用C、既可以独立适用也可以附加适用D、只能并科适用14.我国刑法采取的数罪并罚原则是(D )。

A、并罚原则B、吸收原则C、限制加重原则D、折中原则15.下列犯罪构成要件中,属于犯罪构成必不可少的要件即必要要件是(C )。

A、犯罪目的B、犯罪对象C、危害行为D、犯罪时间16.行为人在实施抢劫行为后,出于灭口的目的而将被害人杀害,对行为人的行为如何认定?( C )。

A.抢劫罪的加重情节B.抢劫罪C.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并罚D.故意杀人罪17.某市黄某开办的个体小煤窑只开了采煤通道即开始采煤,主管部门检查后发现该煤窑只有送风口,没有排风口,即书面通知其停业整顿,黄某拖延不改继续采矿,终于因瓦斯浓度太高,发生爆炸致9名矿工死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