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刑法模拟题一电子教案

刑法模拟题一电子教案

刑法模拟题一一、单项选择题(20分/20题)1、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A )A.犯罪的同类客体B.危害行为的形式C.犯罪对象的特点D.行为人的主观心态2、我国刑法采取的数罪并罚原则是( C )A.并罚原则B.吸收原则 C.折衷原则 D.限制加重原则3、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人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的( C )A.表面联系B.一般联系C.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D.普遍联系4、下述人员不得假释的有( B )。

A.危害国家安全罪犯B.累犯C.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D.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5、我国刑法对于空间效力的规定,采取的是( B )A.属地原则B.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原则C.保护原则D.属人原则6、简单客体是指一种犯罪行为只侵犯( D )。

A.一个法律条文B.一个特定的人C.一种具体物D.一种具体社会关系7、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盗窃他人巨额财产,( D )。

A.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可以从轻处罚C.可以减轻处罚D.不负刑事责任8、民警刘某家中被盗,怀疑是叶某所为,遂将叶某强行带回家中逼问,并对其拳打脚踢长达二小时之久。

刘某的行为构成( B )A.刑讯逼供罪 B.故意伤害罪 C.非法拘禁罪 D.暴力逼证罪9、我国刑法规定,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 B )。

A.14周岁B.16周岁C.18周岁D.20周岁10、缓刑考验期限从( C )之日起计算。

A.羁押B. 判决宣告C.判决执行D.判决确定11、我国刑法理论上把犯罪故意区分为两种类型,即( B )A.有预见的故意与无预见的故意B.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C.可能的故意与必然的故意D.明确的故意与不明确的故意12、盗窃罪属于( C )。

A.故意和过失犯罪B.过失犯罪C.只是故意犯罪D.故意或过失犯罪13、行贿罪所谋取的利益必须是( C )。

A.正当利益B.物质利益C.不正当利益D. 利益即可14、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为他人诈骗保险金提供条件的,应当以( )定罪处罚。

( B )A.伪证罪 B.保险诈骗罪C.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 D.中介组织人员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15、某邮政局工作人员于某,一次偶然发现一封破损的信件中央有100元人民币,于是他将人币取出,而将信毁掉。

此后,他为了窃取财物,毁掉他人信件、包裹等百余封(次),获取财物共约2万多元。

对于某的行为应当认定为( C )A.其行为已构成了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罪,鉴于其有取得财物的行为,所以,应以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罪从重处罚B.其行为已构成了侵犯通信自由罪,从中取得财物是从重处罚的条件C.应依照盗窃罪定罪从重处罚D.鉴于其有窃取财物的事实,应依照贪污罪从重处罚16、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经过一次或者几次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 A )A.二分一B. 三分之二C.四分之三D.四分之一17、行为人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至发生了危害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是( B )。

A.直接故意B.过于自信的过失C.疏忽大意的过失D. 间接故意18、关于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以防卫过当罪定罪,但是应当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B.防卫过当的场合,其罪过形式通常是直接故意C.紧急避险用于解决紧迫情况下合法利益之间的冲突D.对于“事后防卫”的,通常按照防卫过当处理19、陈某偷割某铁路建设工地正准备架设的一段铁路专用电话线(价值3000余元)当作废品出售,获利500余元,致使工程进度受到严重影响。

陈某的行为构成 ( A )A.盗窃罪B.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C.破坏交通设施罪 D.破坏生产经营罪20、工人孙某休假回村,一日主动携带邻居6岁小孩进入村旁林深路险、豺狼出没的山林中狩猎玩。

走入森林约5公里的时候,两人失散。

孙某继续独自狩猎,之后既不寻找小孩,也没返村告知小孩家人,便径直回县城工作单位,4日后,林中发现被野兽咬伤致死的小孩尸体。

孙某的行为属于( A )A.故意杀人B.意外事件C.过失杀人D.不构成犯罪二、多项选择题(20分/10题)1、我国刑法在空间效力上所采用的原则,包含了以下( ABCD )内容。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 D、普遍原则2、被告人吴某系某国有煤矿供销科长,月工资1200余元,爱人在农村,两个孩子在身边上学,家境困难,经常申请补助。

但一次吴某家被盗,破案后查明罪犯盗得其现金20多万元,名贵香烟30多条、“茅台”等名酒20多瓶、金项链2条。

吴某涉嫌经济犯罪被捕,吴某供述上述财物均是受贿所得,但查证属实的受贿物品仅有30000多元,吴某的行为构成( AD )A.受贿罪B.职务侵占罪C.贪污罪D.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3、在下列情形中,应视为不法侵害已经终止的是( ABCD )A.不法侵害已经完结B.不法侵害人已经丧失继续侵害的能力C.不法侵害人已被制服D.不法侵害人自动中止侵害4、甲、乙、丙三人协商要给丁一点教训,揍丁一顿。

到丁家后,丙在门外放风,甲、乙进屋教训丁,结果因丁反抗而将丁当场打死,对此案处理正确的是( AC )A甲、乙、丙共同犯有故意伤害罪B甲、乙、丙共同犯有故意杀人罪C甲、乙犯有故意杀人罪 D丙犯有故意伤害罪5、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必须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对象有( AC )A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B 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C 主刑为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D 罪刑严重的累犯6、陈某趁珠宝柜台的售货员接待其他顾客时,伸手从柜台内拿出一个价值2300元的戒指,握在手中。

然后继续在柜台边假装观看。

几分钟后售货员发现少了一个戒指并怀疑陈某,便立即报告保安人员。

陈某见状,速将戒指扔回柜台内后逃离。

关于本案,下列正确的说法是(BD )A.陈某的盗窃行为属于未遂B.陈某的盗窃行为已经既遂C.陈某将戒指扔回柜台内不属于中止行为D.陈某将戒指扔回柜台内属于犯罪既遂后返还财物的行为7、我国刑法规定的量刑制度包括( ABCD )A.累犯B.立功C.减刑D.自首8、在犯罪过程中,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使其停止犯罪的情况是( AC )。

A.犯罪预备B.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犯罪既遂9、根据刑法规定,适用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法定情节有:(BCD )。

A.中止犯B.教唆未遂的教唆犯C.犯罪以后自首的D.犯罪分子有立功表现的10、甲唆使乙盗窃丙的财物,乙为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致丙死亡。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A.甲乙构成抢劫罪的共犯B.甲构成盗窃罪C.乙构成抢劫罪D.对甲而言,被教唆人乙没有犯被教唆的罪三、名词解释(20分/5题)1、数罪并罚:数罪并罚,是指人民法院对于行为人在法定时间界限内所犯数罪分别定罪量刑后,按照法定的并罚原则及刑期计算方法决定其应执行的刑罚的制度。

2、洗钱罪:是指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以提供资金帐户、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或者金融票据、通过转帐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以及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的性质和来源的行为。

3、紧急避险:紧急避险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避免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方较小的合法权益,以保护较大的合法权益的行为。

4、结果加重犯:结果加重犯是指行为人的一个犯罪行为在已经满足一个基本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的基础上,又发生了更为严重的结果,因而法律规定加重其刑的犯罪形态。

5、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是刑法的最基本原则之一,他是指什么行为是犯罪,各种犯罪的构成要件,犯罪罪名确定后应给予什么样的刑事处罚,这些处罚怎样适用等都应在刑法中有明确的规定,不应由法官自行裁量,换句话说就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四、简答题(20分/4题)1、抢劫罪与抢夺罪的区别是什么?2、简述间接故意与直接故意的区别。

3、简述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应当遵守的规定。

4、简述一般累犯的概念和构成条件。

五、论述题(10分/1题)《刑法》第239条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试从概念、特征即犯罪构成(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和量刑(刑种和刑度)方面分析该条法律规定。

六、案例分析题(10分/1题)王某在14周岁之前盗窃各类财物总计约7000余元。

14岁生日那天,王某邀请几个朋友到一饭馆吃饭。

饭后回家途中,王某看到一行人手拿一提包,即掏出随身携带的弹簧刀将持包人刺伤把包抢走,包内有手提电话一部,现金5000余元。

第二天王某出门游逛,见路边停着一辆吉普车,即设法打开车门,将车开走。

行驶途中,因操作生疏,将车站候车的3人撞倒,二死一伤。

王某不但未停车,反而加大油门逃走。

当日下午,王某将汽车以两万元的价格卖出,后被抓获。

问:根据刑法的规定,王某的责任如何处理?刑法模拟题二一、单项选择题(20分/20题)1、甲和乙将某林场已经采伐下来的木料用车偷运走,木料价值6000元,甲和乙销赃后各得款3000元,两人的行为是( C )。

A.共同销赃罪B.共同盗伐林木罪C.共同盗窃罪D.共同盗窃罪和共同销赃罪2、自首后在一审结束前又翻供的,( A )。

A.不能按照自首处理B.仍然按照自首处理C. 酌情予以减轻处罚D. 从轻或者免除处罚3、假释考验期限,从()起计算。

( B )A.判决宣告之日B.假释之日C.判决确定之日D. 判决执行之日4、某甲盗窃了摩托车一辆,价值5000余元,交予朋友某乙帮助销售。

某乙明知是甲盗窃的赃物,而将摩托车卖给了不知情的某丙。

某乙的行为是( C )A. 与某甲构成共犯,是主犯B. 不构成犯罪C. 独立构成犯罪D. 与某甲构成共犯,是从犯5、甲在树丛中向乙射击,连开两枪未射中乙,在能继续开枪的情况下,不再开枪。

甲的行为属于( C )A.犯罪既遂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数罪6、行为人基于一个犯罪意图所支配的数个不同的罪过,实施一个危害行为,而触犯两个以上异种罪名的犯罪形态叫( B )。

A.牵连犯B.想象竞合犯C.吸收犯D.异种数罪7、下列哪种情形属于自首( C )A.甲某犯罪后自动投案,被取保候审期间逃跑。

后来被公安机关机关抓获,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

B.甲某伙同他人盗掘古墓葬被抓获归案。

在羁押审查期间,甲某主动交代司法机关未掌握的单独一次盗掘古墓葬的犯罪事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