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一、什么是发展?发展是指个体从受孕到死亡的过程中,连续性和系统的变化。

系统性——有序、模式化、相对持久连续性——跨时间的稳定性、对过去反应的的连续性二、发展的过程:成熟(maturation):由成长过程而非学习、受伤、疾病或者别的生活经历导致的身体或行为上的发展变化。

学习(learning):由个体的经历或实践导致的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

三、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一种持续和渐变的过程是一种整体过程具有可塑性受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四、研究发展的目的:描述:描述所有人都会遵循的一般道路(发展的典型道路),包括变化的典型方式(常态发展)和个体的差异(特殊发展)。

解释:解释观察到的变化及变化产生的原因。

优化发展(预测和控制):通过提供研究的结果帮助人们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达到优化的目的。

什么是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 psychology)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全程(life-span)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简言之,就是研究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发展心理学研究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

广义发展心理学是指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所谓种系心理发展,指的是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

这个演变过程包括:☐动物心理学☐民族心理学☐个体发展心理学狭义发展心理学即个体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是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各阶段的心理特点和规律。

☐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

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发展心理学具体研究问题:1.有关心理发展原理或规律的理论问题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先天VS后天主动VS被动阶段VS连续发展的终点是开放的还是有最终目标的?●遗传决定论V.S. 环境决定论●遗传决定论●英国遗传学家高尔顿(F.Galton)坚持以遗传的观点来解释个体差异。

●他认为遗传在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儿童的心理与品性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已经决定了,发展只是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和教育只起引发作用。

●遗传决定论V.S. 环境决定论●遗传决定论●辩证的观点: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并奠定了个体心理发展差异的先天基础,规定了发展的高低限度,但它不能限定发展的过程以及所达到的程度。

●遗传决定论V.S. 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观点:认为儿童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

●代表人物:洛克、华生辩证的观点:教育和社会环境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速度和方向●遗传决定论V.S. 环境决定论●成熟论(二因素论)●观点:认为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

●代表人物:斯腾辩证的观点:机械,只是将遗传和环境简单地结合在一起,未看到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遗传决定论V.S. 环境决定论●相互作用论●最典型的是皮亚杰的儿童发展观●环境与遗传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辩证的观点:两种因素动态的、历史的相互影响。

有机体当前的行为不仅受到当前环境及遗传的影响,而且可能受到其遗传基因和过去的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的影响●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实际上是儿童发展的内、外因的关系问题●环境和教育通过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起作用“内部矛盾”●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连续性表现在:第一,心理发展的前后阶段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先前的发展是后来发展的基础,而后来的发展是先前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二,心理发展进入高一级水平后,原先的发展水平并不是简单地消亡了,而是被高一级水平所包容和整合。

如坐→站→走●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阶段性表现在:●心理的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逐步积累、逐步过渡的过程。

●在量变期间,心理发展表现出相对的稳定,而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引起心理的质变。

●不同的质构成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为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关键期奥地利动物习性学家劳伦兹(K.Z.Lorenz)在研究小鸭和小鹅的习性时发现,它们通常将出生后第一眼看到的对象当作自己的母亲,并对其产生偏好和追随反应,这种现象叫“母亲印刻(imprinting)”。

心理学家将“母亲印刻”发生的时期称为动物认母的关键期(critical period)。

儿童发展中的关键期●某一特定的时期,幼儿有某种心理倾向性,从而使儿童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刻对一定的事物或活动表现出积极性和兴趣,并能有效的认识事物和掌握活动,而过了这一时期上述活动就会消失而不再出现。

●关键期的缺失●关键期的缺失对人类发展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通常在极端的情况下才难以弥补,对人类大部分心理功能而言,也许用敏感期这样的概念更为合适:各种心理功能,成长与发展的敏感期不同,在敏感期内个体比较容易接受某些刺激的影响,比较容易进行某些形式的学习。

●在这个时期以后,这种心理功能产生和发展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只是可能性比较小,形成和发展比较困难。

●请从一下几个角度对比各发展心理学理论的异同●发展的连续性/阶段性●发展进程的单一性/多样性●发展过程中儿童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先天环境/后天因素哪个更重要?胎儿的生理、心理发展●胎儿的生理发展●机体发育成熟过程●神经系统发展过程●反射机能形成发育●胎儿的心理发展●感觉的发展●思维与记忆的发展●胎儿发育过程中的主要异常●影响胎儿发育的主要因素●胎教胎儿的生理、心理发展●胎儿的生理发展——机体发展●从受精到出生●孕期发展●胎儿在子宫内的发育时间表与我们从外部观察孕妇时所划分的三个阶段完全不同●子宫内部的发育也有三个阶段,比我们所观察到的更快一些●女人可能在根本不知道自己怀孕的情况下错过了孕期最关键的阶段●胎儿的生理发展——反射机能●反射机能●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方式●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有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的适应性、规律性反应●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孕8周时反射运动所必需的解剖结构已经形成,胎儿第一次对刺激出现肌肉收缩反应。

这不是自发行为,而是对刺激的直接应答●从出生到围产期●出生时的潜在问题●不良环境造成的长期危害是出生并发症的10倍。

●孕期和出生并发症可能留下持久性的伤害●如果是在支持性的、刺激丰富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至少有一位能够给与无条件的爱的照料者,大多数孩子将会表现出很强的“自我修正”倾向,并克服出生缺陷。

胎儿的生理、心理发展●影响胎儿发育的主要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母体因素影响胎儿发育的主要因素——遗传因素●遗传对行为的影响●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论●向导原则:遗传把表型限制在少量的发展结果里;对于一种高度向导的属性来说,基因使其按照一定的预定道路发展,环境对其显现表型的作用较小。

●个体发展有多种途径●天性和教养共同决定了这些发展道路●基因或环境都可能限制另一个因素影响发展的程度●影响胎儿发育的主要因素——遗传因素●遗传对行为的影响●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论●反映范围原则:基因一般不严格指导行为,而是个体的基因型对不同的生活经历建立起一定范围的可能反应。

●定型化:遗传的一种倾向,即限制有些特征的发展,使之只能发展为一种或几种结果。

被强烈定性的行为,将遵循遗传设定的生长计划,只有强大的环境力量才能改变它。

●影响胎儿发育的主要因素——遗传因素●遗传对行为的影响●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论(基因型/环境相关)●被动基因型/环境相关:父母为儿童提供的家庭环境的类型部分受父母自己的基因型决定。

在生命早期特别重要。

●唤起基因型/环境相关:儿童受基因影响的属性将影响他人对待他的行为。

一直都影响他们人对待他的反应方式。

●主动基因型/环境相关:不同基因型的人将为自己选择不同的小环境,这个小环境将对他们经来的社会性、情绪和智力发展有非常强的影响。

随着成熟发展,这个影响越来越大婴儿的发展一、新生儿对生活的准备二、研究婴儿感知觉的方法三、婴儿的感觉能力四、婴儿的知觉能力五、婴儿的动作发展一、新生儿对生活的准备●感觉和知觉的发展●头尾原则和远近原则●大脑单侧化的发展●新生儿的反射●新生儿的反射●生存反射可分为原始反射和生存反射●生存反射:健康的新生儿所具有的一些比较精细和复杂的行为模式,具有明显的适应价值。

●生存反射不仅能够保护婴儿避免不良刺激的伤害,满足基本需要,还对看护着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婴儿的感觉能力●听觉,视觉,触觉,嗅觉,痛觉发展特点四、婴儿的知觉能力●跨通道知觉●注意力的发展及理论五、婴儿的动作发展●动作发展的理论●动作发展的心理意义●精细动作尤其是手部动作的发展儿童的认知发展●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观皮亚杰的认知理论●关键概念:●图示、平衡、组织、同化、顺应●认知发展与智力●认知发展阶段及其各阶段的重要能力,特征,相关实验4.对皮亚杰理论的评价●贡献:●用发展的观点研究儿童思维而不是套用承认的思维研究方法●把儿童看成积极能动的探索者,承认其自身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地位●是第一个试图解释而不是描述发展过程的理论●其智力发展阶段的划分为研究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思考问题提供了参考●在社会性研究,教育研究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不足:●未能区分能力和表现●过于强调发展的阶段性而忽视发展的逐渐演变●对于能使儿童进入更高智力阶段的机制还不是很清楚●后来的研究者认为皮亚杰的理论对认知发展作了详尽描述,但解释力有限●忽视社会、文化的影响,还有儿童与更有力个体交往时的心理发展方式,实际上社会交往对认知发展起重要促进作用二、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儿童通过与拥有更丰富知识的社会成员的合作对话中获得他们的文化价值观、信仰和问题解决策略。

●认知发展发生于社会文化背景中,●儿童的许多重要认知技能是在社会交往中发展起来的●低级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语言符号系统的作用●心理发展的动力●最近发展区●自我言语和自我中心语言的区别与联系五、游戏与认知发展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游戏是最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活动形式游戏的性质和它在幼儿身心发展上的作用决定了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关于游戏的理论●传统游戏理论●复演说——霍尔●精力过剩说——席勒—斯宾塞●生活准备说——格罗斯●机能快乐说——彪勒●成熟说——博伊千克:游戏是一种欲望的表现(发展个人主动性,适应环境,重复练习)●当代游戏理论●精神分析理论●游戏是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的手段●埃里克森提出游戏是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健康的发泄方式●认知动力理论(皮亚杰)●游戏是由其认知发展的内在动力决定●是儿童认识新事物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机能的方法是同化过程而非顺应过程受儿童认知发展特点的影响学习理论游戏也是一种学习行为。

遵循效果律和练习律受社会文化和教育要求的影响。

●中国心理学家的有关游戏的认识●游戏的特点●游戏具有社会性●游戏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结合●游戏是儿童主动参与的,伴有愉悦体验的活动●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游戏是最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活动形式●游戏解决了儿童渴望参加成人活动的强烈愿望与身心发展水平的矛盾●游戏是儿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形式●游戏是最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活动形式●在游戏中,儿童的运动器官能得到更好的发展●通过游戏,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也能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游戏有助于培养和形成幼儿优良的个性品质●游戏是最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活动形式●通过游戏,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也能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可促进儿童感知能力的发展●可促进儿童有意注意和有意记忆的发展●游戏可使幼儿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游戏可促进想象的发展●游戏可以丰富和发展儿童的情感●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意志游戏是最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活动形式通过游戏,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也能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在游戏中,幼儿初步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人”(扮演的角色)与“我”的比较中发展自我意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