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选择题专项训练三

选择题专项训练三

选择题专项训练(三)
山东某校地理兴趣小组于3月21日前往图4所示区域进行地理观测,图中等高距为200米。

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Q地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A.160米 B.380米 C.680米 D.980米
2.15时(地方时)Q地的观测者看到太阳在P地落下,据此判断河流干流大致的流向是
A.东北流向西南 B.西南流向东北 C.西北流向东南 D.东南流向西北
3.若图示森林急剧减少,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将主要有
①坡面汇流速度加快②水汽输送量减少③蒸腾、蒸发量加大④地下径流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下图是我国东部4城市日照时数(曲线)和降水量的年变化图。

回答4~5题。

4.图中4城市纬度由高到低依次是
A.丙甲乙丁 B.乙丙丁甲 C.丙甲丁乙 D.丁丙乙甲[来源:]
5.5月份,丙地日照时数大于丁地的主要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强度大 B.正午太阳高度大
C.受低气压控制 D.白昼时间长且多晴天
6日0时20分。

据此完成6~7题。

6、图中甲地时间为()
A.5日5时20分B.6日6时20分C.6日5时20分D.5日6时20分
7、当日下列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A.悉尼B.上海C.雅加达D.莫斯科
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

右图为北半球某水库各月水量盈余率统计图,读图完成8~9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2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大 B .3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大 C .6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小 D .9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大
9.该水库库区所处的自然带最有可能是( )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 .温带针叶林带
下图示意欧州部分城市冬、夏季气温状况。

读图完成10~11题。

10.城市a ~c ( )
A .气候大陆性自东向西逐渐增强
B .年降水量自西向东呈递减趋势
C .夏季温和,冬季寒冷,全年湿润
D .年太阳辐射量自东向西逐渐变大
11.影响城市a ~e 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 .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B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C .大气环流、地形地势
D .纬度位置、地形地势
图3为“世界某区域图”,图4是风力统计曲线,其中两条折线对应图中甲、乙两地,读图回答12~13题
图5 图6 12.甲、乙两地对应的风力统计曲线是
A .甲—①、乙—②
B .甲—③、乙—②
C .甲—②、乙—③
D .甲—②、乙—① 13.造成甲、乙两地一年中风力大小差异的原因是
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②地形起伏
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④海陆位置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
2
3
4
5
6
7
(月份)
8
9 10 11 12
0 1 3 2 4
6 5 风 力 (级
)
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B、D代表的岩石分别是
A.侵入型岩浆岩、沉积岩
B.沉积岩、侵入型岩浆岩
C.变质岩、喷出型岩浆岩
D.沉积岩、变质岩
15.图中②表示的是
A.外力作用B.变质作用
C.上升、冷却凝固D.重熔再生
读表,回答16~17题。

16.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
人口密度的测算主要考虑的是
A.社会因素
B.自然因素
C.经济因素
D.技术因素
17.按表中数据推算下列气候类型
所在地区,远没有达到人口合理
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图l示意我国某大城市2009年城区地价等值线,读图回答18 -19题。

18.中心商务区最有可能分布的区域是
A. ①
B.②
C.③
D.④
19.与其他区域相比,近年来④地地价涨幅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A. 高附加值产业集聚
B.原有基础设施完善
C. 外来人口迁入
D.逆城市化发展
道路密度指一定区域内,道路网的总里程与该区域面积的比值。

平均车行速度是指某地区各种汽车的平均行车速度。

下图是某特大
城市道路密度和平均车行速度等值线图,读图,回答20-21题。

20.甲处不可能出现的地理事物是()
A.十字路口
B.绿地
C.卫星城
D.商业区
21.提高大城市中心区行车速度的有效方法是()
①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络②兴建卫星城,分散城市职能
③积极发展公用交通和轨道交通④禁止外地机动车辆入城
⑤发展立体交通⑥实行单双日行车制⑦控制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⑤⑥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⑦
下图是某地区合理规划后的土地利用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22~23题。

22、若城市布局合理,则该城市风向最可能的是
A.东风 B.西风
C.南风 D.北风
23、随着城市的发展,现需要一片新的居住用地,最合理的地
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我国城市(单位:个)空间分布模式图,回答24-25题。

24.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 ( )
A.30° N~40° N和105° E~125° E的地区
B.30° N~40° N和105° E~120° E的地区
C.20° N~40° N和110° E~120° E的地区
D.20° N~40° N和105° E~125° E的地区
25.导致图中P处城市呈带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
A.热量、交通
B.土壤、矿产
C.地形、矿产
D.地形、交通右图示意某国部分地区的地形(a)和人口密度(b)。

读图,完成26-28题。

26.M、N、P、Q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A.M地
B.N地
C.P地 D.Q地
27.影响L地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洋流
D.距海远近
28.图示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水田农业
B.高度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
C.旱作农业
D.牧场畜牧业
下表为世界某地区农业人口密度和人口密度的变化,回答
29-30题
注:农业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的农业人口数
29.该地区城市化进程最快的阶段是
A.1990-1995 B.1995-2000 C.2000-2005 D.2005-2010
30.导致该地区农业人口密度下降的原因,最不可能的是
A.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B.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C.城市化,工业化占用耕地 D.农业收入较低
参考答案
1-5 DCDAD 6-10 BDBBB 11-15ADAAB 16-20BDBAB 21-25CADCD 26-30AABC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