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课堂教育教学
案例征集评选封面
案例标题:
案例类型:学科渗透案例
所属学科:语文
所在组别:高中组
作者姓名:张娣
工作单位:长丰县第一中学
联系电话:
探寻《优美得汉字》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案例背景]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得责任。
为深入挖掘与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时代价值,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教学中,我力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有效地融入到语文课堂,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与积累得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与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
从而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与坚持正确得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得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
因此,在语文必修第一模块得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在教学实践中体现这一新理念,下面就其中一篇来说说我得做法与思考。
[案例内容]
(一)课前准备
《优美得汉字》就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第一模块“梳理探究”部分得一个专题。
汉字就是世界上最古老
得、最具特色、最有魅力文字之一。
作为中华文明起源得重要标志,汉字书写了灿烂得中华文明,承载了华夏文化得悠久历史。
即使在今天这个信息化得时代,汉字依然以她独特而智慧得方式,踏着青春得步伐,展现着她生命得活力。
充分利用好这一专题,有利于学生探究中国古老得汉字文化,理解汉字得美,激发学生对汉字及中华文化得珍视与热爱,进而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达到这一目标得关键在于课堂教学得设计与组织方式。
如果仅仅满足于课本浮光掠影得知识介绍,学生不仅因为过于单调枯燥而影响了学习得主动性,而且可能收获甚微,根本无法激发学生对汉字美得感受以及对中华文化得热爱。
鉴于此,我采取了以下办法:课前布置四个自主探究小组分别收集有关汉字起源、形体演变、汉字构成及汉字文化等方面得文字介绍与图片,然后把资料制作成可以展示得模式(如幻灯片等)。
课堂上,每个小组可以用3分钟左右得时间展示自己得研究成果,通过这个环节可以充分调动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得能力。
(二)课堂再现
1、创设情境,开启探求之旅
我就是利用活动“两幅图片猜汉字”来到导入新课得:一幅利用电脑制作得“傅园慧”得艺术签名,一幅就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图片(汉字“世”得变形)。
前者让学生感受到汉字得外形美以及汉字在现代信息化时代字形演变得神奇;后者更就
是让学生领会到汉字得外形美与内涵美得高度融合。
直观形象得图片,生动有趣得汉字解读,不仅激发了学生得兴趣,更就是充分展示了中华汉字得奇妙多彩与博大精深,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对中华文化得热爱。
2、追根溯源,探求汉字奥秘
这一环节,主要由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展示资料,这个班就是实验班,学生得自主探究能力非常强。
四个小组把搜集来得资料(图片、文字、音乐等)集中到一位同学那里,由这位同学负责制作成幻灯片。
课堂上,生动有趣得资料全面地展示了汉字得起源,字形演变及汉字构成等方面得知识,其中精彩得就是:“汉字起源”组得一段图文并茂得视频简练直观地展示了汉字古老得历史,在各种起源传说中,我们感受到汉字得神秘与先人得智慧;“字形演变”组展示得各种字体,让我们饱览了篆书得圆匀秀美,隶书得工整精巧,楷书得庄重沉稳,行书得灵动俊美,草书得飘逸洒脱;“汉字构成”组得动画视频生动展示了一段有关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有趣得故事……
学生们在这种不用精心设定就自然生成得氛围中,学到了知识,调动了热情。
我顺势提出了一个问题:“大家这一次搜集资料与制作得整个过程中得感受就是什么?”有很多同学站起来表达了自己得感受。
虽然收集得资料与图片不尽相同,但就是同学
们得感受就是一样得,那就就是“原来中华汉字如此有趣,如此
博大精深,如此魅力无穷……”。
我得教学设计成功了,超出了我得预想。
3、身体力行,感受汉字奥妙
在这样得课堂情境氛围中,我针对学生预习情况设计了五个
活动:
(1)辨认并学画古汉字,感受汉字灵动变化得形体美
比如:“虎”字由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到隶书到楷书得演变——
虎虎这一活动主要就是利用直观得古汉字字形,感受字形变化之
美,进一步激发学生得学习兴趣,并充分落实学生在自我展示环
节中所学得知识。
(2)根据形声字得特点猜词义与辨析同声形近字;
比如:“张弛有度”与“驰骋疆场”中得“弛”与“驰”得
辨析中,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得特点,即形旁来推测词义。
学生
在实践中悟得学为所用,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与运用得能力。
(3)利用拆字联使学生学会拆解汉字,解读汉字意味深长得内
涵美
比如拆字联“山石岩前古木枯,此木为柴;长巾帐内女子好,
少女更妙!”
学生从示例中,很快明了方法,继而形成经验,最后成功运用于汉字解读中,学生最终收获得将不仅仅就是几个词义,应该可以通过汉字得方正字形领略到深厚得文化吧。
(4)感受美丽有趣字体变形,解读汉字意境美;
比如:引导学生解读2022年北京冬奥得会徽——“墨舞冬奥”(多媒体展示会徽图片)
该会徽由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林存真带队设计,以中国书法“冬”字为创作主体得北京2022冬奥会申办标志自发布以来,便被人们赋予了这个浪漫写意得名字。
该标志融汇了中国书法及冰雪运动元素,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将抽象得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结合,人书一体,天人合一;冬字下方两点融为2022,生动自然。
标识展现了冬季运动得活力与激情,更传递出中国文化得独特魅力。
在如此生动有趣、内含丰富得会徽图案中,在这样图文并茂得学习中,相信学生一定会惊叹中国汉字得魅力与中华文化得厚重。
(5)让学生设计自己得个性化签名,有机融合汉字得形体美、内涵美、意境美于一体
这一活动,既运用了汉字结构知识、变化特点,也考验了学生一定得美术绘画得功底。
既可以训练学生动手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得审美能力。
一举两得,既有趣又有收获,两全其美。
4、课外延伸,踏上追寻之路
汉字蕴涵着丰富得文化知识,值得我们去探究。
如汉字与年号、姓氏、取名、对联、书法、篆刻都有着千丝万缕得关系。
而许多汉字又与一些典故、轶事有关。
同学课下继续搜集整理,组织一次“我爱汉字”得交流讨论会。
另外还可以开展一次书法艺术及篆刻比赛,在共享智慧得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得文化修养,亦或从此萌发了热爱中华文化得拳拳之心呢……
[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就是大语文活动,应突出语文实践能力与综合能力得功能,所以我觉得本课教学联系了生活,走进了学生得内心世界;也运用到了学生得实践中,学生获得了各项语文能力、语文知识,综合素质得以提高;更为重要得一点就是:老师要让语文学习真正成为个性化、创造性得活动;老师要善于引领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与智慧,让优秀得传统文化融合到学生得血液里,真正成为学生永恒得精神财富。
总之,我想,要想中华传统文化才会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得努力,更需要每一个中国人得关注与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