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李春莲10月19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帮学生养成高效预习的习惯,为有效的小组合作奠定基础。

学生在自学预习过程中,不仅要自主解决课文生字、新词、重点句子,而且要对课文有一个客观的整体把握和主观的主题感悟。

可现状是,学生只满足于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其他的就不做深入思考和探究,离我们的要求差之甚远。

我认为应从两方面加以指导:
1、指导学生感悟文段意思。

学生在解决了基本的阅读障碍后(字的读音、词的理解,有的词要放在文段中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应思索课文整体上讲了什么,也就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但这一点不容易做到。

学生现在的做法是,普遍借助工具书,这样就缺少了概括能力的训练过程。

要把握文章整体意思,必须逐段理解各自然段意思。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本不是太难的事,但问题在于学生层次不一,有的学生读完一段后能迅速抓住主要意思,而大部分学生还不具备这一能力。

细究原因,一是读书不细心,不会边读边想;二是读书能力欠缺,读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三是不愿意静下心来思考各自然意思。

所以,有必要要求学生逐段弄清意思,再整体把握全文意思。

连自然段意思都不能把握的,只有静下心来,逐句弄清意思。

把握每句意思时,可以采用缩句的方法,把每句话缩写为“什么是什么”或“什么怎么样”的句式,再把各句意思综合起来,弄清每个自然段意思,进而把握全文内容。

2、指导学生联系单元主题、课文主题感悟写作目的。

学生弄清了课文内容后,引导其从单元、课文主题上思考,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赞扬、批评、喜欢、厌恶、鞭挞……只有从主题上从思考,才能明白作者的意图,为什么这样用词、为什么这样修辞、为什么这样安排内容等。

学生如能在自学阶段就感悟到这个程度,小组合作交流时,就有内容可谈了。

二、合理编排学习小组,明确组内分工,交给学生必备的合作技能。

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更有利于学生愉快地进行合作,培养其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使各组处于大体均衡的水平上,以便促进组内成员对学习任务和学业竞赛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要顺利实施并取得一定的效果,成员之间必须要有明确的分工,各自承担起分配到的任务,在分工中合作,在合作中分工。

一般小组成员以6人左右为宜,在小组中,可以设一个小组长,一个记录员。

小组长要协调本组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发动成员畅所欲
言,组织解决合作交流中遇到的问题。

记录员要记录好本组成员讨论形成的意见。

小组长和记录员可以采用轮换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有了明确的分工,还要教给学生一些必需的合作技能。

比如要让学生明白小组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要善于倾听组员的发言,在倾听的过程中要有自己思维和价值取向;当遇到不同见解时,要等对方说完,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对组员的精彩见解和独立观点,要积极地鼓励,以达到相互支持;遇到较大的困难和分歧时,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地解决问题。

有了这些良好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才显得有意义,才能使个体得到应有的发展。

三、注重学生合作过程的巡查,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作出指导。

学生合作学习,简单了说,就是汇报自己的答案。

但如果只是完成自己的答案,那就是汇报会了。

重要的是合作,“分-学-传-合-表”中的合,要求将各成员的答案,进行订正,取长补短,整合为小组统一的、人人都会的集体结晶。

这个过程常出现三种错误倾向:一是交流中以自我为中心,不听取成员意见。

这种现象多发生在优生身上;二是交流中以工具书为标准,交流就是读工具书,这种现象相对普遍;三是由于知识能力所限,交流时不能着眼全篇,断章取义、片面。

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比如: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

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学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工协作,互相交流,综合概括,从而获得知识的学习方式。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仅有学生独立思考和操作,而且有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竞争,更有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因此,学生不仅在知识上,而且在情感上互相理解、尊重、宽容,以及互相学习。

因此,教师一定要立足实际,积极为学生创造适合小组合作交流的条件,帮助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实践证明,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改变学生单调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自主意识、探索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不断得到增强,进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但目前,这项研究尚未结束,这一教学方法还很不完善,我将进一步总结经验,找出差距,不断探索,以求更大发展。

最后,与大家共勉一段话: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把握;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自己去面对;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些条件,让他自己去创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