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有效的校本研修
如何进行有效的校本研修Fra bibliotek理论
提
升
◆ 校本研修的方法 教学叙事研究;教学移植研究;教学案例研究; 沙龙式研究;行动研究;“五课”活动研究。 ▲ 教学叙事研究 教学叙事研究是指教师以叙事的方式开展 教学研究。它是教师通过对自己所经历的有意 义的教学事件、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进而对 所叙事件、经验进行分析探究,力求获得科学 全面而又深刻的认识,最终使教师学会对教学 中的问题能够理性地认识、正确地解决。
移植研究是研究过程、移植过程和实践过程的紧密统一。 主要有经验移植和概念移植两种。
三个特点: ●目的明确性。 ●内容准确性。 ●“移”、“研”统一性。
如何进行有效的校本研修
理 论 提
◆教学案例研究
升
教学案例研究是指选取教师自己或别人教学中的 真实事例进行分析、探究,从而认识、揭示其中的经验、 教训或蕴含的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或某种教学规律的活 动。 案例研究的特点:
如何进行有效的校本研修
实
践
体
验
以自己设置的校本课题为研究课题,拟订 校本研修方案
如何进行有效的校本研修
结
▲ ▲ ▲ ▲
校本研修的基地是学校。 校本研修的主体是教师。
课
陈 词
校本研修的对象主要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校本研修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学校教学 质量。 校本研修的方法灵活多样,但任何方法都必须聚焦课堂,植根 实践,付诸行动。 校本研修的核心要素是自我反思——教师个体对自身教学实 践的反思;同伴互助——教师集体在教学研究中的平等交流、经 验分享和学术互助;专业引领——专业研究人员对校本研修的专 业指导和支持。 校本研修的范围是研究者行动所涉及的范围。
主讲人: 谢友强
如何进行有效的校本研修
理
◆校本研修的内涵
论 提
升
校本研修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修”的简称,是校本培训与校 本教研的一体化。是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研修主体,以教 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研修对象,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 展,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研修活动。 校本研修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校本课题研究。 所谓校本课题研究,是研究者立足本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 实际,针对某一问题,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和研究设计,主动 操纵研究变量,并对非研究变量给予自觉和明确的控制,观测 实施的结果,从而检测研究假设的一种兼有实践性和教育性的 研究活动。
▲
▲
▲ ▲
校本研修的结果是研究者教学行动的改进和发展。
谢谢大家的参 与、合作!
如何进行有效的校本研修
理 论 提 升
◆校本研修中捕捉“视角”的有效策略。
▲
“广角镜”策略——多种教法,对比研究。 校本研修中,在进行案例研究时,除了可以对一个课例本身进行理论与 实践的分析外,还可以将相同情境或同一教学内容的几个不同课例进行对比 研究,从而更好地认识教学的本质,把握教育的普遍规律,获得新的发现。 [课例]:笔者就“小数的性质”这节课,收集到三种不同的教法。教法A: 教师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小数的性质”,然后向学生解释“小数末尾”与 “小数点后面”的区别,接下来进行大量的基本与变式的巩固练习。教法B: 教师出示:0.1,0.10,0.100,让学生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然后告诉学生 “这些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大小不变,”并借助教具向学生讲解为什么 相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小数的性质。教法C:首先创设一个童话情 境,让学生从该情境中提出猜想,然后通过个人和小组探究活动来验证猜想, 让学生自主发现“小数的性质”的本质内涵,最后通过反思交流活动,对 “小数的末尾”和“小数点后面”这对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深刻的辨析。 对比研究上述三种教法,你能获得哪些认识?
▲
撰写教学案例的四个阶段 前期准备 收集材料 分析研究 形成案例
如何进行有效的校本研修
理 论 提
升
(5)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的反思性研究,它的开始 是从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界定和分析,然后将问 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研究过程中要对行动计划及其实 施情况进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对行动加以改革,从而达到解决 实际问题、改善实际行为的目的。 “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教师即研究者” 行动研究的主要特征。 ① 适应性和灵活性。 ② 评价的持续性和反馈及时性。 ③ 较强的实践性与参与性。 ④ 多种研究方法综合使用的兼容性。
[课例]
如何进行有效的校本研修
理 论 提 升
◆教导主任在校本研修中应注意的问题。 ★ 在校本研修中,注重以“研究”的理念培养教师的
研究意识。 培养教师教育责任意识。 培养教师成就意识。 培养教师自我定位意识。 培养教师创新意识。 培养教师学习意识。 培养教师问题意识。 培养教师自我反思意识。 培养教师协作意识。 培养教师实践意识。 培养教师动笔意识。
如何进行有效的校本研修
理
◆校本课题研究的一般步骤
论 提
升
提出课题 拟订目标和计划 按计划实施研究,收集过程资料 整理资料,概括出一般原则、策略和方 法 再实践,检验这些原则、策略和方法
如何进行有效的校本研修
案
例
分
析
★[案例]:学生作业抄袭现象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及原因分析 1、发现问题:数学课上,学生完成作业时,抄袭现象严重 2、原因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多个,可能的原因是: ①、课程内容太难; ②、教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合,导致学生学习效果差,大 部分同学没有掌握知识要点,做题时出现困难; ③、学生学习负担重,时间紧; ④、学生学习态度不严谨等。 综合考虑,课程内容,教师教学方法和学习时间都是造成 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但却不是通过教学活动可以轻易改 变的。学习效果差和学习态度不严谨可以通过建立学习小 组来改进,协作学习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可以提高学习 效果,增强个人责任感,改善学习态度。
▲
▲ ▲ ▲
真实性 典型性 互动性 全面性
如何进行有效的校本研修
理
▲教学案例研究的切入点
●
论 提 升
课前测试与分析。 ●课中时间分配情况及分析。 ●提问分析。 ●练习设计与实际效果分析。 ●课后测查与分析。 ●对听课教师的课后调查、访谈与分析。 ●专家访谈。 ●上课教师反思。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分析]: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实施校本研修较好的 范例。该范例步骤清楚,表述简明,方法使用得当,可参照性较
如何进行有效的校本研修
理 论 提 升
◆ 校本研修中捕捉“视角”的有效策略。 ▲ “放大镜”策略——以小见大,深度挖掘。
用“放大镜的眼光”去审视自己的教学,就能发现平时难以 发现的优点与不足,就能将课堂中鲜活的“研究资源”加以挖掘 放大,从而捕捉到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课例]一位教师在出题给学生做口算时,由于疏忽,将“40+ (18-9)”写成了“40+(8-9)”。老师正在向学生表示歉意时, 一个学生却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这题没有错,‘8-9’不够 减,少1,只要在40里面去掉1就行了。”紧接着又有学生说: “我想老师是在考我们退位减法,8-9不够减,从40里借1个10, 18减9等于9,30加9等于39。”“40+(8-9)其实就是489。”……教学中一个不经意的失误,多么小的一个切口,却能 挖掘出一篇大文章来。请你根据本案例提出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如何进行有效的校本研修
理 论 提 升
◆校本研修中捕捉“视角”的有效策略
▲ “望远镜”策略——跟踪研究,形成专题。
为了促进校本研修中案例研究的深化,教师在回顾与反思的
基础上,应该开展一些指向未来的有目标的行动研究——“试验
研究”,它是一种有专题、有方向、有目标的研究,面向教育 的未来,根据专题要求设计教学方案,实施教学,主动干预教 学过程。
如何进行有效的校本研修
★[案例]:学生作业抄袭现象研究
(五)修改第一次计划,制定第二次研究计划。 第一步:学生自由组建学习小组学习一周,至少完成四次作业。 第二步:观察并记录情况。 (六)对第二次研究的反思。 1、发现问题:2人一组,讨论不够深入,而且意见难以统一。 2、解决方案:将小组成员增加为3—4人,再进行小组学习。 (七)修改第二次计划,制定第三次研究计划。 最后,形成互相帮助,责任心强,学效率高的学习小组。
如何进行有效的校本研修
理 论 提 升
◆教导主任在校本研修中应注意的问题。 ★ 在校本研修中,竭力给予教师帮助和支持
○积极建构两个维度的校本研修平台——学科教研组研修和 年级组研修。 ○注重学科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的培养。 ○创建学校学科教研组和年级组研修激励机制。 ○帮助学科科教研组和年级组选择和安排研究内容。 ○参与学科教研组和年级组的研修活动,加强研修过程的指 导。 ○做好学科教研组和年级组研修成效的评价。 ☆建立教师校本研修专业发展档案袋,注重教师成长过程管理。
如何进行有效的校本研修
理
论 提 升
◆教学叙事研究的基本特征
自身工具性。 自然情境性。
自我反思性。
对象广泛性。 表述灵活性。
如何进行有效的校本研修
理
▲教学移植研究
论 提
升
教学移植研究是指把别人的经验模式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或者把别人的先进 理论与自己的教学实践有效结合的过程性研究。
如何进行有效的校本研修
理 论 提 升
◆校本研修中捕捉“视角”的有效策略。
▲ “三棱镜”策略——透过现象,解读理念。
采用“三棱镜”策略,通过对充满灵气的课堂现象的“折射”,解读出 隐藏在背后的先进的教学理念,从而通过借鉴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课例]:一位名师教学“相遇问题应用题”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 “同学们,放学时,小红的作业本不小心被小明装进书包带回家了,小红要 做家庭作业,必须拿作业本,可以采取什么办法?”学生顿时议论开了,有 的认为小红去小明家拿,有的认为小明应把作业本送到小红家(理由是小明 拿错了,而且他是男生)。老师提出: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学生又动起了脑 筋,先是认为在某一地点接头,后来发现这样浪费时间(先到的一方要等另 一方)。于是又展开了讨论,最后一致认为:两人同时出发,同时相遇最合 理,接着,老师告诉大家小红和小明的速度以及两家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计 算相遇时间。这个教学片断通过创设实际生活情境,使学生从中发现运用 “相遇问题”的解决办法是最佳选择,从而主动构建起“相遇问题”的有关 知识。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哪些鲜活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