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代幕府送别诗的开题报告

唐代幕府送别诗的开题报告

唐代幕府送别诗研究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幕府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唐代幕制是其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关于唐代幕府以及与唐代幕府有关的问题一直是史学界关注的问题,其他学科很少有涉及。

但任何事情都是互相关联的,我们不能墨守成规、拘虚守隅。

我们应该打破固有的研究,已有的狭隘格局,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打通相邻学科的间隔。

俗语言:“华夏五千年,文史不分家”。

现在有很多研究学者开始将唐代幕府与文学联系起来研究,不仅为唐代的文学的研究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也为史学界在唐史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关于唐代幕府与文学这一课题,已经开始有人研究,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大多从宏观上来把握幕府与文学二者之间的关系。

大家都知道唐代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诗歌,本文从诗歌的角度切入来考察唐代幕府与文学的关系。

唐代诗歌题材丰富,内容多样,选取以幕府为中心的送别诗来作为研究的对象是有原因的。

一、出行送别赋诗的民俗自古有之,送别诗的溯源是《诗经·邶风·燕燕》,经过历代的发展演变,送别诗在唐代已经达到了鼎盛,有良好的历史传统。

通过研究送别诗可以更好地了解唐代幕府文士的交际与生活,对于研究唐代幕府与文学也有重大意义。

二、研究唐代幕府制度发现,幕府是仕途的中介,是文士仕途的的过渡,这就造成了幕府人员的流动,因此以幕府为中心的的送别诗也就应运而生了。

从幕府送别诗的出现及其发展可以窥探整个有唐一代送别诗的发展状况,这对研究唐代送别诗以及整个唐代诗坛都有重要意义。

二、选题的研究现状我国送别诗虽然历史悠久,但唐以前并没有形成大的气候。

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有了一个新的局面,送别诗的内容、形式、诗题等各方面都趋于成熟。

入唐以后,随着唐人生活的日趋丰富,送别、离别活动频繁,送别诗大量涌现。

送别诗是唐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从事研究的人必然很多,研究成果也颇为丰富。

对于唐代送别诗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唐代送别诗中的意象研究。

有单一意象的研究和围绕离别意象展开的研究。

例如杨帆的学位论文《论盛唐诗中的水意象》、宋巧芸的学位论文《唐诗中月意象的情感内涵与艺术特征》、谢晓霞《古典诗词中的离别原型杨柳意象》、韦梦雪《柳的原型意象初探》等等。

二是唐代送别诗的抒情艺术。

这其中有张垂明的《唐代送别诗的抒情艺术浅析》、刘吉美的《送别诗的多样情怀》等、三是唐代送别诗的审美特征。

例如高春燕的《浅议唐代送别诗的审美追求》、蒙爱英的《略论唐代送别诗的美学特征》等。

这些篇章主要是从文本的角度来把握唐代送别诗的艺术特色。

当然还有就某些作家的送别诗的研究,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但是对于一种诗歌题材仅仅从文本本身去研究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跨越学科,从各种角度来考察、研究。

这样对于诗歌的研究才会更加深入,才会有新的发现。

本文将从唐代幕府制度入手来研究唐代的送别诗,关于这个问题学界还很少有涉及,仅有戴伟华教授在扬州大学学报上发表的一篇学术论文—《唐代方镇使府与文人送别诗》。

此篇论文将幕府送别诗划分为两类:始于京城的送别和方镇的送别,然后又对幕府送别诗的传播方式和文化功能做了详细论述。

这篇论文为研究唐代幕府送别诗开了先河,但也留给了我们很多的探索空间。

本文将进一步深入研究,从唐代幕府制度来解析唐代的送别诗,为其研究展开新的思路,使送别诗的研究更加完善、成熟。

三、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本文拟分为四个部分,研究的内容及重点如下:绪论:主要是写幕府的溯源和唐代幕府制度与唐代送别诗的关系,以及文章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现状。

第一章:主要论述唐代幕府送别诗的发展概况。

从幕府送别诗的概念以及产生的原因来论述唐代幕府送别诗的发展状况。

第二章:唐代送别诗的总体艺术风貌。

从内容、意象、诗体、情感等各个方面来分析唐代幕府送别诗。

第三章:唐代幕府送别诗在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经过以上对幕府送别诗的分析与研究,我们看到唐代幕府送别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意义。

此章主要来分析这一点。

四、论文提纲绪论幕府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唐代幕制时期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

它的发展带动了一系列文学活动及文学现象。

唐朝是诗的国度,各种题材的诗歌在这里竞相开放、争奇斗艳。

显然唐代幕制必定与唐诗有着密切关系。

本文将这者联系起来,从史学的角度来考察文学,着重研究唐代送别诗的全貌。

“幕府”一词最早见于汉代文献,而记载之事早在战国就已经存在。

《史记·李牧转》记载:“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

”据注家们解释,“莫”为“幕”之讹;或者“莫”与“幕”古字相通。

可见幕府是将帅的军府,作为军事行动机构必与战事有关有战事必有统帅。

统帅不能专断独虑,事事躬亲,必有佐戎参谋之士,则幕府兴焉。

①幕府制度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演变,在唐代达到了兴盛。

唐代各个时期的行军幕府、边镇幕府、藩镇幕府等都成为错综复杂的封建政权中呼风唤雨、参议谋划、运筹帷幄的重要力量。

唐代文人作为封建社会极盛时期的的特殊阶层自然与时事政治脱不了干系,他们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道路受阻后,幕府变成了补充和入仕捷径。

他们受辟入幕,伺机入朝,因此就有了出幕、入幕的活动。

以幕府为中心的的送别诗也应运而生。

依据唐代幕府制度发展的阶段性也将送别诗分为初唐、盛唐、中晚唐三个发展时期。

在幕府制度影响下的送别诗在各个时期呈现不同的发展状态。

诗歌的内容、情感、表达技巧等都有所不同,各具特色。

可以说唐代送别诗与唐代幕府制度是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的。

从现有的研究资料来看,把唐代幕府制度与唐代送别诗结合起来研究的仅有戴伟华教授在扬州大学学报上发表的一篇学术论文—《唐代方镇使府与文人送别诗》。

在这篇文章中他将幕府送别诗划分为两类:始于京城的送别和方镇的送别,然后又对幕府送别诗的传播方式和文化功能做了详细论述。

这篇论文为研究唐代幕府送别诗开了先河,但也留给了我们很多的探索空间。

同时戴伟华教授的《唐代幕府与文学》、《唐代使府与文学研究》都为我们研究唐代幕府送别诗提供了宝贵的①石云涛的《唐代幕府制度研究》经验和研究方法。

除此之外,其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唐代送别诗这一题材的文本上。

研究成果颇为丰富,大致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唐代送别诗中的意象研究。

有单一意象的研究和围绕离别意象展开的研究。

例如杨帆的学位论文《论盛唐诗中的水意象》、宋巧芸的学位论文《唐诗中月意象的情感内涵与艺术特征》、谢晓霞《古典诗词中的离别原型杨柳意象》、韦梦雪《柳的原型意象初探》等等。

二是唐代送别诗的抒情艺术。

这其中有张垂明的《唐代送别诗的抒情艺术浅析》、刘吉美的《送别诗的多样情怀》等、三是唐代送别诗的审美特征。

例如高春燕的《浅议唐代送别诗的审美追求》、蒙爱英的《略论唐代送别诗的美学特征》等。

这些篇章主要是从文本的角度来把握唐代送别诗的艺术特色。

当然还有就某些作家的送别诗的研究,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这些研究对于研究唐代幕府送别诗都有很大的帮助,笔者将从中有选择的借鉴。

唐代幕府送别诗数量相当可观,艺术形式多样,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

首先,幕府送别诗在唐代各个历史时期展现出不同的风貌,对于还原整个唐代送别诗的真是原貌有深刻的意义,有利于梳理整个唐代送别诗的发展脉络。

其次,将史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诗歌研究中,将两者有机结合,有利于拓宽诗歌研究的思路,丰富研究内容。

同时能为唐史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鉴。

希望借此次唐代幕府送别诗的研究可以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生、发展嬗变的轨迹及各个阶段的文学思潮研究提供切实有效的成果,从而丰富中国古典诗歌专题研究的研究成果。

因为参考资料相对缺乏,笔者的能力也有限。

在摘录幕府送别诗的过程中难免有失偏颇或遗漏,行文在论述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提出的观点难免会出现谬误。

希望大家给与批评指正。

第一章、唐代幕府送别诗的发展概况第一节、唐代幕府送别诗概念的界定一、唐代幕府送别诗的概念我国自古就有赋诗送别的传统,用诗歌来抒发人们的别离之情。

任何诗歌的题材都可以在《诗经》那里寻找到源头,送别诗也不例外。

传统的送别诗可以追溯到《诗经·邶风·燕燕》。

清王士禛《分甘余话》卷三曰:“燕燕之诗,许彦周以为可泣鬼神。

合本事观之,家国兴亡之感,伤逝怀旧之情,尽在阿堵中。

黍离、麦秀未足喻其悲也,宜为万古送别诗祖。

”“万古送别诗之祖”明确了《燕燕》在送别诗史上的开山意义。

本文所说的幕府送别诗是以幕府为中心的送别诗。

幕府是仕途的中介,于是就构成了特定内容的幕府送别诗。

二、唐代幕府送别诗的类型将幕府制度与送别诗的分类结合起来考察,幕府送别诗主要分为以下两种类型:入幕送别和出幕送别。

这里的送别是采用的是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教授费洪根所作的《中国古代送别诗的分类》中的观点。

从主动与被动的关系角度或者说是从叙事角度和说话口吻,将送别诗划分为送别诗与留别诗两大类。

第二节、唐代幕府送别诗产生的原因唐代幕府送别诗产生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向去考察。

一是从送别诗的发生学来看。

首先,古代交通通讯不便,以及古人的怨别和安土重迁的情节为送别诗的产生创造了必要条件。

其次,从文化意义上来说,在远古时代有祖饯礼制和礼乐制度,一些祭祀过程中吟诵的诗歌被记录下来,祖饯活动中的“赋诗送别”成为送别诗的滥觞。

最后,分别时主客观情感的郁结为送别诗的发生提供了内在动力。

唐诗以情韵取胜②,唐代人用诗歌这一体裁来抒发内心的感情,离别时这种浓浓的情谊只有用诗歌的形式才能充分的表达出来。

二是从幕府制度的角度去考察。

之所以会有入幕和出幕时的送别活动这与幕府制度本身有着密切的关系。

唐代文人是不同与前代的新型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的思想观念有许多新的特征。

他们有关怀现实、参与政治的热情,他们乐于到边疆和战场上去寻求出路。

他们在获取功名的路上受阻时,他们就转向从而投靠幕府,因此就有了入幕的送别。

根据唐代幕府僚佐辟署制度,进入幕府的文人还可以有机会入京为官,幕府只是他们短暂的栖息地。

当他们受聘回京,就有了出幕的的送别。

当然这其中还有不同幕府之间的送别以及送友入地方政府的送别。

第三节、唐代幕府送别诗的发展概况②钱钟书《谈艺录·诗分唐宋》:”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这一章节主要依据唐代幕府制度的三个发展时期来考察送别诗的一个发展状况。

这三个阶段按时间顺序来看就是初唐幕府送别诗、盛唐幕府送别诗、中晚唐幕府送别诗。

在各个时期的幕府制度影响下,送别诗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态势。

第二章、唐代幕府送别诗的总体艺术风貌幕府送别诗在艺术上具有自己的特色,不同于其他的送别诗。

本章拟从总体上对唐代幕府送别诗进行研究。

第一节、内容类型一、劝勉安慰二、激励鼓舞三、揭露时弊四、自我表白五、离别愁思第二节、诗歌意象一、鸿雁二、文昌三、骢马四、野鹤第三节、诗体表现外国的学者曾说过:“世界文学中,中国的诗歌,在质量上居最高地位;在数量上也名列第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