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跖跗关节骨折脱位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跖跗关节骨折脱位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跖跗关节骨折脱位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定义]
跖跗关节脱位在足部脱位中占大多数。

因第二跖骨基底深陷在由第一和第三楔骨所形成的陷窝内,故在脱位时多合并有楔状骨或跖骨基底部骨折。

而且跖跗关节背侧关节囊薄弱,容易撕脱而致跖骨基底向背侧脱位。

跖跗关节脱位时可以损伤足底动脉弓的足背动脉分支,使血供中断,导致前足坏死。

所以,在整复前后,均应注意前足血液循环情况。

[诊断]
一、诊断依据
(一)多有明显外伤史。

如高处坠下或直接外力作用于前足,跖跗关节突然强裂跖屈,跖骨垂直位着地损伤史,或前足强力翻转内收损伤史。

(二)伤后足部或前足肿胀、疼痛,功能丧失。

(三)足跖部可见青紫瘀斑,横径增宽,患足较健侧稍缩短,弹性固定。

常有足弓塌陷、翻转、外展畸形。

足背可触及撬起的跖骨基底部。

(四)足部正、侧、斜位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并可判明是否合并骨折。

二、脱位分型
(一)同向移位型:脱位的五个跖骨基底部一致性同一方向移位。

(二)分离移位型:脱位的跖骨基底部与另外的跖骨分离。

可以是两者都有脱位而成分歧性脱位;也可以是一部分跖骨基底部发生移位,而其他跖骨仍处于原位。

(三)多向移位型:脱位的跖骨由矢面观和冠面观均有移位。

[治疗]
一、手法整复固定
(一)手法整复方法:在神经阻滞麻醉下进行。

一助手持踝部,另一助手握前足作对抗牵引,术者站于患侧,按脱位类型作相反方向直接推挤跖骨基底部使之回复。

如属分歧性脱位,则用两手掌手叩挤手法以复位。

(二)固定方法:复位后,常规皮肤消毒,铺巾,用经皮钳夹固定,钳夹内侧齿抵于第一跖骨基底部内侧或第一楔骨内侧,外侧钳齿抵于第三跖骨基底部位外侧,钳柄加压即可起到有效固定。

也可用二~三枚克氏针经皮固定之;尔后用短腿石膏固定足踝于功能位三~四周。

二、切开复位内固定:适用于新鲜脱位手法不能复位者。

采用连续硬脊膜外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上止血带。

取足背
切口,保护伸趾肌腱及足背动脉,显露跖跗关节,使之复位,然后用克氏针交叉内固定。

术后短腿石膏固定三~五周。

三、切开复位跖跗关节融合术:适用于陈旧性跖跗关节脱位。

麻醉、切口、显露同上,切除跖跗关节面,对合严密后用克氏针交叉内固定。

术后短腿石膏固定足踝于功能位六~八周。

四、药物治疗:可参照距骨颈骨折。

开放性脱位时,早期应重用清热解毒药,如金银花、连翘、公英等。

五、功能锻炼:整复固定后,即在固定情况下行踝背伸、跖屈动作,早期不宜作旋转及内、外翻活动。

四~六周后,逐步练习不负重行走。

八周后可穿配有纵弓垫的皮靴作行走锻炼。

疗效评定标准](自定)
未愈:骨折脱位未复位,需做进一步治疗。

好转:骨折脱位已复位,但骨折未愈合,仍有石膏固定;手术者刀口可以未拆线;预计随着进一步治疗及时间的延长可以达到治愈者。

治愈:骨折脱位复位良好,骨折已愈合,足部无畸形,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不排除后期发生创伤性关节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