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秋《社会语言学》作业_1一、单选题( 每题5分, 共11道小题, 总分值55分)1.“懂得什么样的话适合什么样的场合”是海姆斯“言语交际能力”()的要求。
A. 形式上的可能性B. 实施手段上的可行性C. 语境适应性D. 现实中的实施情况答案:C 答案可以联系屏幕左上的“文档贡献者”2.对语言转用的认识有误的是()。
A. 语言转用只能是整体转用型B. 语言转用也是由语言接触引起的C. 语言转用又称“语言替换”、“语言替代”D. 语言转用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民族的部分人放弃使用自己的母语而转用另一语言的现象答案:A3.制定、实施语言规划,要充分考虑政策所依赖的群众因素,尊重人民的意愿,满足群众的需要,并依靠群众去贯彻、执行,这符合语言规划的()原则。
A. 政治性B. 理论性C. 群众性D. 可行性答案:C4.语言存在着的()差异是所有差异中最直观、最常见的。
A. 性别B. 年龄C. 职业D. 阶层答案:B5.从语言规划角度去看,语言的人文性主要表现不包括()。
A. 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性质、文化价值和文化功能B. 语言应用中折射出的各种文化现象,如经济形态、思想观念等C. 语言交际中所反映的各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社会因素D. 语言交际中所反映的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情感、态度及其他文化背景等答案:C6.有关阶级差别与语言代码、语言威望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掌握代码系统多少以及复杂程度是语言能力的体现B. 伯恩斯坦通过实验认为出身上等阶级的人比下等阶级的人在语言能力上更有优势C. 最下层阶级的男性发音往往是远离社会标准发音的,形成“显威望”标准D. 中产阶级的地位、生活方式连同他们的语言特点都成为较低等级的人们模仿学习的对象7.对以社会交际为导向的教学标准的认识有误的是()。
A. Munby的大纲,开启了以交际功能为导向的第二语言教学路径B. 产生了交际法、任务型教学等教学模式C. 《交际大纲设计》使言语交际微观交际功能项目体系得到完善D. 中国也编制了一些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交际功能的大纲8.同语言变异有关的社会变量多种多样,()是诸多变量中最重要的参数。
A. 年龄B. 性别C. 职业D. 阶层9.语言学家()首次明确提出“社会语言学”这个概念。
A. 索绪尔B. 哈佛•丘里C. 布龙菲尔德D. 韩礼德10.言语不同于语言,不是()的。
A. 同质的B. 外在的C. 个人的D. 具体的11.语言规划的原则性方法不包括()。
A. 约定俗成与从俗从众B. 学术规范与辞书指导C. 加强宣传引导与媒体示范D. 去除个人作用与名人影响二、多选题( 每题5分, 共5道小题, 总分值25分)1.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它研究语言与社会间各方面的关系,可以包括()。
A. 社会对语言的态度B. 语言的社会变体和层面C. 多语现象的社会基础D. 语言的标准和非标准形式答案:ABCD2.社会语言学可以分为()。
A. 宏观社会语言学B. 微观社会语言学C. 个人社会语言学D. 中观社会语言学3.由社会因素引起的语言关系有()。
A. 语言政策B. 语言接触C. 语言影响D. 语言融合4.语言影响的类型有()。
A. 程度上深影响和浅影响B. 时间上长型和短型C. 方式上口语型和书面型D. 吸收能力上开放型和保守型5.有关语言变异、变体、变化的关系,正确的论述是()。
A. 变化是语言要素的形式、意义、功能在整个语言社团中成系统的改变B. 同一个语言项目在共时层面上同时存在不同的变异形式,这不同的形式就构成一个项目的不同变体C. 语言变体可以是一种语言、一种方言或者一种语体D. 语言变体不能是单个的语音、语法或者词汇项目三、判断题( 每题5分, 共4道小题, 总分值20分)1.任何语言的语法特点都是比较稳固的,不会受到别的语言影响。
答案:错误2.“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可以从“语言功能变体”来解释。
3.“语言规划”(language planning)是应用语言学的术语,也是社会语言学的术语。
4.语言的可塑性是指语言及语言生活形成以后并不是不可改变的,而是可以通过语言规划使语言及语言生活朝着有利于国家、民族、社会及语言使用者的方向发展。
18秋《社会语言学》作业_2一、单选题( 每题5分, 共11道小题, 总分值55分)1.()不是语言的性别差异形成的原因。
A. 社会地位的作用B. 社会文化的影响C. 社会价值取向的制约D. 男女母语习得能力的先天差异2.海南省三亚回族使用的回辉话受汉语影响产生的变化没有()。
A. 由分析型转为黏着型B. 常用词由双音节变为单音节C. 由无声调变为有声调D. 引起语言类型的转换3.语言规划的基本理论没有()。
A. 语言的交际性、工具性B. 语言的社会性C. 语言的人文性D. 语言的稳固性4.有关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的认识有误的是()。
A. 语言同文化不一样,是先天获得的B.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C. 语言是记录文化的符号系统D. 语言和文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5.语言接触引起的语言结构变化不包括()。
A. 语音变化B. 语言兼用C. 语法变化D. 词汇变化6.宗教传播对语言的影响没有()。
A. 引起了词语的借用B. 佛教传入中国对汉语产生了很大影响C. 佛经的翻译对汉语词汇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D. 与佛经相比,汉语文言句子组织更为严密,后受影响变得多用短句和重言叠句7.毛难语语法受到汉语影响发生的变化没有()。
A. 吸收汉语的“如果、虽然、但是、比”等虚词B. 增加了修饰成分居于中心词之前的语序C. 动词宾语位置的变化D. 增加了动词的重叠形式8.“使客观现实与所表达的命题内容一致”属于塞尔(Searle)的言外行为()。
A. 阐述类B. 承诺类C. 宣告类D. 表达类9.英语、日语吸收外来词语的能力很强,在语言接触影响类型上属于()语言。
A. 口语型B. 开放型C. 保守型D. 书面型10.不属于立法语言特点的是()。
A. 书面语简明、文雅B. 核心语词大众化、通俗化C. 规范用语严谨、清晰D. 语言风格正式、庄重11.不属于“语言规划的意义”的是()。
A. 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B. 摒弃语言新变化,增强语言的社会功能C. 对促进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发展有重要作用D. 对语言的历史演变产生积极影响,使其更加规范、精密并适合现代社会的需要二、多选题( 每题5分, 共5道小题, 总分值25分)1.属于商业语言应用能力的学习的是()。
A. 商业口语交际B. 商务汉语教学C. 商业文书撰写D. 经济与企业管理专业预科语言教学2.语言兼用的类型有()。
A. 全民双语型B. 局部双语型C. 个人双语型D. 家庭双语型3.体现文化对语言的制约、影响的是()。
A. 人类的文化活动只对语音系统没有影响B. 文化特征总是在语言中留下印记C. 文化接触导致语言接触D. 文化也会对语言系统产生影响4.“语言规划”又称()。
A. 语文规划B. 语言工程C. 语言标准化D. 语言管理5.促销员主观态度的表现方式为()。
A. 选择性介绍B. 主观色彩及偏好浓C. 优势信息D. 使用有标记语言成分三、判断题( 每题5分, 共4道小题, 总分值20分)1.社会和语言的影响不是双向的、互动的,社会对语言的影响是绝对的。
2.应用语言学狭义的理解就是指将理论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外语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
3.话语具有连贯性,这种连贯性不仅依赖语言本身的手段,也依赖于背景信息和非语言手段。
4.印度政府要把印地语确定为国语,但是遭到达罗毗荼语地区的强烈反对,其核心问题是土语、地区标准语和国家标准语之间的复杂关系。
18秋《社会语言学》作业_3一、单选题( 每题5分, 共11道小题, 总分值55分)1.“社会语言学”这个术语在()年就出现了。
A. 1952B. 1951C. 1964D. 19652.以下不属于理论社会语言学研究对象的是()。
A. 语言接触B. 语言规划C. 文化中的语言问题D. 语言结构系统及要素的共时变异及相关因素3.现场促销语言使用频率最高的实词是()。
A. 量词“个”B. 人称代词“你”C. 动词“是”D. 动词“有”4.界定濒危语言的核心指标没有()。
A. 丧失母语人口的数量比例B. 母语使用者年龄段的分布比例C. 母语使用者的性别比例D. 母语能力的大小5.现场促销语言及话语的特征没有()特点。
A. 在语言形式和结构关系方面有独特类型B. 偏向正式语体C. 以问答毗邻对为主,回应话轮多于主动话轮D. 答话信息“供大于求”6.以下不属于克里奥尔语的是()。
A. 中国境内的壮语B. 海南岛回辉话C. 巴布亚新几内亚克里的皮钦语D. 加勒比海的海地语7.当代中国的语言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没有()。
A. 有些语言规划工作过分依靠行政作用B. 语言法规执行力度虽然很强,但普及不足C. 对科学研究重视不够D. 对语言规划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认识有所不足8.“听到家乡话好亲切”体现的是()。
A. 语言影响社会B. 语言功能变体C. 语言态度与情感D. 语言生态9.对现场促销言语行为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既是销售促进,也是提升品牌和企业形象的传播行为B. 主要由四种交际功能构成:陈述、建议、询问、评价C. 表现多重身份D. 建议是使用最多的功能10.在中国()50年代出版了《语言与文化》,堪称中国社会语言学的开山之作。
A. 王力B. 吕叔湘C. 朱德熙D. 罗常培11.普米语、壮语中,老、中、青、少发辅音使用的差别,其解读错误的是()。
A. 体现了语言的年龄差异B. 复辅音的简化、脱落是一般语言共同的趋势,是语音系统发展的普遍规律C. 是语言系统演变因素造成的年龄差异D. 是社会发展因素造成的年龄差异二、多选题( 每题5分, 共5道小题, 总分值25分)1.语言地位规划主要内容有()。
A. 民族标准语B. 全民共同语C. 官方语言D. 方言2.()是第二语言教学中的社会语言学能力表现。
A. 语言形式的用途B. 语言形式使用的通行度C. 文化词D. 语言学习的社会化3.言语交际可以传达的意义有()。
A. 行为性质B. 身份和关系C. 态度D. 关联4.语言年龄差异的表现形式有()。
A. 儿童变体简单,较少语体变化的特点B. 青年对新的语言变化反应最快、最多C. 老年保留一些过时的语言特征D. 青年人易于接受第二语言5.搜集语料的方法有()。
A. 问卷调查法B. 访谈法C. 观察法D. 实验法三、判断题( 每题5分, 共4道小题, 总分值20分)1.地域变体一旦被附加上了价值标准,就可以被称作社会变体。
2.凡是语言社群,都有自己的行话。
3.把社会语言学分为理论社会语言学和应用社会语言学是不适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