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数学备考策略一、近五年中考数学考点分析二、归纳命题特点、寻找命题规律(一)科学计数法考点科学计数法:近4年的考点都是大于10的数的科学计数法,有两年带单位,有两年不带单位,所以教师在练习的时候要重点练习大于10的数的科学计数法,要做到人人都能得分。
但是对小于1的数的科学计数法也要非常重视,教师也要让学生了解、掌握、区分,防止题型有所变化,教师通过精读命题局势,做到心中有数,方可做到有的放矢。
例如2019年考察的就是小于1的数的科学计数法:第4题.(平凉2019)(3分)华为Mate20手机搭载了全球首款7纳米制程芯片,7纳米就是0.000000007米.数据0.000000007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7×10﹣7 B.0.7×10﹣8 C.7×10﹣8 D.7×10﹣9(二)选择题第10道题,经常有两种类型:(1)分析判断函数的图象(2015、2016、2017、2019)10.(平凉2019)(3分)如图①,在矩形ABCD中,AB<A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动点P由点A出发,沿AB→BC→CD向点D运动.设点P的运动路程为x,△AOP的面积为y,y与x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②所示,则AD边的长为()解析:这类题型往往先要求出函数的解析式,要用的知识往往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要用到判定定理是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或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018年)只有2018年考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这需要认真对待,不是不考。
(三)填空题第18道题,经常有两种类型:(1)数字、数式规律探索和图形探索(2015、2016、2017、2019)18.(平凉2019)(4分)已知一列数a,b,a+b,a+2b,2a+3b,3a+5b,……,按照这个规律写下去,第9个数是.解析:这一类型的题目:我们先依次标序号,然后找到它们的共同特征,不同的部分往往与序号有关系,要么是序号加上几,要么序号减几。
(2)流程图中的规律(这是2018年新增题型)18.(平凉2018)如图是一个运算程序的示意图,若开始输入的值为625,则2018次输出的结果为.解析:程序框图,主要是通过框图计算探究规律,侧重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数据分析能力,通过计算程序框图类题,有利于学生形成合乎逻辑的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解答题第20道题,经常有两种类型:(1)二元一次(或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结合数学文化或生活实际)(这是2018、2019年新增题型)20.(平凉2019)(6分)小甘到文具超市去买文具.请你根据如图中的对话信息,求中性笔和笔记本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元?(2)解不等式组(2015、2016、2017)近两年没有考解答题,但2018年有一个4分填空题,2019年考的是一个3分解不等式,所以解不等式(组)仍然是必考内容。
(五)解答题第22道题解直角三角形实际应用,经常有两种类型:(1)三角形模型,三角形模型包括背靠背型和母子型。
(2015、2016、2017、2018年)背靠背型解析:在实际情景中,构造解直角三角形的模型,进而解决实际问题,图形的背景一般为锐角三角形,通过三角形内作高,构造出两个直角三角形,其中公共边是解题的关键。
母子型解析:在实际情景中,构造解直角三角形的模型,进而解决实际问题,图形的背景一般为锐角三角形,通过三角形内作高,构造出两个直角三角形,其中公共边是解题的关键。
(2)四边形模型(这是2019年新增题型)22.(8分)图①是放置在水平面上的台灯,图②是其侧面示意图(台灯底座高度忽略不计),其中灯臂AC=40cm,灯罩CD=30cm,灯臂与底座构成的∠CAB =60°.CD可以绕点C上下调节一定的角度.使用发现:当CD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为30°时,台灯光线最佳.现测得点D到桌面的距离为49.6cm.请通过计算说明此时台灯光线是否为最佳?(参考数据:取1.73).解析:图形的背景一般为梯形,通常过较短的底边作梯形的高,构造矩形和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再利用线段和差求解。
(六)解答题第27道题,经常有两种类型:(1)与四边形有关的证明与计算:矩形、菱形、正方形(2015、2016、2017、2018年)近四年四边形主要考察以矩形(菱形)为背景,考察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菱形(矩形)的判定、正方形的判定。
这一类的第一问证平行四边形或者通过全等证线段相等,比较简单,学生都得分率较高,但第二问比较难一点,涉及的求菱形(平行四边形)面积或线段的长度,通常要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相似三角形的知识。
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多练习、多总结,摸索出这一类的一般规律。
(2)与四边形有关阅读理解题(这是2019年新增题型)27.(10分)阅读下面的例题及点拨,并解决问题:例题:如图①,在等边△ABC中,M是BC边上一点(不含端点B,C),N是△ABC的外角∠ACH的平分线上一点,且AM=MN.求证:∠AMN=60°.点拨:如图②,作∠CBE=60°,BE与N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得等边△BEC,连接EM.易证:△ABM≌△EBM(SAS),可得AM=EM,∠1=∠2;又AM=MN,则EM=MN,可得∠3=∠4;由∠3+∠1=∠4+∠5=60°,进一步可得∠1=∠2=∠5,又因为∠2+∠6=120°,所以∠5+∠6=120°,即:∠AMN=60°.问题:如图③,在正方形A1B1C1D1中,M1是B1C1边上一点(不含端点B1,C1),N1是正方形A1B1C1D1的外角∠D1C1H1的平分线上一点,且A1M1=M1N1.求证:∠A1M1N1=90°.解析:本题考察的以四边形为背景,与以往的考察方式不一样,以例题的形式在等边三角形中证明,然后举一反三让学生仿照研究的方式在正方形中证明,侧重考察了学生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既锻炼了学生的转化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好的体现了数学的核心素养.(七)解答题第28道题二次函数的综合题,经常有两种类型:(1)探究线段、三角形的周长、面积问题(2015、2017、2018)(2)探究特殊三角形的存在性(2016、2019)这道题总共有三问,第一问求二次函数表达式;经常考察一般式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这一问学生的得分率比较高;近几年,第二问主要考察面积最大时点的坐标和三角形周长最小时点的坐标;第三问主要考察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是字母的值。
第二问和第三问,学生往往能够掌握方法,但答案准确率不高,这就要求优秀学生要反复练习,每一个类型学生练习至少5遍,才能提高准确度,这一道题要求学困生掌握第一问就可以,优秀学生要求三问全部掌握。
三、聚焦2020年中考(一)巩固常考题型:1.分析判断函数的图象数字2.数式规律探索和图形探索3.实数的混合运算4.分式化简及求值5.尺规作图并简单应用6.解直角三角形实际应用(三角形模型)7.概率的计算8.统计图表的分析9.反比例函数与几何图形、一次函数10.与四边形有关的证明与计算11、二次函数(探究线段、面积问题)(二)重视新增题型:1.科学计数法:考察小于1的数(这是2019年新增题型)2. 二元一次方程(或一元一次)应用(结合数学文化及生活实际)(这是2018、2019新增题型)3.解直角三角形实际应用:四边形模型(这是2019年新增题型)4.与四边形有关的阅读理解题(这是2019年新增题型)5.二次函数:探究特殊三角形的存在性(这是2019年新增题型)(三)回顾遗忘题型:通过对2019年中考题的分析,新增题型往往就是近几年不常考的题型,所以我们更加重视。
1.流程图中的规律(2018年新增题型)2.解不等式组(2018、2019解答题没有考解答题,但填空题、选择题继续考)3.与切线有关的证明和计算:(2)结合坐标系求角度(这是2017年新增题型)四、中考数学复习策略(一)重视解题一般方法例如:解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有公式法、配方法、直接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
遇到一元二次方程,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方程的特点:当二次项系数是1,配方配的是整数的平方时,我们建议学生采用配方法解方程;当方程的左面三项能够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或者已经是一个完全平方式,我们就建议学生用直接开平方法;当方程的左面能够用因式分解法分解成两个因式积的形式或者已经是两个因式积的形式,我们可以建议学生采用因式分解法;当方程不满足上述所有的特殊条件时,我们建议学生把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采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这是解一元二次的基本方法,所以教师要求所有学生必须会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限制条件少,学生容易掌握。
(二)研究中考题,归纳解题规律例如与切线有关的证明与计算。
这道题总共有两问,第一问,往往证明切线的判定,通过角平分线证相切、两角互余证相切、全等证相切、平行证相切,近几年主要考察两角互余证相切、平行证相切,这一问,学生的得分率比较高;但近几年,把圆和平面直角坐标系联系在一块,求点的坐标,题的难度有所增加。
第二问主要求线段的长度,这一问比较难,学生的得分率比较低,常常要在两个三角形中解决问题,涉及的知识有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勾股定理。
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多讲多练,引导学生总结出一般的规律、方法。
(三)教师辅导要跟上中考必考的、常考的知识点进行跟踪练习。
当天布置正式作业,教师进行面批作业,对于有错误的问题,教师单独辅导,做到人人要会。
一周一大块知识学完,针对性40分钟的检测,对于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一部分让优秀的学生去辅导学困生;一部分让教师进行辅导,达到所有学生能够全部掌握基础知识。
(四)重视讲评试卷教师进行试卷讲评时,评卷方式:1.教师强调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书写,例如解不等式组的步骤:解不等式①得;解不等式②得;把不等式①和②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写出不等式的解集。
教师要引导学生严格的按解题步骤书写;2.对于大部分学生有疑问的问题,让优秀学生进行展示,达到一题多解,教师和学生共同提出对这一问题的基本解法,教师进行强化,总结解题的一般规律;3.对于学困生,让优秀学生进行一帮一的活动,教师也要帮助学生学习,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
(五)中考模拟中考模拟训练,我们要精选模拟题,用两周时间,每周4套题,1.2套考试,教师批阅,详细进行分析,教师通过评卷分析,教师强调每一道题的书写格式、做题的一般规律、结果的精确度等问题,对于学生有疑问的问题,教师要找准学生的错误点,针对性讲解,设计跟踪练习,进行强化训练,直到学生掌握为止;对于个别学困生,进行兵教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