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营运资金运用问题研究摘要:营运资金质量管理不是一般的营运资金管理,它首先考虑的是营运资金的质量,追求的是营运资金的安全、高效及低风险运营;同时,它更侧重于营运资金质量的控制,通过对影响营运资金质量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应对与控制,降低营运资金风险,提高营运资金质量管理水平,从而确保企业能够应对金融危机,渡过难关。
本文主要对营运资金质量管理基础理论进行分析,阐明营运资金质量管理的概念框架,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对我国企业营运资金质量管理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说明存在的问题,进而找出问题的原因。
进一步完善我国企业营运资金质量管理的对策,建立了营运资金质量管理的理论架构,提出了企业营运资金质量管理方略。
关键词:企业;营运资金;研究1 营运资金的相关理论概述1.1 营运资金的定义营运资金是指企业的流动资产总额减去各类流动负债后的余额,也称为净营运资金。
从营运资金的概念可以看出营运资金是短期资金,营运资金导致的现金流入与流出的时间在一年以内。
虽然从现金的流入与流出角度看,它是短期的,但是从占用时间上看它是长期存在的。
企业要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就必须要长期占用一定的营运资金。
营运资金是企业“循环的血液”,任何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对营运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
营运资金管理对于企业来说意义重大,一方面,资金链断裂危及企业的生存,另一方面,企业营运资金周转快慢,直接影响企业的营业收入,营运资金成本的高低影响企业的净利润。
此外,营运资金管理虽说是企业众多管理项目中的一个,但从中却可以反映出企业其他领域的管理状况。
正如CFO杂志在2009年的调查报告中所说:“一个在营运资金管理方面有着突出表现的企业,也预示着在顾客需求的预测、产品和服务的传递、供应商关系管理等方面有较强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推动企业节约成本。
”这就是说一个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水平,能够从侧面反映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1.2 营运资金管理的内容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对营运资金的理解多种方式,本文认同的理解方式是:企业营运资金是企业一定时期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统称。
在这种理解方式下,营运资金管理应包括企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管理的全部内这种理解方式将流动资产管理与流动负债管理一起进行,把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与企业一段时期的流动负债管理紧密地结合起来,体现了营运资金管理的目标。
营运资金管理是通过规划与控制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使企业保持良好的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控制为核心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它是现代企业理财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具体内容包括货币资金管理、短期投资管理、存货管理、短期借款管理、应收款与应付款管理等项目的管理。
1.3 营运资金管理的理念由于企业的营运资金有资金来源广、周转速度较快、变现能力强、来源渠道广和形态多样性等特点。
因此,营运资金的管理决不能是一种盲目的管理活动,而应该在一系列科学、合理的理念的指导下有序进行。
因此,在对营运资金进行管理时,应树立以下三种基本的理念。
1.3.1 风险理念风险理念是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中一项重要的指导思想。
由于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风险。
营运资金触及到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而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存在发生风险的可能性,营运资金的管理必然与风险相联系。
因此,以风险理念指导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1.3.2成本理念充分考虑成本因素也是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中重要的理念之一。
成本与风险的联系十分紧密。
如果要确保企业营运资金的风险最低,一般情况下,就必须要求企业持有较大量的流动资产和较少地使用流动负债,这就会导致企业营运资金综合成本的上升。
因此,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就是要在风险和对应的成本中寻找到它们最适合的交叉点,在充分保证企业较低的风险或者保证风险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不断降低企业一定时期营运资金的总成本。
1.3.3效益理念经济效益理念应当是指导营运资金管理的又一基本理念。
营运资金管理的效益理念与一般意义上的效益理念基本一致,即指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投入越小产出越大说明效益越好。
也就是说,企业一定时期营运资金的占有量越小,而由此所获得的收益越大,就说明营运资金的使用效益越好。
但在日常财务分析中发现,我们很难找到营运资金占有量与企业收益指标的直接联系,所以我一般采用营运资金的周转率来表示营运资金利用效益的高低。
其依据为:加速营运资金周转,可节约资金占用,在企业创造更多的收入的同时,降低企业流动资产的持有成本与流动负债的资金使用成本,其直接结果就是赚取更高的利润。
营运资金管理讲求效益,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追求效益而不顾风险,恰恰相反,营运资金管理应该先将风险降到较低的程度或者被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最大限度地追求效益。
如果我们盲目追求效益,就可能使各种风险显现,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损失,这样做法得不偿失。
因此企业建立风险防范机制也是效益理念的一种体现。
2 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现状2.1 初步树立营运资金管理的理念我国企业初步建立了营运资金管理的理念,并且设立较为独立、渠道多元的融资体系,改善部分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无目标,以及融资难的困境。
但是目前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体系和制度尚不健全,企业对于营运资金管理的目标和重要性认识不足。
有些企业奉行“现金为王”的理念,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导致现金的管理成本和机会成本上升;而且大多数民营企业没有编制现金计划,对闲置资金没有充分利用;有些小规模企业的资金使用缺少计划安排,过量购置不动产,贷款投资所占的比例较高,面临的风险也增大,它们总是尽快收回投资,很少考虑扩展规模。
2.2 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效率比较低下企业要想管理好自己的营运资金,就必须要做好营运资金的事前规划。
但现实中企业往往不重视营运资金的事前规划,认为企业不需要投入多少营运资金,企业开始经营时赊欠供应商一点材料款,赊欠工人一点工资就可以经营了,产品售出后再偿还供应商与职工,然后再赊欠供应商与职工,产品出售后再偿还,就这样一直循环下去。
很多企业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但这种企业永远也不可能做大做强。
原因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行业的赊销期限、销售价格,赊购数量与期限是由行业内无数个企业竞争决定的,个别企业只能服从,不能更改。
所以每一个企业存货占用的资金,应收账款占用的资金基本是固定的,企业不投入规定的营运资金就很难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如我国医药行业的赊销期限一般为三个月,那么医药企业的应收账款的周转率为 4 次(12÷3),假如一家医药企业的年营业额为12 亿元,假如不考虑利润因素,则该企业应收账款应占用的资金为 3 亿元(12 亿元÷4),如果这家医药企业不投入 3 亿元的应收账款营运资金,它就无法取得12 亿元的营业收入。
现实中很多企业在投资新项目时,只测算固定资产投资额,不考虑配套的营运资金,等项目建成投产后发现企业还缺乏相应的营运资金。
新项目不是不能及时投产,就是不能满负荷运转,更有甚者直到项目已被市场所淘汰,还没有开始运转。
营运资金投资额与固定资产投资额相比较而言确实金额较小,但是金额小并不表示它不重要,它是投资项目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离开它投资项目就是无法运转。
现实中企业对营运资金的管理还有一种凑合的管理思想,总认为营运资金是一种短期需要资金,需要时临时挪借一点。
这个项目需要资金了,先从那个项目上挪用一点,那个项目需要资金再从这个项目上挪用一点,如果哪个项目也挪不动了,就干脆推迟营运资金的开支,如果实在无法推迟,就高价筹集一点资金。
总是这样应付了今天,不管明天。
2.3 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观念低下现实中有很多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制度很健全,营运资金的管理人员素质也很高,但是营运资金就是管不好。
为什么呢?其实只注重营运资金自身的管理是不够的,也是不可能把营运资金管好的。
营运资金的收支是在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企业的经营活动不顺畅时,营运资金的流动也肯定是不顺畅的。
如企业销售的产品已经落令过时,难以售出,即使售出也难以及时将款项收回来时,企业的营运资金的运营就肯定会出问题。
要管好营运资金,首先就要管好影响营运资金的因素,如市场的开拓、产品的开发、营销网络的建设、诚信企业文化的建设等。
企业产品开发好了,市场销路打开了,经销商会不请自到。
由于你的产品销路好,经销商有利可图,经销商手里提着现金往你的企业里送,企业还会愁货款的回收吗?企业还要愁自己的营运资金管理吗?正是由于企业不注重营运资金的影响因素分析管理,现实中很多企业在营运资金管理中走了不少的弯路。
企业的货款收不回来,制定了很多货款回收的激励政策,并对相关的货款回收人员制定大量的货款回收任务,完不成任务的进行处罚。
结果货款也没收回来,员工的积极性也“罚”没了。
真是越管越乱,越管营运资金越紧张。
2.4 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结构上尚合理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中不怕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只怕发现问题后不解决问题,导致问题越来越大,最后发展到无法收拾的局面。
现实中很多企业也积极检查营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发现的问题往往要在整个企业内通报批评,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有时甚至是重罚,以引起相关责任人的重视,杜绝同类问题再次发生。
但往往该类问题下次照常发生,不是相关责任人不重视该类问题,而是企业没有找到引起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没有对症下药,只是被问题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以罚代管。
企业发生营运资金管理问题后本应认真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对找到的直接原因再进一步分析,分析它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以此类推层层深入,直到找到导致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然后再以根本原因为切入点采取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透过问题的表面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但现实中企业的领导人很难做到这一点,往往是问题出现在哪个部门,就处罚哪个部门的相关人员,根本不问他们有没有责任,下级人员只能听从,不得申辩。
发现问题后处罚相关人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处罚而处罚,不明原因的处罚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还会导致问题进一步恶化。
现在很多企业的资金管理制度变成了罚款制度,制度的所有条款都与罚款联系在一起。
制定这样制度的目的是为了预防问题的发生,但制度的很多罚款条款是莫名其妙的,根本不可能预防问题的发生,因为很多处罚条款是预防问题发生的可能条件,而不是预防问题发生的必然条件。
在营运资金管理领域经常发生现金被贪污、挪用,下级私设小金库,下级截留应上交上级资金等问题。
企业发现这类问题后不是认真分析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而是以处罚代替。
其实问题根本没有解决,只是把问题暂时隐藏起来,等到问题堆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损伤。
3 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传统的营运资金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为实际管理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帮助,也是本文研究问题的基础,为了能进一步开拓研究思路和方法,在这一章中我们在充分肯定传统营运资金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对其存在的一些不足进行说明,并由此展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