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案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案

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 (1)三、危险源识别与监控 (2)四、安全技术设计 (3)五、施工要求 (9)六、质量检查与验收 (11)七、安全管理 (12)八、应急预案 (14)九、附件 (18)一、编制依据1.1 “东胜区西郊绿地管理用房”施工图纸;1.2 《建筑施工模板及作业平台钢管支架构造安全技术规范》DB45/T618-20091.3 《施工组织设计》;1.4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1.5《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1.6《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162-2008)1.7《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1.8《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1.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1.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1.11《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1.12已通过建设部认可发行的计算软件:PKPM专业计算软件。

二、工程概况2.1西郊绿地管理房工程位于东胜区植物园农业体验园建筑面积约1000 平方米。

本工程是由河南民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建设,框架结构,两层,总建筑高度为16米。

2.2设计概况:本工程楼层高度大部分在8米以内,只有在5~8/C~G轴间,地上1层和坡屋顶在该区域内中空,在该区域内楼层模板施工模板支撑高度为8-11米左右。

西郊绿地管理房工程层高表根据施工蓝图要求,本工程梁截面大小见下表所示。

其中有截面700×350、650×300、其余梁我们将以300×650对其余梁进行验算。

2.3方案属性判断2.3.1、板荷载计算(1)静荷载为钢筋混凝土楼板和模板面板的自重(kN/m):q1:25×0.12×1+0.35×1 =3.35kN/m;(2)活荷载为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kN/m):q2:2.5×1= 2.5 kN/m;(3)施工面荷载总和:q 1+q2=5.85kN/m﹤20 kN/m根据楼层高度判断,普通楼层模板施工大于5米小于8米是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在5~8/C~G轴间,地上1层和顶层在该区域内中空,在该区域内楼层模板施工模板支撑高度为11米左右,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需要进行专家论证。

2.3.2、350×700梁荷载计算(1)新浇混凝土及钢筋荷载设计值:q1:(24.00+1.50)×0.35×0.7=6.0025kN/m;(2)模板结构自重荷载设计值:q2:0.30×1.50=0.450kN/m;(3)施工荷载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q3:(2.00+2.00)×1.00=4.00kN/m;(4)施工线荷载总和:q 1+q2+q3=10.4525kN/m﹤20 kN/m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三、危险源识别与监控3.1、危险源分类(1)跨架;(2)火灾;(3)物体打击;(4)高空坠落;(5)机械伤害;(6)触电3.2、危险源的监控3.2.1跨架监控①支撑体系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施工,施工前技术负责人和安全员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②混凝土浇筑施工时,确保模板支架施工过程中均衡受载,采用由中部向两边扩展的浇筑方式;③实际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对出现的超过最大荷载及时采取措施,严格控制钢筋等材料或杂物堆放在支架上方;④砼浇筑过程中,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解决。

3.2.2火灾监控①严禁在施工现场吸烟和乱丢烟头;②每天收工时及时清理好锯末和木屑,不在现场留下任何火灾隐患。

3.2.3物体打击监控在施工时不随意往下抛物,材料上下利用塔吊运输。

3.3.4高空坠落监控①高处临空作业时,上岗操作人员佩戴安全带;②操作人员不穿硬底鞋以防打滑;③严禁酒后施工作业。

3.2.5机械伤害监控①严格按照机械操作规程进行操作;②施工机械严格进行定期保养,防止机械带病作业。

3.2.6触电监控①施工现场用电严格按照“一箱一漏,一机一闸”的要求进行布线,严禁出现乱拉乱接和一闸多用的现象;②经常检查施工电缆,接头有线裸露或有破损的地方及时重新包扎密实。

四、安全技术设计4.1一般规定:本模板支架体系采用胶合板大板模板钢管支架体系。

4.1.1、本方案实施完成前保留下层模板支架体系,以便符合模板方案实施荷载的传递。

4.1.2、在属于超高体系(模板支设高度大于8米)需架体抱柱连接:先浇筑墙、柱混凝土,待砼强度达75%以上后抱柱。

4.1.3、工程模板:采用2440×1220×13胶合板。

立杆、水平杆、剪刀撑、托梁:采用48×3.0规格钢管。

4.1.4、模板背楞:采用40×70规格杉木方木条,强度等级:抗弯强度fm≥11N/mm2,顺纹抗拉强度ft≥7N/mm2,顺纹抗剪强度fv≥1.3N/mm2,弹性模量E=1.0*10000N/mm2,截面抵抗距W=67690mm3,截面惯性距I=321520mm4。

4.1.5、模板龙骨:次龙骨采用40×70规格杉木方条,主龙骨采用Ф48×3.0钢管。

Ф48×3.0钢管:截面积A=424mm2,弹性模量E=2.06*100000N/mm2,截面抵抗距W=4490mm3。

4.1.6、直角回转扣件:取8.0KN/扣。

4.1.7、穿梁螺杆:Φ12全丝高强螺杆。

4.2构造体系要求4.2.1、模板支撑架见附图。

(1)普通楼层模板:板底部方木条间距为250mm,钢管支撑间距为900mm,钢管支撑平面布置为900㎜*900㎜,步距1500,扫地杆离地面200mm,剪刀撑每间距4跨横竖设置,钢管规格采用48×3.0。

(2)350×700梁模板:梁侧模板竖向采用方木条背楞,间距300,主龙骨采用钢管,(2)300×650梁模板:(同上)(3)300×500梁模板:(同上)(4)当梁高H<700mm时,梁下立杆纵向间距600mm,横向间距1200mm,梁模采用梁侧包梁底,梁底木枋采用50×90mm,按间距200mm;梁侧木枋按间距300mm 布置,梁侧中部加设模板斜撑,间距600mm;(5)当梁高700mm≤H<1000mm,梁下立杆纵向间距600mm,横向间距600mm,梁模采用梁侧包梁底,梁底木枋采用50×90mm,按间距200mm 布置;梁侧背枋间距300mm,梁中部加设双肢钢管围檩一道,加设M12高强螺杆间距600m(7)5~8/C~G轴间顶层楼板模板,见下图4.2.2、模板要求(1)技术性能符合相关质量验收标准。

(2)外观质量检查标准:通过观察检验,任意部位不得有腐蚀、霉斑、鼓泡,板边不缺损、起毛。

(3)规格尺寸标准①长度检测方法:用钢卷尺在距板边20mm处,长短边分别测3点、1点,取8点平均值;各测点与平均值差为偏差。

②宽度检测方法:用钢卷尺在距板边100mm处,分别测量每张板长、宽各2点,取平均值。

③角线差检测方法: 用钢卷尺测量两对角线差。

④翘曲度检测方法:用钢直尺量对角线长度,并用楔形塞尺量钢直尺与板面间最大弦高,后者与前者的比值为翘曲度。

4.3、支架要求(1)立杆:立杆直接支承在下层钢筋混凝土楼面上18mm厚模板(2)纵、横向水平杆:沿高度方向设置4道纵、横向水平杆(含扫地杆),下道扫地杆距底200 mm,步距为1400 mm,从板底往下200处设置扫顶杆,设置在立杆内侧,长度设计3跨以上,接长采用搭接,两根相邻横向水平杆的接头在不同的步或跨内错开搭接,并且在不同步或不同跨内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大于500mm设置,各接头中心至最近点的距离小于步距的1/3。

(3)剪刀撑的设置要求:①沿支架体系周边,全高全长全立面设置竖直剪刀撑,且在梁两侧设置坚向剪刀撑,沿梁长方向满设。

②支架体系内部,沿纵、横向每隔3600mm全高全长设置竖直剪刀撑。

③沿扫地杆、封顶杆、次顶杆全平面,纵、横向设置水平剪刀撑。

④剪刀撑按倾角45度搭设,水平和竖直剪刀撑的接长均采用搭接接长,搭接长度为1000mm,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剪刀撑斜杆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立杆上。

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150mm。

(4)支架体系水平连接固定要求:本层竖向结构主要为框架柱设计,所以支架体系水平连接采用抱柱连接固定,水平向沿每根框架柱均设置,高度方向于第二步水平和封顶杆设置。

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要求,连接件尽量靠近主节点设置,并且偏离主节点要小于300mm。

(5)扣件要求:扣件螺栓拧紧力矩范围45-60N.m,主节点处固定纵、横向水平杆、剪刀撑等用的直角扣件、旋转扣件的中心点的相互距离≤150mm。

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的长度≥100mm。

对接扣件开口朝上或朝内。

4.4、模板制作要求(1)模板制作时电锯切割用小直径合金锯片,保证模板切割质量。

(2)模板切割时,事先计算好切割模数,防止材料浪费,对于拼接的小块板采用零星小块材料拼接。

(3)梁、柱模板制作统一按施工图设计柱号、梁号分类编号制作,模板下料前先计算好模数,弹好墨线再进行切割制作。

(4)制作好的梁柱模板按顺序编号,堆放整齐,以防变形。

(5)配制柱、梁底、梁侧、方木背楞时按规定的间距制作,防止过大,模板刚度不够产生侧位变形和整体不稳定。

4.5设计计算(附后)五、施工要求5.1、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本模板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实施前,由项目部技术人员对施工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

(2)物质准备①材料准备:根据材料分析和施工进度要求,编制材料需要量计划,确定材料堆放场地及组织运输。

(3)计划工期本方案计划实施工期15天。

(4)劳动组织准备①组织机构保障施工员3人:主要负责模板及支架搭设、拆除的技术指导;安全员1人:主要负责模板及支架的安全管理工作;其他配合人员10人:主要负责协助塔吊机操作人员进行模板、钢管、扣件的运输和材料试验等工作。

(5)施工场外协调①材料加工和定货。

②施工机具订购组织。

5.2、模板安装要求(1)梁平台模板安装①安装工艺流程:复核梁底标高→校正轴线位置→搭设梁模支架→检查预组拼底、侧模尺寸,对角线平直度拼缝等→底模拼装就位固定→侧模拼装就位并与底模连接→检查梁模接口平直→模板检查。

②梁模板安装,先按照测量给定的轴线、标高,标到支架钢管上,后按标线通线进行安装,跨度>4000mm的梁底模均按1/1000-1/3000进行起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