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肾脏的功能

肾脏的功能

肾脏的功能肾藏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主生长发育升值和血液代谢集体的生长从旺盛到衰退都与肾中精气相关肾中精气的盛衰有直接影响皮肤的健美一些面色较黑的损美性疾患大多和肾精亏损有关这正与中医五色与五脏中肾主黑色的论述相吻合。

肾脏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形成尿液。

要知道尿液是如何形成的,首先要知道肾小球的结构。

(肾门处的动脉进人肾实质后,经分枝逐渐分成许多细小动脉,然后与肾小球相连。

)用显微镜看肾小球,它是一个由很多很细的血管即毛细血管组成的。

再用电镜看这些毛细血管,它上面有许多孔洞,就像筛网一样。

当血流经过肾动脉,进入肾小球时,体积大的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蛋白质等,因不能通过这些筛孔,所以仍留在血管内,重新返回体内;而体积小的成分,如水分、钠、氯、尿素、糖等,就通过这些筛孔滤出,流进肾小管内,此时滤出的液体叫作原尿。

原尿里面含有许多营养成分,如糖、氨基酸等。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这些营养成分就被全部重新吸收入体内,水分99%也被吸收,此时只剩余机体的代谢废物和很少的水分,它们就形成了尿液。

尿液进入肾盂后,再经过输尿管流入膀胱,当潴留到一定量时,就被排出体外。

人体每个肾脏约有130万个肾小球,它每天滤出原尿180升,形成尿液1.8升。

这里面含有机体代谢的全部废物。

肾脏还有一种重要的功能,就是内分泌功能。

所谓内分泌功能,就是肾脏合成分泌一些物质,起调节机体功能的作用。

如(1)促红细胞生成素,由肾脏合成后,刺激骨髓造血,产生红细胞。

肾脏有重病时,不能合成,就会贫血。

(2)活性维生素D3,肾脏合成后,就进入肠管,可使肠管吸收钙增多,人体骨骼会更加强壮;肾脏有病变时,不能合成,小儿会产生佝偻病,成人骨骼会变软弱,甚至疼痛、骨折。

(3)前列腺素:肾脏是合成前列腺素的主要脏器之一。

可分为二类,一类有扩张血管作用,另一类则可引起血管收缩。

此外,肾脏也是多种内分泌物质的分解灭活场所。

如胰岛素、甲状旁腺激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降钙素等许多激素,均可被近曲小管细胞灭活,从而参与了激素代谢的调节。

肾脏的功能(1)肾脏的排尿功能用显微镜看肾小球,由很多很细的毛细血管组成的,用电镜看这些毛细血管,上面有许多孔洞,就象筛网一样。

当血流经过肾动脉,进入肾小球时,体积大的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蛋白质(分子量比血红蛋白大的蛋白质)等,因不能通过这些筛孔,仍留在血管内,重新返回体内;而体积小的成分,如钠、钾、氯、尿素、糖等,随水分通过这些筛孔滤出,滤至肾小囊腔内,此时滤出的液体称作原尿。

原尿中含有许多营养成分,当流经肾小管时,这些营养成分被重新吸收入体内,如葡萄糖全部重吸收,水(99%)、钠、钾、氯、碳酸氢盐等大部分重吸收,对机体无用或有害的物质,如尿素、尿酸、磷酸根等只少量重吸收,肌酐全部不吸收;除重吸收外,肾小管和集合管还有分泌与排泄的功能,如尿中的氨,绝大部分由肾小管和集合管所分泌,分泌及排泄钾、氢离子,此时只剩余机体的代谢废物和很少的水分,形成了尿液。

尿液进入肾盂后,再经过输尿管流入膀胱,当潴留到一定量时,就被排出体外。

人体每个肾脏约有120万个肾小球,每天滤出原尿约180升,但每天形成尿液只有1.8升,其成分与血浆有很大差别。

肾脏的基本生理功能就是形成尿液,排泄各种水溶性物质。

其泌尿活动的生理意义,一是调控体液的容量及成份的排出,维持水(渗透压)和电解质平衡;二是排出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酸性物质,维持酸碱平衡;三是排泄体内的废物、毒物和药物。

而且可随着机体的不同情况而改变尿量和尿中物质的排出量。

因此,肾脏已不再被认为是单纯的排泄器官,而是机体内环境调节系统甚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①肾脏排泄代谢废物为维持正常的排泄功能,肾血流量一般保持在恒定范围内,肾血流量约占全身血流量的1/4~1/5左右,肾小球滤过率约125mL/min。

肾脏有自身调节功能,通过管球反馈、肾神经及血管活性物质等环节调节肾血浆流量,使肾小球滤过率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肾小球滤过率受毛细血管内压、肾血浆流量、动脉血白蛋白浓度及滤过膜的通透系数的影响,当血压过低,肾血浆流量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或通透系数下降时,肾小球滤过率显著降低或停止。

肾小球滤过膜对大分子物质具有屏障作用,滤过膜的屏障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机械性屏障,与滤过膜上的孔径大小及构型有关;二是电荷屏障,肾小球滤过膜带负电荷,可以阻止带负电荷的白蛋白滤出。

在某些病理状态下,滤过膜上的负电荷消失,使大量白蛋白经滤过膜滤出,形成蛋白尿。

尿素、肌酸、肌酐为主要含氮代谢产物,由肾小球滤过排泄;而马尿酸、苯甲酸以及各种胺类等有机酸则经过肾小管排泄,主要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向管腔内分泌的途径来排泄代谢废物,以肾小管近端排泄为主。

除排泄有机酸外,还分泌排出许多进入体内的药物及毒物,如酚红、对氨马尿酸、庆大霉素、青霉素类、头孢霉素类等也从近端肾小管排出。

药物若与蛋白质结合,则可通过肾小球滤过而排出。

②肾脏调节体内水和渗透压平衡肾脏具有强大的根据机体需要调节水排泄的能力,以维持体液渗透浓度的稳定。

从肾小球滤出的水分近80%在近端小管及髓袢降支被重吸收。

这部分水的重吸收与溶质的重吸收有关,钠自小管腔面的吸收为被动的,它伴随与氢离子交换,葡萄糖、氨基酸及磷酸盐的吸收则以弥散形式进入细胞,而在细胞基侧膜有Na+、K+-ATP酶,主动将钠泵入细胞间液,以保持细胞内钠平衡。

肾对尿液的稀释浓缩主要发生在集合管。

滤液进入髓袢后,通过逆流倍增机制而被浓缩。

肾脏自皮质到髓质,组织间液的渗透浓度逐渐升高,到肾乳突处最高。

髓袢各段通透性不同,髓袢降支对水容易透过,尿素较难,而氯化钠则极少能渗透,故水分不断向组织间透出,管腔内氯化钠浓度不断升高;而髓袢升支细段则对钠离子有高度通透性,对尿素有中度通透性,但水则不易透过。

因此在升支管腔中,钠浓度逐渐降低,而尿素浓度则有升高。

总之,调节人体水及渗透压平衡的部位主要在肾小管,只有在肾功能严重衰退,滤过率极度减少时,肾小球也可影响水的排泄。

影响肾稀释浓缩机能的因素很多,如抗利尿激素、慢性肾功能不全、利尿剂等。

③肾脏对钠、钾、氯的排泄及调节肾脏是钠、钾、氯的主要排泄场所。

在体液中,钠离子是细胞外液中最主要的电解质,钾离子是细胞内液中最主要的电解质。

钠、钾、氯的排泄直接关系到体内这些离子的相对平衡,对维持正常体液的体液量、渗透压以及酸碱平衡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尿钠是通过肾脏的滤过和重吸收作用后排出体外的。

正常人,血浆的钠离子浓度为135~145mmol/L,绝大部分是以氯化钠的形式存在,其次是碳酸氢钠等。

肾小球滤过率一般为180L/24h(125ml/min),而每日排出的钠离子仅3~5g,99%以上的钠离子被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其中大部分在近曲小管中重吸收,其余为髓袢升支、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

钠的排泄受以下多种因素的影响:①肾小球滤过率与球管平衡。

每单位时间从肾小球滤过的钠离子量,对尿钠的排出具有重要影响。

近端小管重吸收钠离子的量随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而变化。

②肾上腺皮质激素有保钠作用,其中,以醛固酮的作用为最强,醛固酮增多可导致水钠潴留。

③肾动脉压或肾静脉压增加可使钠的重吸收减少。

正常人血清钾浓度为3.5~5.5mmol/L,每日从尿排出1.2~3.2g,肾脏保留钾的能力不如钠。

血清钾几乎全部要从肾小球滤过,其中98%左右在近曲小管重吸收,小部分在髓袢吸收。

肾脏排泄钾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钾平衡。

正常人摄入钾盐增加时,尿钾排出也增加。

②肾小管细胞内钾的浓度。

当肾小管细胞内钾离子浓度增加时,远曲小管对钾的重吸收减少,尿钾的排出增加;反之,则尿钾排出减少。

③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中钠离子的含量。

远曲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增加时,钾的分泌量即增加。

④醛固酮的影响。

当血清钾离子浓度升高时,可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从而使钾排泄增加,使钾离子浓度恢复正常。

这对维持正常血钾浓度具有重要意义。

正常人血浆中氯离子的浓度约为98~108mmol/L,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细胞内液的氯离子浓度只有1mmol/L,血液中氯几乎都以氯化钠的形式存在。

每日随尿滤出的氯量约为5~9g。

肾小球滤过液中的氯离子,99%在肾小管中重吸收入血,其中60%~80%在近曲小管重吸收。

由于钠在近端小管主动重吸收,引起水被动重吸收,使管腔中氯、钾离子等的浓度升高,通过扩散而被动重吸收。

因此,钠的主动重吸收直接关系着包括氯在内的钾、钙等离子的重吸收。

凡未被重吸收的氯,主要以氯化钠形式随尿排出,小部分以氯化铵由尿排出。

尿氯的排泄量,主要受摄入钠盐的影响,其次与肾小管液中的酸碱度有关,肾小管泌氢离子增加,远曲小管重吸收氯离子减少,尿中排氯增加。

综上所述,肾脏通过钠、钾、氯等排泄的调节,保持体内钾、钠、氯的正常水平,对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④肾脏在酸碱平衡中的作用人的体液有一定的酸碱度,这种酸碱平衡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基础。

人体在正常膳食情况下,体内产生大量的酸性物质和少量的碱性物质。

酸性物质主要有两大类:碳酸(挥发性酸)和固定酸(非挥发性酸)。

糖、脂类、蛋白质氧化分解产生的硫酸、磷酸、乳酸、丙酮酸等酸性物质,主要由肾脏排出体外,称为固定酸。

固定酸主要由蛋白质生成,体内生成固定酸的数量和食物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固定酸必须被中和并由肾脏排出,否则,会对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

正常情况下,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液不会引起血液pH值的显著变化,主要是由于体内有一系列的调节机制,即:①体液中的缓冲系统。

②呼吸系统。

③肾脏。

肾脏的调节作用缓慢,但能完整地调节血液pH值。

这是肾脏的重要功能之一。

机体产生的固定酸,每天约为40~60mmol氢离子,它们可以通过肾小管泌氢作用自尿中排出。

近曲小管、远曲小管、集合管细胞都可以泌氢。

肾小管在排出酸性尿时,通过氢离子--钠离子交换,生成新的碳酸氢根离子,从而使在体液缓冲系统和呼吸系统调节机制中损失的碳酸氢根离子得到补充。

同时,血浆氢离子浓度和二氧化碳分压的升高,均可刺激呼吸中枢,加强呼吸运动,使二氧化碳排出增多,血浆碳酸浓度下降。

由于碳酸氢根离子的补充和碳酸的减少,使血浆中碳酸氢根离子与碳酸的比值不因对固定酸的缓冲而发生明显改变,使血浆pH值保持在正常范围。

这样,肾脏通过对肾小球滤过的碳酸氢盐的重吸收和生成新的碳酸氢盐,从而使细胞外液中的碳酸氢盐的浓度保持稳定,以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

此外肾脏的泌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重吸收功能受动脉血的二氧化碳分压、血钾浓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原发性代谢性酸中毒或碱中毒的形成,主要与呼吸运动和肾脏活动有关,其中肾脏起着更大的作用。

(2)肾脏的内分泌功能肾脏还有另一种重要功能,肾脏能产生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即兼有一些内分泌功能,这些物质对机体生理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