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肾脏基本功能

肾脏基本功能


K+的重吸收
肾小球滤过的K+,67%左右在近球小管重吸收 回血,而尿中的K+主要是由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 泌的。有人认为,近球小管对K+的重吸收是一个 主动转运过程。小管液中钾浓度为4mmol/L,大 大低于细胞内K+浓度(150mmol/L)。因此在管腔 膜处K+重吸收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管腔膜K+主 动重吸收的机制尚不清楚。
物质通过小管上皮细胞的转运
主动转运是指溶质逆电化学梯度通过肾小管上皮 细胞的过程。主动转运需要消耗能量,根据主动 转运过程中能量来源的不同,分为原发性主动转 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
近端小管中物质的转 运
Na+、CI-和水的重吸收 HCO3-重吸收与H+的分泌 K+的重吸收 葡萄糖重吸收 其他物质的重吸收和分泌
血液透析基本原理
血液透析基本原理
由Fick定律得出的几个结论(指导临床):
透析过程的溶质传质阻力主要在血液一侧。 因此,增加血液流率,改进血液侧流动状态,有助 于降低血液侧传质阻力,既可以在不改变透析器的 情况下提高透析效率,缩短透析时间。使用高流量 透析器,由于血流速率高,则更利于缩短透析时间,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与效果。
葡萄糖重吸收
肾小球滤过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与血糖浓 度相同,但尿中几乎不含葡萄糖,这说明葡 萄糖全部被重吸收入血。微穿刺实验表明, 重吸收葡萄糖的部位仅限于近球小管,尤其 是在近球小管前半段,其他各段肾小管都没 有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因此,如果在近球 小管以后的小管液中仍含有葡萄糖,则尿中 将出现葡萄糖。
由此可见,滤过平衡越靠近入球小动脉 端,有效滤过的毛细血管长度就越短,有 效滤过压和面积就越小,肾小球滤过率就 低。 相反,滤过平衡越靠近出球小动脉端, 有效滤过的毛细血管长度越长,有效滤过 压和滤过面积就越大,肾小球滤过率就越 高。如果达不到滤过平衡,全段毛细血管 都有滤过作用。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这种溶质趋于均一的弥散现象的 运动定律,遵循物理学上的Fick定律: Ji=DiA×(△Ci/△x)△x-0=DiAdCi/dx Fick定律描述了在某距离(dx)内,溶质i 的弥散通量Ji与弥散面积A及浓度 Ci 成 正比;Ji 的方向与浓度梯度方向相反, 即溶质的传递方向由高浓度方向向低 浓度方向迁移。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
髓袢中的物质转运
近球小管液流经髓袢过程中, 约20%的Na+、CI-、和K+等物质被 进一步重吸收。 髓袢升支粗段的NaCl重吸收 在尿液稀释和浓缩机制中具有重 要意义。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
髓袢升支 粗段继发性主 动吸收CI-的 示意图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
远端小管和集合管中的物质转运
血液透析基本原理
血液透析基本原理
一、弥散与透析
溶质溶于溶剂形成溶液是一个溶质均匀 分散到溶剂中的过程。只要溶质在溶剂中的 浓度分布不均一,即存在浓度梯度,溶质分 子与溶剂分子的热运动就会使溶质分子在溶 剂中分散趋于均匀。这种分子热运动产生的 物质迁移现象 称为弥散(diffusion)
血液透析基本原理
血液透析基本原理
半透膜的传质阻力与膜的厚度正相关。降低透 析器空心纤维的厚度,有利于提高透析效率和缩短透 析时间。
血液中溶质i的浓度与透析液中溶质i的浓度相 差越大,即浓度梯度越大,则利于提高透析效率缩短 透析时间。 ④膜面积影响透析效率,相同条件下膜面积越 大则透析效率越高,透析时间可以缩短。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滤 过 膜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内层是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 内皮细胞有上许多直径50-100nm的 小孔,称为窗孔,它可防止血细胞 通过,但对血浆蛋白的滤过可能不 起阻留作用。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中间层是非细胞性的基膜,是滤过膜 的主要滤过屏障。基膜是由水合凝胶构成 的微纤维网结构,水和部分溶质可以通过 微纤维网的网孔。有人把分离的基膜经特 殊染色证明有4-8nm的多角形网孔。微纤 维网孔的大小可能决定着分子大小不同的 溶质何者可以滤过。
HCO3-在血浆中以钠盐(NaHCO3) 的形式存在,滤过中的NaHCO3滤 入囊腔进入肾小管后可解离成Na+ 和HCO3-。通过Na+ -H+交换,H+由 细胞内分泌到小管液中,Na+进入 细胞内,并与细胞内的HCO3一起被 转运回血。由于小管液中的HCO3不 易通过管腔膜,它与分泌的H+结 合生成H2CO3,在碳酸酐酶作用下, H2CO2迅速分解为CO2和水。CO2是 高度脂溶性物质,能迅速通过管 腔膜进入细胞内,在碳酸酐酶作 用下,进入细胞内的CO2与H2O结 合生成H2CO3。H2CO3又解离成H+ 和HCO3。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
有球 有 效 滤 过 压
=
肾 小 球 毛 细 血 管 压
囊 内 液 胶 体 渗 透 压
-
血 浆 胶 体 渗 透 压
+
肾 小 囊 内 压
+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由于肾小囊内的滤过液中蛋白质浓度 较低,其胶体渗透压可忽力略不计。因此,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是滤出的唯一动力, 而血浆胶渗透压和囊内压则是滤出的阻力。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 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外层是肾小囊的上皮细胞。上皮细胞 具有足突,相互交错的足突之间形成裂隙。 裂隙上有一层滤过裂隙膜,膜上有直径414nm的孔它是滤过的最后一道屏障。通过 内、中两层的物质最后将经裂隙膜滤出, 裂隙膜在超滤作用中也很重要。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滤过膜各层含有许多带负电荷的物 质,主要为糖蛋白。这些带负电荷的物 质排斥带带负电荷的血浆蛋白,限制它 们的滤过。 肾在病理情况下,滤过膜上带负电 荷的糖蛋白减少或消失,就会导致带负 电荷的血浆蛋白滤过量比正常时明显增 加,从而出现蛋白尿。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
一、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方式 肾 小 分泌: 管 上皮细胞将 重吸收: 和 本身产生的 是指物质 集 物质或血液 从肾小管 合 中的物质转 液中转运 管 运至肾小管 至血液中 的 腔 转 运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
被动转运是指溶质顺电化学梯度通过肾小管上皮细 胞的过程。水的渗透压之差是水的转运动力。水从 渗透压低一侧通过细胞膜进入渗透压高一侧。
其他物质的重吸收和分泌
小管液中的氨基酸的重吸收与葡萄糖的重吸 收机制相同,也与Na+同向转运。但是,转运葡萄 糖的和转运氨基酸的同向转运体可能不同,也就 是说同向转运体具有特异性。此外,HPO4-2、SO4-2 的重吸收也与Na+同向转运而进行。正常时进入滤 液中的微量蛋白质则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吞饮作 用而被重吸收。 体内代谢产物和进入体内的某些物质如青霉 素、酚红,大部分的利尿药等,由于与血浆中蛋 白结合而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它们均在近球小 管被主动分泌到小管液中而排出体外。
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大约12%滤过 的Na+和CI-,分泌不同量的K+和H+,重吸收不同 量的水。水、NaCI的重吸收以及K+和H+的分泌可 根据机体的水、盐平衡状况来进行调节。如机 体缺水或缺盐时,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可增加水、 盐的重吸收;当机体水、盐过剩时,则水、盐 重吸收明显减少,水和盐从尿排出增加。因此,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和盐的转运是可被调节 的。水的重吸收主要受抗利尿激素调节,而Na+ 和K+的转运主要受醛固酮调节。
血液透析基本原理
二、对流与滤过:
滤过的定义:
用一个滤过膜将血液和滤过液分开,膜两 侧有一定的压力差,血液中的水分再负压吸 引下有血液侧对流至滤过液侧,血液中一定 分子量的溶质也随着水分的传递从血液进入 滤过液。这样一个跨膜对流传质的过程,称 为滤过。
血液透析基本原理
滤过的基本原理:
血液滤过模仿肾单位的滤过重吸收原理设计, 将患者的动脉血液引入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并与肾小 球滤过膜面积相当的半透膜滤过器中,当血液通过 滤器时,血浆内的水分就被滤出(类似肾小球滤过), 以达到清除潴留于血中过多的水分和溶质的治疗目 的。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的血浆胶体渗透压 不是固定不变的。在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 血管时,由于不断生成滤过液,血液中血 浆蛋白浓度就会逐渐增加,血浆胶体渗透 压也随之升高。因此,有效滤过压也逐渐 下降。当有效滤过压下降到零时,就达到 滤过平衡,滤过便停止了。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尿液的浓缩与稀释
尿液的浓缩与肾髓质梯度的建立、抗利尿激素 的分泌有密切关系。 在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下,低渗的 小管液从外髓集合管流向内髓集合管时水分不断的重 吸收,使小管液不断浓缩而变成高渗液。直至小管液 与肾髓质的渗透浓度相近似为止,最终形成浓缩尿,其 渗透浓度可高达1200mOsm/L。 由此可见,尿液浓缩的基本条件是肾髓质渗透梯度 的建立和抗利尿素的存在。而髓袢是渗透梯度形成的 主要结构基础,髓袢愈长则浓缩功能愈强。而尿液浓 缩的程度则与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有关。
肾脏基本生理功能
&
血液透析基本原理
肾脏的解剖结构
肾实质 肾 脏 尿液引 流管道
肾小盏 肾大盏 肾盂
肾皮质 肾髓质
肾锥体 肾乳头 肾柱
肾脏的解剖结构
肾大盏
肾单位
renal unit
肾的基本功能单位
肾小球
肾 单 位
肾小体 肾小囊 近端小管
近曲小管 髓袢降支粗段 髓袢降支细段 髓袢升支细段 髓袢升支粗段 远曲小管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 压 囊内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肾血流量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
人两肾每天生成的肾小球滤过液达 180L,而终尿仅为1.5L。这表明滤过液 中约99%的水被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 只有约1%被排出体外。 不仅如此,滤过液中的葡萄糖已全 部被肾小管重吸收回血;钠、尿素等被 不同程度地重吸收;肌酐、尿酸和K+等 还被肾小管分泌入管腔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