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高考化学(热点+题型全突破)专题1模块4热点题型三工艺流程题(含解析)

2019年高考化学(热点+题型全突破)专题1模块4热点题型三工艺流程题(含解析)

2019年高考化学(热点+题型全突破)专题1 模块4 热点题型三工艺流程题(含解析)(一)【研究规律】1.对原料进行预处理的常用方法及其作用(1)研磨——减小固体的颗粒度,增大固体与液体或气体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水浸——与水接触反应或溶解。

(3)酸浸——与酸接触反应或溶解,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

(4)灼烧——除去可燃性杂质或使原料初步转化,如从海带中提取碘时的灼烧就是为了除去可燃性杂质。

(5)煅烧——改变结构,使一些物质能溶解,并使一些杂质在高温下氧化、分解,如煅烧高岭土。

2.常用的控制反应条件的方法(1)调节溶液的pH。

常用于使某些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调节pH所需的物质一般应满足两点:①能与H+反应,使溶液pH增大;②不引入新杂质。

例如:若要除去Cu2+中混有的Fe3+,可加入CuO、Cu(OH)2、Cu2(OH)2CO3等物质来调节溶液的pH,不可加入NaOH溶液、氨水等。

(2)控制温度。

根据需要升温或降温,改变反应速率或使平衡向需要的方向移动。

(3)控制压强。

改变速率,影响平衡。

(4)使用正催化剂。

加快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需要的时间。

(5)趁热过滤。

防止某些物质降温时析出。

(6)冰水洗涤。

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并减少晶体在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

3.明确常用的提纯方法(1)水溶法:除去可溶性杂质。

(2)酸溶法:除去碱性杂质。

(3)碱溶法:除去酸性杂质。

(4)氧化剂或还原剂法:除去还原性或氧化性杂质。

(5)加热灼烧法:除去受热易分解或易挥发的杂质。

(6)调节溶液的pH法:如除去酸性含铜溶液中的Fe3+等。

4.明确常用的分离方法(1)过滤:分离难溶物和易溶物,根据特殊需要采用趁热过滤或者抽滤等方法。

(2)萃取和分液: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提取分离物质,如用CCl4或苯萃取溴水中的溴。

(3)蒸发结晶:提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溶质,如NaCl。

(4)冷却结晶:提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溶质、易水解的溶质或结晶水合物,如KNO3、FeCl3、CuCl2、CuSO4·5H2O、FeSO4·7H2O等。

(5)蒸馏或分馏:分离沸点不同且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如分离乙醇和甘油。

(6)冷却法:利用气体易液化的特点分离气体,如合成氨工业采用冷却法分离氨气与氮气、氢气。

5.物质分离、提纯的原则(1)不增:不引入新的杂质。

(2)不减:不减少被提纯物。

(3)易分离:被提纯物与杂质容易分离。

(4)易复原:被提纯的物质易恢复原来的组成状态。

6.物质分离、提纯注意事项(1)除杂试剂需过量。

(2)过量试剂需除去。

(3)除去多种杂质时要考虑加入试剂的顺序。

(4)选择最佳除杂途径。

(二)【典例剖析】典例一、【考点定位】本题以流程图的形式考查离子反应、物质分离、实验流程、实验评价、实验条件控制等。

涉及试剂的选择、溶液pH控制、硫酸亚铁性质、实验条件选择和控制等。

【2015.浙江卷】某同学采用硫铁矿焙烧取硫后的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Al2O3,不考虑其他杂质)制取七水合硫酸亚铁(FeSO4·7H2O),设计了如下流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解烧渣选用足量硫酸,试剂X选用铁粉B.固体1中一定含有SiO2,控制pH是为了使Al3+转化为Al(OH)3,进入固体 2C.从溶液2得到FeSO4·7H2O产品的过程中,须控制条件防止其氧化和分解D.若改变方案,在溶液1中直接加NaOH至过量,得到的沉淀用硫酸溶解,其溶液经结晶分离也可得到FeSO4·7H2O【答案】 D【名师点评】离子推断题的发展主要以离子反应为前提,主要考查学生在熟练掌握阴阳离子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定性推断,考查方式为离子的判断、离子间的反应方程式,在此基础上会结合相关化学量的计算,还有综合推断型,主要考查学生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综合能力,还会出现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相结合。

考查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

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综合运用能力及阅读材料接受信息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能够很好地考查考生所掌握的化学知识结构。

这道高考题为一道中高档题,能力要求较高。

典例二、【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工艺流程。

【2016届温州一模】某同学采用工业大理石(含有少量SiO2、Al2O3、Fe2O3等杂质)制取CaCl2·6H2O,设计了如下流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固体Ⅰ中含有SiO2,固体Ⅱ中含有Fe(OH)3B.使用石灰水时,要控制pH,防止固体Ⅱ中Al(OH)3转化为AlO2-C.试剂a选用盐酸,从溶液Ⅲ得到CaCl2·6H2O产品的过程中,须控制条件防止其分解D.若改变实验方案,在溶液Ⅰ中直接加氨水至沉淀完全,滤去沉淀,其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也可得到纯净CaCl2·6H2O【答案】 D【解析】SiO2难溶于盐酸,固体Ⅰ中含有SiO2;氯化铝、氯化铁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Fe(OH)3,所以固体Ⅱ中含有Fe(OH)3,故A正确; Al(OH)3可溶于强碱,使用石灰水时,要控制pH,防止固体Ⅱ中Al(OH)3转化为AlO2-,故B正确;CaCl2·6H2O易失去结晶水,所以须控制条件防止其分解,故C正确;溶液Ⅰ中直接加氨水至沉淀完全,生成氯化铵,其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不能得到纯净CaCl2·6H2O,故D错误。

典例三、【考点定位】考查铝的性质及物质制备工艺流程的知识。

【2016年高考海南卷】(8分)KAl(SO4)2·12H2O(明矾)是一种复盐,在造纸等方面应用广泛。

实验室中,采用废易拉罐(主要成分为Al,含有少量的Fe、Mg杂质)制备明矾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为尽量少引入杂质,试剂①应选用___(填标号)。

A.HCl溶液 B.H2SO4溶液 C.氨水 D.NaOH溶液(2)易拉罐溶解过程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沉淀B的化学式为________;将少量明矾溶于水,溶液呈弱酸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

(4)已知:K w=1.0×10-14,Al(OH)3AlO2-+H++H2O K=2.0×10-13。

Al(OH)3溶于NaOH溶液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_________。

【答案】(8分)(1)d (2分)(2)2Al+2NaOH+2H2O==2NaAlO2+3H2↑ (2分)(3)Al(OH)3 Al3+水解,使溶液中H+浓度增大 (每空1分,共2分)(4)20 (2分)知识升华二、【考点定位】考查物质制备工艺流程图分析【2016年高考新课标Ⅲ卷】(14分)以硅藻土为载体的五氧化二钒(V2O5)是接触法生成硫酸的催化剂。

从废钒催化剂中回收V2O5既避免污染环境又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

废钒催化剂的主要成分为:物质V2O5V2O4K2SO4SiO2Fe2O3Al2O3质量分数/% 2.2~2.9 2.8~3.1 22~28 60~65 1~2 <1以下是一种废钒催化剂回收工艺路线:回答下列问题:(1)“酸浸”时V2O5转化为V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同时V2O4转成VO2+。

“废渣1”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

(2)“氧化”中欲使 3 mol的VO2+变为VO2+,则需要氧化剂KClO3至少为______mol。

(3)“中和”作用之一是使钒以V4O124-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废渣2”中含有_______。

(4)“离子交换”和“洗脱”可简单表示为:4ROH+ V4O124- R4V4O12+4OH-(以ROH为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

为了提高洗脱效率,淋洗液应该呈_____性(填“酸”“碱”“中”)。

(5)“流出液”中阳离子最多的是________。

(6)“沉钒”得到偏钒酸铵(NH4VO3)沉淀,写出“煅烧”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答案】(1)V2O5+2H+=2VO2++H2O;SiO2;(2)0.5;(3)Fe(OH)3、Al(OH)3;(4)碱;(5)K+;(6)2NH4VO3高温V2O5+H2O+2NH3↑。

【名师点睛】1.解题思路解题技巧与方法总结:化学工艺流程题主要包括物质的制备和提纯两大类型,主要考查化工生产条件的控制;化学实验操作及化工流程的设计与评价;金属、非金属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与转化;关于化工生产的相关计算。

(1)物质制备类化工生产流程题的解题策略:明确原始物质及目标物质,分析题目信息(如原料成分、产品成分、某种新物质的性质及相关反应等),进而分析每个生产环节所发生的反应和操作目的;明确流程“原料→对原料的预处理→核心化学反应→产品的提纯分离→目标产物”中箭头进入的是投料(反应物),箭头出去的是生成物(包括主产物和副产物),返回的箭头一般是被循环利用的物质;熟悉常用的与化工生产相关的操作方法及其作用。

(2)提纯类化工生产流程题的解题策略:明确原料中含有的杂质和目标物质;阅读流程图,明确提纯的流程;明确提纯的方法:水溶法、酸溶法、碱溶法、氧化或还原法、加热灼烧法、调节溶液的pH法、杂质转化法、吸收洗涤法、加热升华法等;明确常用的分离方法:过滤、萃取和分液、蒸发结晶、冷却结晶、蒸馏或分馏、冷却法等;同时还要注意物质分离、提纯的原则及注意事项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