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

关于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

关于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作者:马德龙来源:《科学之友》2010年第06期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企业的成本意识有所加强,但成本管理松弛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变。

因此强化企业成本管理,建立成本管理良性循环机制,对于增强企业自我发展的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推进当前的国企改革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成本管理;现状分析;对策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06-0067-03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基本法则,企业如果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苦练内功,千方百计地采取措施降低成本,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进行生产经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深化成本管理已势在必行。

现代企业的成本管理越来越被企业重视,对企业成本的控制已经成了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

因此对成本的管理必须有系统的规划,而其内容并不仅仅是孤立地降低成本,而应该是包括财务成本管理、生产成本管理和组织成本管理在内的一种全面的成本管理,是一系列的管理行为。

1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开展得比较晚,没有形成严谨并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而且思维保守,没有与时俱进,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几乎还只限于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计划、核算和分析,而没有拓展到技术领域和流通领域,缺乏对产品生产价值链的成本核算与分析。

这也就使得我国的企业成本管理显得较为陈旧,带有滞后性,不能使企业的成本在最大限度的范围内实现减少,这明显阻碍了我国企业自身的发展,以及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1.1对成本管理认识不足,具有盲目性长期受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往往只注重生产成本的管理,而对企业的供应与销售环节则考虑得不多,只考察产品的制造成本会造成企业投资、生产决策的严重失误。

从成本动因的角度考虑,企业的任何一种产品从引进到获利,其成本绝不能仅仅理解为制造成本,而是贯穿产品生命周期的全部成本发生。

与此相适应,成本管理的内涵也应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资本成本、服务成本、产权成本、环境成本等。

一直以来,企业都认为成本管理就是降低成本,节约成本,于是一味地追求降低成本,正是因为对成本管理认识不足,盲目追从,才导致企业内部管理不善,面临危机。

1.2企业成本管理重心偏移,未能真正意识到企业是成本管理的主体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自身壮大发展的主要途径。

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是实现成本管理的动力,只有企业自己意识到成本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企业内部经营管理顺利进行的重要步骤之一,没有对成本的管理进行系统化的改造,就不能为企业的整个管理流程制造源泉式的推动力,这样企业的成本管理才能真正的管理到实处,为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提供内在的支持。

但是目前在我国,有些企业并未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成本管理侧重于宏观需要,忽略成本管理对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成本管理仅限于国家颁布的财务法规中有关成本条例的遵守和执行上。

从宏观上意识到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是必须的,但是这只是外因,而影响企业自身发展的主要是内因,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就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部需要,也是促成企业重视成本管理的内在力量。

因此,对成本管理的认识还必须在宏观的基础上,着眼于企业内部的微观需要。

1.3企业的成本管理缺乏市场观念成本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综合体现,是企业内部投入和产出的对比关系。

低成本意味着以较少的资源投入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因而会使企业得到更多更大利润的机会。

当前市场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成本的竞争,谁控制好生产经营的成本,谁就能在市场上取得价格优势,从而扩大营业额,为企业增值。

这就意味着高效率,但未必就是高效益,成本的减少,只是投入的减少,还不能等于收入的增加,两者不一定是正比关系。

我国许多企业按照成本习性划分和核算产品成本,通过提高产量降低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成本。

这种做法导致企业不管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如何,片面地通过提高产量来降低产品成本,通过存货的积压,将生产过程发生的成本转移或隐藏于存货,提高短期利润。

1.4过分依赖现有的成本会计系统当前企业全面的成本管理,在现代化制造的环境下,直接的人工成本比例大大下降,制造费用所占比例大幅度上升,继续使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趋势,也不能真正的反应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如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小的直接人工成本去分配占有比重越来越大的制造费用;分配越来越多与工时不相关的作业费用;忽略不同批量产品实际耗费的差异。

使用传统成本核算法将导致产品成本信息的严重扭曲,使企业错误地选择产品经营方向,不能真正的降低企业的成本。

2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主要问题的成因2.1市场经济秩序不健全,市场竞争不公平不健全的市场经济秩序和不公平的市场竞争,削弱了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外在压力和内在积极性。

在大部分企业进入市场经济轨道,成为竞争性企业的同时,还存在具有计划经济性质的垄断性企业(如邮电、银行、电力)。

这些垄断性企业不依靠降低成本仅依靠垄断就能获得高效益,甚至只是通过提高价格来实现成本的降低,这样企业就很难从依靠正常的市场手段,通过成本的有效管理来实现生产经营成本的降低,企业失去主动降低成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这就对行业内较弱小的企业造成冲击,造成市场的不公平,也就直接的影响大型企业和实力雄厚的企业对自身成本控制的压力,这不利于企业自身利润的最大化,也不利于整个行业成本的降低,乃至整个市场成本的控制,这也是我国一些企业国际竞争力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2.2宏观成本管理体制不完善宏观成本管理体制不完善,监测不力影响了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成本管理机制的主动性。

在变国家对企业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的过程中,宏观成本监测、控制职能明显弱化,这就使得一些企业在各种经济行为上,没有规范,没有具体的指向,在成本的控制上没有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来控制,或者只是从个体出发,从小团体出发,不能实现成本在市场上的实际降低。

在财务会计制度上,规定把企业成本报表作为内部报表处理,不需向外公布,使国家对企业微观成本管理行为的调控失去了信息来源。

企业自身虽然是市场经济的参与主体,但是企业的信息来源毕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一些规模小,实力弱的企业,根本无法洞悉整个行业,整个市场,乃至整个世界经济的走向,信息较为闭塞。

因此需要国家宏观的监测以及指导,但这需要企业与宏观的监测相配合。

2.3市场观念不强,缺乏成本竞争意识,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较差企业在生产效率水平、工作质量水平、企业素质水平,特别是经营决策水平等方面,明显缺乏成本竞争意识,不适应成本竞争的需要。

而当前成本的竞争却又是市场的主要竞争手段之一,缺少了这个手段,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就会大打折扣,没有真正实现企业管理的最大利润,也不能真正代表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能力,这就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3强化企业成本管理的主要工作3.1确立现代成本管理新观念3.1.1更新成本管理主体观念,建立企业为主体的成本管理观念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自身可以决定发展的方向,以及管理的方式和途径,在价值规律的引导下自主经营,企业自负盈亏。

因此企业的成本管理必须转向为实现企业生产和经营目标服务,企业自身要生存和发展,要依靠企业自己的经营管理,企业的成本管理在最终目的上是为了给企业带来利益,为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带来最大化的利润,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成本管理主体已经由国家转向企业,企业是市场的主体这一改变的实现,就要求企业自身意识到,成本管理已经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部分,而不是政府的管理,在主体观念上实现成本管理企业主体化的转变,是时代的需求,势在必行,不可违背,否则企业将陷入管理的困境。

3.1.2实现成本管理对象的广义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非物质产品日趋商品化,物质的与非物质的在市场上都具有经营价值,企业的经营和生产也包括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的生产。

而在管理上,企业也必须在对物质管理的基础上,加强对非物质的管理,而与此同时企业的成本管理的内涵也已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了非物质产品成本。

如信息成本、产权成本、开发成本、环境成本、劳务成本、服务成本等新的成本概念。

因此,企业在实行成本管理时,必须在重点关注物质成本的管理时,着重对非物质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特别在信息和科技成本上,毕竟在信息和科技时代,在这两方面的成本能得到控制,企业就能获得更大的利润。

3.1.3树立成本管理的效益观念、突出成本考核、加大成本考核力度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经济效益决定企业自身的前途命运,因此进行成本管理必须以增加企业盈利为目标,获得利润是企业的目标,是决定企业生存的最主要的,乃至是唯一的实际目的,没有利润的企业注定要在市场的竞争中被淘汰出局。

而确定企业的产品成本是降低了还是提高了,应以企业的利润是否增长为标尺进行决策。

如果提高成本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比如因采用国际最先进的设备和管理制度而增加成本,但却因此能给企业带来比设备和管理更新之前更大的利润,那么企业就不一定非要降低成本,而是适时的增加成本,增加投入,但是从利润和成本的比例关系看,最终企业的成本还是降低的,但在实际操作上,不能从字面死板的理解,应以实际利润为标准。

所以企业成本管理人员必须确立成本效益观念。

3.2采用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方法,强化企业成本管理3.2.1强化企业各级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提高全员的成本管理素质将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调动全体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成本管理成为一项全体员工的工作。

成本管理专业人员应熟练掌握现代成本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熟悉企业生产经营组织和生产工艺特点,做到对产品成本的来龙去脉了如指掌,对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心中有数,从而使成本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2.2建立健全各项成本管理制度,强化管理与考核企业应建立健全各种成本费用管理制度以便为成本计算和成本考核、分析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这是强化成本管理的重要前提。

要加强和充分发挥企业内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在成本管理中的监督管理作用。

成本管理应与当前行之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招议标制度等有机结合起来,进行严格的管理和考核,从而调动起各级人员从事成本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2.3采取更为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企业应该学习和应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尤其是要学习那些科学的定量管理方法。

在成本管理中,必须加快电算化步伐提高电算化应用水平,加速培养电算化人才,从而实现成本管理手段现代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