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陆中学2018-2019学年__生物__学科集体教研记录表
平陆中学2018-2019学年_生物_学科集体备课记录表
自交、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总结,自己组织语言回答:
学生阅读课文,讲述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并上板展示:
在老师引导下对实验过程进行提问:
1.豌豆在自然状态下都是自交的,怎样完成杂交呢?
2.为什么子一代只表现高茎,矮茎性状消失了吗?
3.为什么子二代又出现了矮茎?
4.3:1怎么出现的?真的只有4株豌豆吗?
围绕这些问题,进行短时间讨论。
做出回答。
学生看书总结回答孟德尔的4点假说,将遗传因子换成基因。
学生黑板展示遗传图解。
学生看书,结合遗传图解,讨论回答: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基因型、表现型、纯合子、杂合子。
学生阅读课文,讨论演绎推理的内容,回答问题。
学生展示测交遗传图解:
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教师点拨:根据假说,子一代可以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而隐性个体只能产生一种隐性配子,结合后不能掩盖子一代配子的基因型,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反映出子一代产生配子的类型。
所以说测交实验可以验证假说。
依据假说内容,总结分离定律。
总结核心概念及其关系:
一个同学展示一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教师点拨正确书写遗传图解:
另一个同学展示减数分裂:
老师将基因和染色体结合起来,讲述分离定律的实质:
学生讨论,展示,教师点拨,共同生成表格:
亲本子代基因型子代表现型AA×AA AA全为显性
AA×Aa AA∶Aa=1∶1全为显性
AA×aa Aa全为显性
Aa×Aa AA∶Aa∶aa=1∶2∶1显性∶隐性=3∶1 Aa×aa Aa∶aa=1∶1显性∶隐性=1∶1 aa×aa aa全为隐性
教师点拨,师生共同生成两种方法:
(1)基因填充法:根据亲代表现型→写出能确定的基因(如显性性状的基因型用A_表示)→根据子代一对基因分别来自两个亲本→推知亲代未知基因。
若亲代为隐性性状,基因型只能是aa。
(2)隐性突破法:如果子代中有隐性个体,则亲代基因型
中必定含有一个a 基因,然后再根据亲代的表现型作出进一步判断。
教师点拨,师生共同生成: 后代显隐性关系 双亲类型 结合方式
显性∶隐性=3∶1 都是杂合子
Bb ×Bb →3B_∶1bb 显性∶隐性=1∶1 测交类型
Bb ×bb →1Bb ∶1bb
只有显性性状 至少一方为
显性纯合子
BB ×BB 或BB ×Bb 或BB ×bb 只有隐性性状
一定都是隐性纯合子 bb ×bb →b
b
教师点拨,师生共同生成:
1.用经典公式或分离比计算
(1)概率=某性状或基因型数总组合数
×100%。
(2)根据分离比计算:
3显性性状∶1隐性性状
AA 、aa 出现的概率各是1/4,Aa 出现的概率是1/2,显性性状出现的概率是3/4,隐性性状出现的概率是1/4,
显性性状中杂合子的概率是2/3。
2.根据配子概率计算
(1)先计算亲本产生每种配子的概率。
(2)根据题目要求用相关的两种(♀、♂)配子的概率相乘,
即可得出某一基因型的个体的概率。
(3)计算表现型概率时,再将相同表现型的个体的概率相加即可。
教师点拨,师生共同生成:
1.两种自交类型的解题技巧
(1)杂合子Aa 连续自交n 次,杂合子比例为(12
)n
,纯合子比例为1-(12
)n
,显性纯合子比例=隐性纯合子比例=[1-(12)n ]×1
2。
如图所示:
(2)杂合子Aa 连续自交,且逐代淘汰隐性个体,自交n 代后,显性个体中,纯合子比例为2n -1
2n +1,杂合子比例为
2
2n
+1。
如图所示:
2.两种自由交配类型的解题技巧
(1)杂合子Aa 连续自由交配n 次,杂合子比例为1
2,显性
纯合子比例为14,隐性纯合子比例为1
4。
(2)杂合子Aa 连续自由交配n 代,且逐代淘汰隐性个体后,显性个体中,纯合子比例为n n +2,杂合子比例为2
n +2。
18.用基因型为Aa 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各代Aa 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曲线Ⅱ的F3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
B.曲线Ⅲ的F2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
C.曲线Ⅳ的F n中纯合子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1/2)n+1
D.曲线Ⅰ和Ⅳ的各子代间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
学生分析题目,运用上面所学原理,解答习题,老师点
拨
老师点拨,师生共同总结:
(1)根据定义直接判断: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
杂交,若后代只表现出一种性状,则该性状为显性性状,
未表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依据杂合子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来判断:若两亲本的
性状相同,后代中出现了不同的性状,那么新出现的性
状就是隐性性状,而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这可简记
成“无中生有”,其中的“有”指的就是隐性性状。
(3)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表现型相同的两亲本杂
交,若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3”对应的性
状为显性性状。
(4)假设法:在运用假设法判断显隐性性状时,若出现假
设与事实相符的情况,要注意另一种假设,切不可只根
据一种假设得出片面的结论;但若假设与事实不相符,
则不必再作另一假设,可直接予以判断。
八、教学评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