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数学教学的调研报告

高中数学教学的调研报告

专业代码:070101 楚雄师范学院(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数学系2008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育实习基础教育改革调研报告实习生姓名茶本卫学号20081021112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年级08级实习单位紫溪中学实习时间2011年10月---11月楚雄师范学院数学系编制二0一一年九月二十八日高中数学教学的调研报告经过几个星期的实习,我对高中教育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于教育的现状有了自己的一点想法。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叙述新课程改革下的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数学是科学的语言,同时,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与有效工具。

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下面我们从教材、教师、学生来研究高中数学改革的现状。

一、课程设置与现实的矛盾目前高中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统编教材,这套教材的内容设置是在六天工作制,高考不提前的基础上依据修改后的大纲,对原有内容作的简单的删减,但又迫于与国际接轨(尤其是与新课程接轨),又增加了向量、导数、线性规划、概率统计、函数极限等近代数学的内容,先不论这些内容教师不熟悉、难度大给给教学造成了巨大的困难,单纯从客观上讲,这些内容需要增加半年的课时量才能完成。

目前的现实是高考提前一个月,六天变五天工作制。

99%的高中学校又习惯于三年课程两年完,剩下时间复习一年。

各科争相向校长要课时,为了解决课时少这一突出矛盾,大部分学校只能压缩每一课时的授课时间,把国家规定的每节课45分钟,改为了40分钟一节课。

我粗略地算过一笔帐,假若周六不讲课(实际上市内学校高一、高二周六、周日不补课,到高三周六补课),每课时少5分钟,加上“五一”、“十一”长假及高考提前一个月进行,仅此一年下来,实际授课量与原来相比少近100课时,相当全年课时量的1/3还多。

另外,新增内容在高考中难度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所占分值也呈越来越大的态势,而旧的内容教师又舍不得放弃,仍主观上愿意给学生补充,明明知道补充作用不大,但怕万一高考出现了怕对不住学生。

实际上多数教师也是这样做的。

这种认识虽然有偏差,但从情理上这种想法也值得同情(高考擦边球有时也打,考纲规定依据大纲,又不拘泥于大纲)。

综上,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繁多,难度较大,课时量严重不足。

这必然造成教学上赶进度,结果学生必然吃到的是一餐又一餐的夹生饭,而不是营养餐。

二、教材呈现方式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悖目前沿用的57年来这套(人教)统编教材的呈现方式是向苏联老大哥学习的产物,教材编写更多地体现了科学发展的程序和科学研究的结果,较少关注人的认知规律,特别是学生的认知特点。

例如这套教材的特点是高度抽象,主要呈现方式是平铺直叙式,概念定理公式多数都是以演义方式得到的,这种没有问题指引,远离学生认知现实的编排方式,一是难以引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二是不易引发更多的学生深入地思考问题,勤快学生会思考这些结论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这样给出,和我以前学过的知识有哪些联系,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但多数学生上课前只是简单的看看书,课上教师提问他也能回答一些问题(因为书上有答案)。

课上时间紧,教师无法一一诊断这是学生自己想的还是看书上得来的。

造成顺利教学的假象,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另外,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初中与高中的衔接问题。

正是由于高中教材过度抽象,教学内容繁多,造成高一新生极度的不适应。

这种不适应有多方面的原因,教材、教师的教学方式、自己的学习方法等等。

但首先不适应的是教材内容呈现干瘪(冰冷的美丽),新符号连篇。

有人做过统计,仅高一第一学期第一、第二章内容的复杂程度、思维含量、难度等相当于初中三年学生学习数学的总量。

而这两章内容又是贯穿高中数学学习的主线(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人们常说一上高中数学对学生就是当头一棒,这也不算夸张。

三、教师队伍结构与教学现状1.先看一个统计表例:某一个重点中学两个年级的数学教师中,年龄最大的35岁。

举这里不是说年轻就一定教不好,但教学经验一定是薄弱的。

2.新增内容对一些老教师形成了挑战新增内容如向量、导数、概率统计都是大学下放的内容,这对老教师形成严峻的挑战。

这些内容出版社从来没有给我们教师培训过,尽管我们通过教研活动几乎年年加强这些内容的研讨和培训,但要想让一个年岁较大的教师学会新东西谈何容易,更何况还要改变教师多年来形成的原有的认知结构,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举例导数的应用)3.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在这个改革的年代,各种认识并存,多种教学方式并存。

这也恰好符合改革时代的规律。

(1)满堂灌----苦教苦学型(2)满堂问----热热闹闹(3)满堂探究----形象神不象四、学生的学习特点这个时期的学生多数家庭条件较好,独生子女也较多,他们对学校对教师要求越来越高,对自己却很少严要求。

爱好广泛,幻想较多,理想远大,但毅力较弱,恒心差,艰苦精神欠佳,他们渴望有一天学数学也象看电影、听故事一样有趣,但现实是数学处处是冰冷的美丽,抽象的世界,和他们的想象差异较大。

因此,据我了解,很多学生厌学数学(33%),有人说独生子女多了,学文科的人偏多了(每年河北省以2%的速度递增,06年河北高考文科生报名占40.06%),这是不是又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不愿意学数学的人越来越多?何况新课程初中毕业的的学生,更有新的特点。

学生什么都想省事,想现代化一点,而新课程又鼓励学生使用计算器,这可好,学生计算能力有所下降,从这一角度讲,数学教学在现时期面临着新的挑战。

新课标下的数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一、现代数学的发展趋势内容概括与古典数学相比,现代数学的发展从思想方法的角度看具有一些新的特征,我们通过数学的统一性、数学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广泛应用、数学机械化的产生与发展及其意义、计算机促进计算数学的发展、计算机促进数学中新学科的发展这些方面来认识和理解现代数学的发展趋势。

1.数学的统一性所谓统一性,就是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协调一致。

客观世界具有统一性,数学作为描述客观世界的语言必然也具有统一性。

数学的统一性是客观世界统一性的反映,是数学中各个分支固有的内在联系的体现。

它表现为数学的各个分支相互渗透和相互结合的趋势。

2.数学应用的广泛性随着科学发展,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已是一种普遍现象,而其中数学的渗透又特别明显。

这种渗透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把数学作为一种科学研究的工具和技术,而是新的研究领域和交叉学科建立的动力。

数学已成为其他学科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数学应用日益广泛的体现。

这种体现具体讲就是数学化。

现代科学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以及社会科学都普遍地处于数学化的过程之中,它们都在朝着愈来愈精确的方向发展。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为各门科学的数学化提供了可能性,因而加速了各门科学数学化的趋势。

3.计算机与数学发展电子计算机是20世纪最伟大的技术成就之一。

这个最初为了代替人类计算的机器使得人类面临着一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

在数学方面,计算机至少有三种新的用途,第一,用来证明一些数学命题,而通常证明这类命题,需要进行异常巨大的计算与演绎工作。

第二,用来预测某些数学问题的可能结果。

第三,用来作为一种验证某些数学问题结果的正确性的方法。

计算机的发展促进了数学的变革与发展,而数学的突破提升了计算机的层次,有人说“计算机是数学的创造物,又是数学的创造者。

”总之,计算机给数学家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实验工具。

计算机的发展为数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对于数学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二、学习重点、难点解析重点:科学的数学化、数学机械化的发展。

难点:要理解计算机为什么会促进数学中新学科的发展,关键是要认识现代计算机所具有的5个基本特点,即:1.运算能力2.计算精度3.记忆能力4.逻辑判断能力5.自动执行程序的能力三、学习方法辅导和习题解答1.什么是统一性和数学的统一性?法国的布尔巴基学派是如何来实现数学的统一?提示:法国的布尔巴基学派利用数学结构实现了数学的统一。

2.简单说明社会科学数学化的主要原因?提示:第一,社会管理需要精确化的定量依据;第二,社会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需要精确化;第三,出现了一些适合研究社会历史现象的新的数学分支;第四,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

3.数学机械化的含义是什么?简单叙说数学机械化的意义。

提示:数学机械化的意义在于:(1)对于数学的发展具有巨大现实意义;(2)对于数学发展历程的认识具有深远新课改后针对高中数学问题的对策根据课程改革出现的问题,我给出几个不成熟的对策:1.抓骨干教师队伍建设2.以课题研究为载体,运用新教法、大面积培养教学能手。

3.借助新课程培训的东风给教师洗脑,使广大教师更新教学观念4.分专题特别是针对新增内容,进行教师全员培训,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平5.分年级定期举行教研活动,集中解决教学中突出的问题以上的几个措施很不成熟,但目前仍未找到更理想的可操作的方法。

高中新课改如果进入,还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问题会更多,更需要花大力气研究对策。

从全国来看数学教育努力的方向是努力使数学教育现代化(从数学、教育、文化三个角度)的现状:“顾泛沅论”,数学教育正处在十字路口,目前面临着三种纠结在一起的挑战:一是来自数学方面与来自教育方面的不同理念;二是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差异;三是历史传统与现代精神的冲突。

在这些问题的认识上数学界与数学教育界在分析视角上彼此分歧,加上数学教育在现代化过程中的文化缺失,使数学教育现代化走上了一条荆棘丛生的忧思之路。

课程改革的关键: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的专业功底;教师的教学素养,长期的工作实践告诉我们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谈何容易!教师的专业功底的提高哪是一日之功!教师的教学素养更不会短时间发生改变!作为数学教育的爱好者、实践者,我们只能在这条荆棘与忧思路上,艰苦前行,别无选择。

新课改后高中数学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通过高中数学新教材学习培训,使我受益非浅,而且深深懂得新形式下教师应该具有以下素质:一、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特别是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广泛的爱好和才能。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

”教师要有进行教育工作所必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透彻地懂得所教的学科。

教师还要有广博的一般文化科学知识和文学修养,具有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

教师还必须终身不断地学习,不断开拓和更新自己的知识,要有丰富的知识,要能把计算机应用于数学之中,并能预见未来的需要。

二、要有崇高的思想品德,并能为人师表。

教师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自己必须要有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品行,能以自己的思想、情操、言行去教育学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