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ppt课件

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ppt课件

芦 青森森一片 浩浩荡荡 无边 胆怯
苇 空气中满是芦叶清香
荡 掺杂一缕一缕香草香
宁静美好 反衬
芦叶边飞着无数萤火虫
恐慌
精读细研
16* 孤独之旅
暴风雨
可怕—搏斗—成长
风雨中搏斗,成长的环境, 造就勇气和坚强的性格。
精读细研
16* 孤独之旅
这里的环境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这里的环境特点是“黑”(前面三个“黑”字都是 实指,后一个“黑”字是虚指)。作者极力渲染暴风雨 的可怕,目的就是为了把人物摆到特定的环境(恶劣的 天气、密密的芦苇)中去展现丰富的内心世界,推动情 节的发展;这里烘托了杜小康坚强、勇敢的性格,表达 主人公在风雨中成长的主旨。
整体感知
16* 孤独之旅
故事情节
开端(1):家道中落,随父放鸭。 发展(2-27):芦苇滩上,开始放鸭。 高潮(28-49):雨夜寻鸭,坚强长大。 结局(50-52):鸭子下蛋,惊喜成熟。
精读细研
16* 孤独之旅
查找文中描写杜小康心理活动的语句,结合画面理解他的心
路历程,填写下面的表格。
不同阶段
合作探究
16* 孤独之旅
③对未来的恐惧。 漫漫放鸭路,何处是尽头?这一切构成了人生的一段“孤
独之旅”。文中最能体现孤独的句子是:“没有其他声音,天 地又如此空旷”,“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
题目概括了主人公放鸭生活的全过程,“孤独”渗透于 他放鸭期间的全部生活空间和心灵空间。
合作探究
16* 孤独之旅
孤独 寂寞 痛苦
前途迷茫与未知的孤独 空旷浩茫环境的孤独
恐惧 磨难
精读细研
16* 孤独之旅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认为杜小康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他是一个不怕困难,在困境中成长,越来越 坚强的孩子。
他是一个能理解父母苦衷,能为家庭分忧的 孩子。
他是一个念念不忘求学上进,热爱生活,热 爱大自然的孩子。
精读细研
3.人要战胜大自然,更重要的是战胜自我。
4.青少年要面对困难,而不要躲避困难,努力赢取胜利, 会有一种自豪感和成长感。
课堂小结
学后感悟
16* 孤独之旅
示例一:我认为这篇小说体现了人的力量:人能够克服困难,战胜困 难,取得胜利,并且使自己在与困难的斗争中成熟、坚强起来。
示例二:我认为这篇小说启示我们除了要战胜大自然外,更重要的是 要战胜自我。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敌人,战胜了自己,就能战胜一切。
[团团围住小船]
[恐惧]

[插 拔 重新放]
真正的鸭
羽毛:鲜亮 稠密 公鸭蓝羽紫羽:
犹如软缎
[漂亮] [长大]
杜小康
精读细研
16* 孤独之旅
鸭群
无家的飘游者——长成真正的鸭
其恐惧感衬托主人公的恐慌。它们长大, 衬托主人的成长过程。
精读细研
16* 孤独之旅
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
烘托
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广阔 害怕
16* 孤独之旅
16* 孤独之旅
同学们,正如歌词所表达的,人生旅途并非时时一帆风 顺,往往充满辛酸,饱含痛楚与泪水,其实生命也就是在这 样的锻造中成熟丰满的。如果说这是成长需要付出的代价的 话,那么“孤独”也应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人生题目。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去体验 少年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所经历的一段孤独生活。
知识备查
16* 孤独之旅
《草房子》是一部关于少年成长的长篇小说。 小说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学校为背景,写了 男孩桑桑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他亲眼目睹或 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的事件。描绘 了几个孩子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 辛与苦痛,又闪烁着人性的光芒。
本文节选部分写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 争时的悲怆。杜小康原本生活在油麻地家底最厚实 的人家,生活的富裕,使他一直有一种优越感,他 又是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可是一次意外事故降临 了……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16* 孤独之旅
杜小康的父亲杜雍和一心想发大财,用积累下的财富买了一条运货的 大船,用这些年赚的一大笔钱加上从别人那里贷了一笔款,去城里买了一大 船既便宜又好的货,打算回家慢慢卖出去,赚更大的钱。但回家途中,他因 过于兴奋,喝了点酒,加上扯足了风帆,在河弯处与一艘大拖驳船相撞,结 果船毁了,货没了,人也因此病倒了。于是爱读书的杜小康被迫辍学,想法 为父亲治病。当杜雍和能下床走路时,他又萌发了让“红门”重新焕发光彩 的信心。这年春天,他又筹借了一笔钱,从鸭坊买下了500只小鸭,想靠自己 年轻时的放鸭经验东山再起,并且要求自己的独生子杜小康一起去遥远的芦 荡放鸭子。本文节选的就是这一部分。
16* 孤独之旅
( 抠 )kōu了 ǒu( 呕 )心沥血 ōu( 讴 )歌 òu( 怄 )气 òu( 沤 )麻
预习检查
形近字
纯cuì( 粹 ) 粉suì( 碎 ) cuì( 淬 )火 荟cuì( 萃 ) 憔cuì( 悴 )
16* 孤独之旅
( 撩 )liáo逗 官liáo( 僚 ) liáo( 嘹 )亮 liáo( 潦 )草 liáo( 缭 )绕
16* 孤独之旅
方法指导
环境描写的作用
渲染文章孤独的气氛,烘托人物
孤独害怕的心理,推动情节发展,同
时增加了文章的美感,具有浓郁的乡
土文学气息。
合作探究
16* 孤独之旅
1.作者选用“孤独之旅”作为文章的题目有何用意?
“孤独之旅”,是对杜小康放 鸭生活的一个概括。“孤独”渗透 了杜小康放鸭的全部生活空间与心 灵空间,也是杜小康心灵成长的过程。以此为题, 既概括了文章内容,又表明了小说主题。
精读细研
孤独
16* 孤独之旅
第28段: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父子俩也一天一天地感觉 到,他们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 孤独。
精读细研
不再恐慌
16* 孤独之旅
第33段:后来,父子俩心里都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 不可能回避孤独了。这样反而好了。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的 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 不会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孤独 不再忽然地恐慌
坚强、长大
精读细研 ➢心理变化过程: 刚刚出发时:茫然恐惧 到达芦荡时:害怕胆怯
芦荡安顿后:孤独单调
住段时间后:不再忽然地恐慌
雨后天晴时:坚强长大
16* 孤独之旅 杜小康
不成熟
成 长 之 旅
成熟
精读细研
16* 孤独之旅
你觉得文中杜小康感受到哪些方面的“孤独”?
离乡背井的孤独 别离母亲与伙伴的孤独 单调乏味生活的孤独
是一种对前途的恐惧与茫然;当他与父亲交流的语言被大量省
略时,全世界似乎都注满了孤独,他已不堪孤独的重负;当他
日甚一日地想家,在夜里哇哇大哭时,他已步入孤独的极限。
小说情节一步一步地发展,孤独的感觉一点点地加剧,处处体
现出孤独的真实感,使其久久萦绕在读者心头。
写作特色 ❷ 抓住细节刻画形象。
16* 孤独之旅
精读细研
16* 孤独之旅
第48段: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 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许多油麻地 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精读细研 不同阶段
离开油麻地,出发时 到达目的地—芦荡时 在芦荡安顿下来时 在芦荡时间一久
经历暴风雨后
16* 孤独之旅 不同心理感受 茫然和恐惧 害怕和胆怯
( liāo )撩些水 ( zhá )挣扎
预习检查 多音字
16* 孤独之旅
( luò 落 ( luō
( là ( lào
)落下
( jiáo )嚼着
)大大落落 嚼 ( jiào )倒嚼 )落在后面 ( jué )咀嚼
)落价
预习检查 形近字
chuō( 戳 )破 杀lù( 戮 ) 姓zhái( 翟 )
预习检查 读一读
16* 孤独之旅

chóu
yōnɡ chān
qiè
嬉闹 稠密 雍 掺杂 胆怯
juē
撅断
chuō
戳破
kuànɡ mì
空旷 觅食
chá lián
旧茬 镰刀
liáo
chuī
撩逗 炊烟

cuàn
驱除 逃窜
预习检查 多音字
16* 孤独之旅
( liáo )撩逗 ( zā )扎成把

扎 ( zhā )扎针
示例三:我觉得,困难是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的。当遭遇困难时,要 勇敢面对,绝不能逃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终战胜困难,同时也会在 战胜困难的过程中拥有一份自豪感与成长感。
写作特色
16* 孤独之旅
❶心理刻画细腻。
“孤独”是一个极为抽象的字眼,然而作者却用文字把孤
独描摹得可触可感。当杜小康发现自己已经身在异乡时,孤独
文章抓住细节刻画人物形象。如“做梦看到母亲,哇哇大 哭起来,将父亲惊醒。‘我要回家……’”的细节描写表现了 杜小康对家的依依不舍,对母亲的魂牵梦萦,极欲逃离芦苇滩 这一孤独的地方。
写作特色
16* 孤独之旅
❸ 环境描写出色。
文中对放鸭路上行船水面的描写,对鸭群的描写, 对空旷的芦荡的描写,对暴风雨的描写,都突出了“孤 独”的意境,展现了杜小康成长的环境。它们对表现人 物的变化、文章的主题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精读细研
16* 孤独之旅
雨过天晴
这段环境描写与前文暴风雨来临时的环境描写形成鲜明的对 比。雨过天晴,天空格外的蓝,月亮也特别明亮。
这种美好的景色,恰恰衬托出主人公经历了暴风雨洗礼后, 那种轻松、喜悦和平静的心情,从而突出表现了杜小康从此变得 对生活更加热爱了,面对生活的考验他更加坚强了。
精读细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