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概论1
1.4.2 规范分析
理论数理模型 一些说法: 为了缩小贫富差别,政府应当对高薪者征收高税。 为了培养良好对社会风气,我们应当向雷锋学习。 举例:某地一造纸厂排出的污水,污染了周围的农 田,导致农产品减产。排除污水,水含有化学物质将 会导致农田受到污染,结果导致减产。(但是可能由 于土地的特殊性质,并没有导致减产)试用规范分析 方法予以分析。
1.5 一些概念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 最大价值;也可以理解为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 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还指厂 商把相同的生产要素投入到其他行业当中去可以获得的最 高收益。 在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时,一个人的行为就可以用机会成 本来解释,例如老师工资为1000元 稀缺性 在获得人们所需要的资源方面所存在的局限性,即资源的 供给相对需求在数量上的不足。 正是由于稀缺性的存在,才决定了人们在使用经济物品中 不断做出选择。
1.3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16-18世纪 18世纪 19-20世纪 20世纪初 20世纪中后期
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 古典经济学 新古典自由主义 凯恩斯主义 新古典整合、新凯恩斯主义
1.4 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法 (个体和总量研究法) (均衡分析法)
1.6 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习经济学有必要吗? 1. 对人类经济行为的一种研究,对于认识自己、认 识世界具有一定的帮助。避免用简单的尝试来思考 许多经济问题。例如,知道东西为什么会贵?为什 么会买美国国债?稳定点问题?等等。 2. 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既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怎样才能学好经济学?
课堂互动
经济学是解决什么问题的? 怎样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在你的学习生 活(经营管理)中,你是否意识到理论 的重要性?列举一些实例说明。 例如,柠檬市场现象、零和非零和博弈 现象、外部性现象、和均衡现象。 一位哲学家说,“人不会踏进同一条河 流”,怎样理解其含义?机会成本
1.7 本章重点总结
经济学基础
教材编著:尹伯成 讲授:顾振华
上海商学院商务经济学院
课程要求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期中30%、期末60% 总学时:54 周学时:3 教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八版 考勤方式:抽查点名 联系方式:guzh@
授课计划
1.概 论
学习经济学简介 1.1 什么是经济和经济学? 1.2 经济学研究对象及内容 1.3 现代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1.4 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1.5 学习经济学的意义 1.6 本章重点总结
1.1 什么是经济和经济学?
(economic and economics)
1.1.1 什么是经济?
经济(economy)的含义 家产管理(色诺芬,公元前)→经国济民 → 取得经济品的一切活动
经济学存在的前提条件:
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与能够满足这些欲望的经 济资源的稀缺性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 亦即如何配置和充分利用资源、在各种解决 方案中如何进行最优化选择的问题。
选择
1.1.2 经济学是什么?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以国民收入为核心,整个国民经济为研 究对象,研究国民收入及其总量的形成和变动,解决 资源利用的问题。
经济波动、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进出口贸易、国家收 支等
思考: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互为补充,互为发展,共同构成了经济学整体 区别: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基本假设, 中心理论
市场 预算 偏好 效用 不确定性 跨期选择 资产市场 风险资产 均衡 拍卖 利润最大化 技术 成本最小化 成本曲线 厂商供给 行业供给 垄断行为 要素市场 垄断 外部性 公共物品 不对称信息 寡头垄断 博弈论 博弈的应用 信息技术 生产 福利 消费者剩余 选择 需求 市场需求 显示偏好 斯勒茨基方程 购买和销售 交换
考试类型
单选 判断 名词解释 计算 简答
课堂要求与推荐资料
课堂要求:不要影响其他同学;可以随时 提问;中性表达。 推荐视频:网易世界名校公开课,《博弈 论》(耶鲁大学),《经济学》(斯坦福 大学),《微观(宏观)经济学》(可汗 学院,中级);超星学术视频,《微观 (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 推荐书目:丹•艾瑞里《怪诞经济学》,史 蒂芬·列维特、史蒂芬·都伯纳《魔鬼经济 学》,曼昆《经济学原理》,高鸿业《西 方经济学》。
1.4.1
实证分析
数据回归分析、案例研究、经济实验 若干说法 1、如果牛奶上涨一毛钱,那么牛奶的消费量就要较少5吨。 2、如果减税,就会增加居民的实际收入。 3、如果我的薪水提高一倍,我就会更加安心地工作。(至于 有没有人给我加薪,为什么给我加薪,这不是实证经济学所 关心的) 举例:某地一造纸厂排出的污水,污染了周围的农田,导致 农产品减产。排除多少污水,污染了多少农田,减少了多少 产品,实证分析方法予以分析。
边际
由每一单位新增商品带来的影响(收益、效用、成本等 等)。 边际效用是消费者从每一单位新增商品或服务中得到的新 增的效用(满意度或者收益)。一般假设边际效用随着消 费量增加而减少,所以某人某天里的第10个炸面包圈得到 的满足要少于第1第2个。 沉默成本举例
理性人和理性行为
追求最大收益或者效用。 能够综合各种信息,并且完全控制自身向着最大化目标前 进。柠檬市场举例
各种经济学的定义 英国经济学家 A.M.马歇尔: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财富 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美国经济学家P.A.萨缪尔森:经济学研究人和社会 如何作出最终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 的生产性资源在现在或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商 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分 析改善资源配置形式所需的代价和可能得到的利益。 经济学的综合定义:研究如何利用稀缺资源来满足 人们无限需求的一门社会科学。(L.罗宾斯, 1935) 学科的性质——社会科学。
本章重点包括: (1)稀缺性、选择、机会成本的含义 (2)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资源配置与利 用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4)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法 课后任务:阅读教材第一章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1)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 用既有的理论对经济现象做出判断和解释。 它有两个特征: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以事实为依据, 就事论事。 (2)规范分析(Normative analysis) 提出行动的规范,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规范。 两个特点: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结论无法通过实践来检验,就事论理 (3)两者关系 规范经济学指导实证经济学的研究,实证后面都有规范 问题,都有道德标准的问题,实证研究离不开规范 。实证 研究又给规范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实证分析的结 果使规范研究具有说服力。因此经常一起使用。
1.2 经济学研究对象及内容?
微观经济学 Microeconomics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以价格为核心,以单个经济单位 (例如,居民和厂商)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 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解决资源的有效配置问 题等经济行为。又称市场均衡理论或价格理论。 居民(family)-以满足最大化的购买行为 厂商(firm)- 以利润最大化的生产行为 研究对象和内容:微观主体的资源有效配置。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价格论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论 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生产论 第五章 市场理论—竞争论 第六章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分配论 第七章 市场失灵、微观经济政策 第八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第九章 国民收入决定与调节理论 第十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政策
微观经济学研究内容
整体内容体系如下图,归纳起来是四个问题: 1.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资源或者生产力有限:面包?奢侈品?枪炮? 2. 如何生产? 生产资料如何配置?用什么技术,以什么组织形式 开展生产? 3. 为谁生产?如何分配? 生产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如何分配? 如何定价?按劳? 按资?按要素? 4. 如何交换?价格机制如何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