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一中2011届高三年级月考(一)历史试题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考试范围:选修3、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史)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古人对特定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下面的年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而立②弱冠③期颐④耄耄⑤不惑⑥花甲⑦豆蔻A.⑦②④③⑤①⑥B.②⑦③①⑤⑥④C.②⑦①⑤⑥③④D.⑦②①⑤⑥④③2.天干地支是中国先民较早掌握的初步的天文历法知识。
商代君主多以天干为名,如太甲、盘庚等,这体现了商朝()A.天干地支知识已经在群众中普及B.王权的自我神化C.董仲舒君权神授观念的巨大影响D.经济繁荣,文化发达3.西周时期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确立了一整套的制度,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周朝确立的分封制广建封国,拱卫王室B.村社成员在井田制中的“公田上集体耕作C.宗法制确立了经济、政治的分配与继承制度D.礼乐制度主要体现在贵族死后的墓葬制度上4.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实数收税。
这一税制改革()A.成就了鲁国的霸主地位B.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发生变革C.加速了土地兼并的进程D.促成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形成5.一些分封的诸侯强大起来,不满自己的封号,改称为“王”。
这一现象始见于()A.春秋五霸B.战国七雄C.七国之乱D.八王之乱6.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建立于()A.公元前2世纪早期B.公元前2世纪晚期C.公元前3世纪早期D.公元前3世纪晚期7.下列关于秦朝的电视情景与秦朝官制事实不符的是()A.太尉甲手持虎符到大将蒙恬处调兵B.御史大夫乙向皇帝劾奏不法大臣C.县令丙由秦始皇直接任命到地方赴任D.游徼丁在乡下管理治安,秩序井然8.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
……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
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秦亡后,县令、长在汉初继续留任B.秦朝每县掌治100个亭C.汉朝县扩大辖区,掌治100个乡D.汉代县制大体沿用秦制9.A.对考生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要求较高B.弱化考生对儒家经书学习的倾向较为明显C.更为重视对考生经义记忆和解读能力的考查D.成为当时录取考生数量最多的一种考试科目10.“二千年之政,秦政也。
这里的秦政指的是()A.贵族政治B.古代民主政治C.古代官僚政治D.以上三种政治的混合状态11.下图为北宋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中有两处错误,它们是()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12.下列诗句中,可以获取我国古代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这一历史信息的是()A.“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B.“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C.“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D.“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13.通过下列唐宋诗人分布图,我们可以看到从唐至宋()A.经济重心实现南移B.文化中心实现南移C.江南得到开发D.北方人口大量南迁14.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
”苏轼的这句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A.宋代佃户租种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B.宋代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C.从宋代开始农村出现以租佃关系进行土地经营D.宋代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15.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著名的“唐宋变革说”指出从唐到宋,中国进入到一个彻底削平封建割据和贵族势力的“君主—平民”二元结构时代,平民力量开始得到培植。
支持“平民崛起”这一结论的历史依据是()①科举制的产生与发展②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③租佃关系的出现④文学、艺术等方面世俗文化兴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6.湖南省素以“鱼米之乡”“芙蓉王国”“旅游胜地”驰名中外。
鉴于湖南的重要地位,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管辖这一区域,在周朝、秦朝和元朝时湖南分别隶属于()A.吴、黔中郡、江西行省B.吴、衡山郡、江西行省C.楚、黔中郡、湖广行省D.楚、衡山郡、湖广行省17.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兴起B.从征役制到募役制,是官营手工业生产关系上的重大进步C.唐代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D.明朝中后期,私营手工业中孕育出雇佣劳动关系18.明朝成化年间有人说“松(松江)民之财多被徽商搬去”这说明()A.徽商聚集在松江一带B.徽商控制了江南的丝织业C.优质棉布是徽商经营的重要商品D.徽商造就了“织造尚松江”这一局面19.自北宋出现纸币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白银被日益普遍使用,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最终获得政府认可。
这反映出()A.“重农抑商”政策的失败B.私营手工业超越官营手工业C.中国的银矿开采突飞猛进D.政府对贸易的控制遇挫20.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
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中国古代确立的兼顾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制度是()A.三省六部制B.科举制C.行省制D.内阁制21.周朝实行“工商食官”的政策,但其束缚在后来先后被冲破。
私营手工业超越官营手工业,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分别是在()A.汉朝、唐朝B.唐朝、宋朝C.明朝、清朝D.明朝、春秋战国时期22.宋代地方各路同设转运司、提刑司、安抚司等,明代行省同设布政司、按察司、都司,清朝各省设巡抚、提督、布政司、按察司等。
这说明朝廷对地方设官的指导思想是()A.分割权力,相互制约B.分工合作,提高效率C.专业分割,各为其主D.分割相权,强化专制23.从宋代的“苏湖熟,天下足”到明朝的“湖广熟,天下足”这种变化说明了()A.经济重心的南移B.湘鄂发展成主要粮仓C.经济重心的西移D.江浙经济渐趋衰落24.据清代叶梦珠《阅世编》载,晚明上海“棉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两,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
”这说明明代()A.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B.商业较繁荣但是缺乏竞争C.上海已成为繁华的商业城镇D.政府已调整重农抑商政策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第25题12分,第26题20分,第27题20分,共52分。
要求:书写整洁,条理清楚,段落分明,序号规范,答案写在答题卷指定的区域内。
)25.(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1年,国际联盟成立,尽管它长期被少数大国操纵,但是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维持和平、反对战争为宗旨的国际组织,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呼声,应该给予一定的肯定。
国联最终没有能制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也有其自身结构上的原因。
——刘芃、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材料二同国际联盟一样,联合国的建立是为了完成两大任务:维护和平与安全,妥善处理国际的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
……维护和平的任务主要交给安全理事会执行。
安理会由11个理事国组成。
其中5个是常任理事国:美国、苏联、英国、法国和中国。
其他6个是非常任理事国,经理事会推荐,由大会选出,任期两年。
……安理会拥有解决国际争端的广泛权力。
它可以采用诸如调解或仲裁之类的和平方式,也可以强行实施经济或政治制裁。
如果这些措施解决不了问题,安理会还有权“通过海、陆、空部队来采取维护或恢复国际和平所必需的行动”。
为此,宪章规定成立一支由各会员国提供人员和装备的“国际治安部队”。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请回答:(1)决定成立国联的国联盟约获得通过是在什么会议上? 材料一认为应如何评价国联?(4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其自身结构上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4分)(3)联合国正式成立的标志是什么? 根据材料二,指出联合国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取得比国联更大成就的主要原因。
(4分)26.(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代废除丞相以前历代著名丞相及其命运材料三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
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
”“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材料四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
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明代废除丞相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分)(2)请结合材料二、四及所学知识,列举明清时期中枢机构的大循环,说明其反映的本质问题。
(6分)(3)你同意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观点吗? 当时中国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10分)27.(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雍正帝)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材料二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 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纳也极为苛重。
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李仁龙奏称,关税害商,有单书之弊、包揽之弊、关牙之弊、量船之弊等五弊。
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材料三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请回答:(1)从材料一看,雍正帝是怎样看待农工商之间的关系的? 他的根据是什么? (8分)(2)材料二、三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 这种现象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产生什么影响?(12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5 DBDBA6—10 DADAC 11—15 BDBAB 16—20 CCCDC 21—24 DABC 二、非选择题(第25题12分,第26题20分,第27题20分,共5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