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错别字再接再励.故.名思义莫中.一是迫不急.待二、选择题。
成语和人物对应,寻找错误的那一项例如:入木三分(王羲之)指鹿为马(赵括)背水一战(韩信)程门立雪(杨时)三、选择题。
给下面的文字,选择恰当的短句。
四、古诗默写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五、阅读理解(22分+24分)特殊的听众①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个白痴。
当然,这是他们在经受了我数次折磨之后得出的结论。
在他们听起来,我拉小夜曲就像是在锯床腿儿。
这话使我感到沮丧和灰心,我不敢在家里练琴。
后来,我发现了一个绝妙的去处,就在楼区后面的小山上,那儿有一片茂密的小树林,地上铺满了落叶。
②第一天早上,我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心里充满了神圣感,仿佛要去干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
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幽幽的乐曲。
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心剧烈地跳起来,我不得不大喘了几口气,使它平静下来。
我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在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但事实很快就令我沮丧了,似乎我又把那把锯带到了林子里。
我懊恼极了,泪水几乎夺眶而出,不由得诅咒道:“我真是一个笨蛋,这辈子也甭想拉好琴!”当我感觉到身后有人并转过身时,我吓了一跳。
一位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一张木椅上,她双眼平静地望着我。
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和谐的美,破坏了这位老人独享的____________。
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
老人叫住了我,她说:“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
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一束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附照射下来,她的满头银发显得格外晶莹。
“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
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
”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
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我被这位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暗暗有了几分兴奋。
嘿!毕竟有人愿意听我的琴声了,尽管她是一位聋子。
我拉起另一支曲子,面对这位特殊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
她一直很________地望着我。
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已经感受到了。
谢谢你,小伙子。
”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③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
从我紧闭着小门的房间里,常常传出阿尔德•舒罗德的基本练习曲。
虽然妹妹还像以前那样,敲敲门,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说:“求求你,饶了我吧!”我却已经不在乎了。
练琴时,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也湿透了衬衣,但是我绝不坐在椅子上练习。
在以前,我可是坐着练的。
④就这样,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里,________地练琴:而我那位特殊的“听众”,那位耳聋的老人,也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子上等我,看我拉琴。
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欢乐和幸福;我呢,在她面前,________、一丝不苟地拉着每一支曲子,仿佛她真的能听到我的琴声。
⑤我一直保守着这个秘密,直到有一天,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大吃一惊。
妹妹追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
我告诉她:“是一位老太太,就住在靠近小山的那座楼里,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个聋子。
”“聋子?!”妹妹惊叫起来,仿佛我在讲天方夜谭,“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而且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前天还在指导我们排练呢。
她怎么会是聋子?”⑥我一下子明白了什么,心中充满了对老人的感激与崇敬。
从此,每天早晨,我仍然早早地来到小树林里,面对我这位特殊的听众,这位“耳聋”的音乐家,轻轻调好琴弦,拉起一支支优美的曲子。
我用心感受着,仿佛听到了老人在用她的心演奏着真正的音乐,那美妙的音符从她心中缓缓流淌,充满了整个小树林,充满了我的整个身心。
⑦后来,我成了一名真正的小提琴手,有了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的机会,但是,每当此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我那位特殊的听众,那位“耳聋”的音乐家。
(作者:落雪,有改动)1.根据文意为文中空白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它们的字母依次写在括号内。
()A.幽静B.坚持不懈C平静 D.信心十足2.本文所写事情的起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第③段具体写了“我”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我”比以前________和________了。
(用两个词语概括作答)4.结合文意,解释两个“特殊”的含义。
第②段中加点的“特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⑦段中加点的“特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5、本文第②段中画横线的语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怎样的表达作用?6.说说第⑥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A、C、B、D。
2、我不敢在家练琴,找到了可以练琴的小树林。
我成了一名真正的小提琴手。
3、自信,刻苦。
4、第②段中加点的“特殊”:这里指在我沮丧和灰心时,尽管耳聋却愿意听我拉琴,给我勇气。
第⑦段加点的“特殊”:这里指为给我鼓励而不聋装聋,使我坚持练琴,终于成材。
5、修辞方法:比喻。
作用:将老人的话比作诗,生动形象地写出老人的话入耳动听,意味深长,唤起了我的自信,给了我美好的感受。
(答对第一问给1分,答对第二问给2分)。
6、我感受到老人演奏的音乐是那么美妙动昕,这乐曲回荡在小树林,打动了我的心。
江南的雪①对于一位在江南住惯的人,在严寒的冬天也难得一见雪的踪影,春天下雪便是奇迹了。
物以稀为贵,今年的春雪就越发显得珍贵。
②雪从正月十一下起。
刚一开始,雪肆无忌惮如同撒盐般落在广袤的大地上,同时也不停地侧敲着人们的房子、窗户和雨伞,发出吱吱的声音,清脆而幽雅。
走在路上的我,感觉这声音是那么的熟悉和美妙,仿佛把我带入了那个远逝的梦幻般的童真年代,在大山里小溪边,我和小伙伴们正在聆听叮叮当当的泉水声。
③一阵汹涌的雪过后,接踵而来的是芦絮般的小雪,一小片,一小片的,虽下得不大,但不久地面屋顶上白了一层,宛如覆盖了一丛白毯。
树枝上,草坪间,山尖上顶着一串串的小白花,与朦胧的天'空灰白相间,很有些中国古代山水画"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的韵味。
④雪虽然下得不很大,可是整个苍茫的大地比往常宁静了许多。
但也不像唐代诗人柳宗元所描绘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那样冷静。
宁静之中也蕴含着蠕动:漫天的飞雪本身就是一幅时尚的动漫,它在向大地炫耀..了人们内心的烦躁和不安;..的同时,也一步一步的浇灭还有路上三三两两的车仍在穿梭,与飞雪的纠缠..更添大地的娇媚;偶尔还有几个行人匆匆赶路,游离..在这寂寥的雪国中。
行人的稀少,我想到了一个原因。
那可能是跟人们的爱美有关,生怕太多的行走玷污了这幅天然浑成的山水画,倒不如躲在家中偎倚在火炉旁边,一边嗑着瓜子,一边调侃,享受着雪带来的宁静和悠闲。
如果是读书人的话,映雪读书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⑤雪除了给人们带来宁静外,还给人们带来极高的兴致和美好的希望。
记得《世说新语》里有一篇《王子猷居山阴》的文章,文章说:"王予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
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我在纳闷,何以使这位鼎鼎大名的书法家而又自命清高的魏晋名士乘兴而行呢?聪明的人一眼就会发现,那就是"雪"惹的"祸"。
可见,雪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调剂品"和"开心果"。
有了雪,文人就妙笔生花;有雪,农夫就信心百倍;有了雪,咱们老百姓就真高兴!⑥江南的雪虽韵味十足,意兴盎然。
但也有它先天的不足:相比北国的雪,它显得不够刚毅,不够坚强,不够浑厚,娇气、羞涩、短暂也就在所难免了。
北京的雪我是见过的,但并不像李白所说"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那么夸张。
如果真要把江南的雪和北国的雪作个比喻的话,我想:北国的雪就好比北方的汉子,豪放、洒脱,洋洋洒洒;而江南的雪如同小家碧玉,娇小、细腻,缠缠绵绵。
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地理与气候决定人的精神气质。
从南北雪的形态特征来看,孟德斯鸠的理论确实有道理。
⑦雪下了整整一天一夜,到正月十二下午停了。
可我的心问却没有停止对雪的眷恋,我不仅眷恋雪的洁白,眷恋雪的晶莹剔透,更眷恋雪的那种不夹带一丝丝杂质的纯正。
这让我想起了为人处世,人如果能够像雪一样坦坦荡荡,纯正洁白,世间就没有了那么多的恩恩怨怨了,人类也就可以和谐幸福地生活。
而人们常常把雪当做"天使",当做"棉被",当做好事情的预兆,也就是因为雪代表了人们内心的追求:自然、纯洁、洒脱。
虽然有时候人们达不到洁白无瑕的那种境界,但向往她本身也是一件美好的事物。
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喜欢雪,赞赏雪的原因。
⑧这场春雪已经融化了,但它播撒在人们心间的希望种子是不会融化的,到了秋天的时候还会丰收。
1.文章第②③段是从哪些角度来写江南的雪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2.概括文章第④⑤两段的主要内容。
从全文来看,作这样的安排有什么好处?答:。
3.第⑥段中作者忽然说江南的雪"也有它先天的不足",并拿它与北国的雪相比较,指出它的"不够刚毅,不够浑厚",这样写你觉得好吗?答:。
4.文章第④段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很有特点,请任选一词作鉴赏。
加点词语:炫耀、浇灭、纠缠、游离。
答:。
5.文章最后说"播撒在人们心问的希望种子是不会融化的",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你的想法。
答:1.从听觉(声音)的角度来写下雪,"吱吱"的,清脆而幽雅。
写出雪的急骤。
从视觉(颜色和形状)的角度来写下雪过后一片白色,像覆盖了一丛白毯(形状:芦絮般,一小片一小片)。
写出雪的洁白与韵味。
2.第④段写下雪时的宁静,第⑤段写雪给人们带来了兴致和希望。
这样安排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更具诗意(情趣),也更能表达作者喜爱雪的情感。
3.这样写好。
通过比较更突出江南雪的特点。
4.炫耀、浇灭:用拟人的手法,写出雪的大和毫无顾忌,很有生气,极富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