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讲究追求个性,讲究与众不同已蔚然成风,追求个性和与众不同应该不错,但是如果每个人都追求个性,那么是不是又都趋同了呢?下面一起随小编来欣赏关于个性与共性的作文吧。
个性与共性作文范文篇1:在宇宙中看地球,大千世界中的芸芸众生,就如同尘埃一样,看不出有什么分别,把镜头拉近,在地球的一个角落,有这样一位王太太。
这天,和往常一样,王太太在家里看报纸。
她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人要追求个性,要与众不同》。
这个题目使王太太产生“兴趣”。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如果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都是一个样子,那我们的生活还有什么质量可言。
”这一点,王太太是同意的。
“……看看自己的周围吧,你的生活与他的没什么分别,上班,下班,做饭,带孩子,是该改变的时候了……”王太太开始变得激动也觉得的确是应该改变了。
“所以,让我们追求个性,变得与众不同吧!”“与众不同”这一充满诱惑力的词使王太太一下子进入了亢奋状态,是的,她要变得与众不同。
可她却不知道,在这天晚上,这座城市里,还有无数的人看到了这张报纸,发出同样的感慨。
王太太开始追求与众不同。
有一天,她在电视上看到了一则钻戒的广告:“追求个性的你,值得拥有这独一无二的钻石戒指。
”第二天,她买一枚这样的戒指,就因为那“独一无二”四个字。
戴上新戒指,王太太兴奋地在街上走着,可是,她发现没人注意到她的与众不同,当她看她们的手时,她呆住了——街上的每一位女士都戴着那样的一枚“独一无二”的戒指。
经过换戒指的失败后,王太太决定要在文化上与众不同,她要学习一项高深的、别人都不懂的知识。
在这个现代文明充斥着每一角落的城市,她选择了《周易》。
从充满热情地翻开《周易》到心灰意冷地放弃,她一共只读了几页,那些晦涩的文字使她头昏脑涨茫然不知所云。
她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她开始急躁:只要别人的意见或建议我全不同意,那我就不是与众不同了吗?经过了几个月的实践,她的确“与众不同”了,可是她身边再也没有一个朋友。
有一天,她恰巧路过隔壁,听见邻居的议论:“王太太变得不听别人的意见,真是受不了她。
”“这有什么,这样的人,哪都有,我见得多了。
”“嗨,她会不会在闹更年期呀。
”……听到这,王太太彻底崩溃了,她心中的“与众不同”的美梦也随之变得粉碎。
在地球上不同的角落,这样的“王太太”还有很多。
把镜头拉回来,看地球上的芸芸众生,真的如尘埃一样,没什么分别。
个性与共性作文范文篇2:没有个性的前工业化时代已经过去。
那个时代无疑是拒绝个性的。
商品只有一种样式,服装只有一种颜色。
电视只有一个频道……人们只有一种选择。
你无论是身处六七十年代的中国,看到满街的橄榄绿,还是站在二三十年代的纽约帝国大厦的顶层,只觅见一片灰色的火柴盒状的建筑,你难道不感到一点单调,不感到眼皮的发沉,恹恹欲睡?“我就是我,没有复制品”这句响亮的广告词为现今的后工业化个性时代,作了最好的注解。
人们要求个性,生产个性化产品的新技术、新方法便立即满足了他们。
一句话,这是一个人人都想追求,人人都有能力、有权利追求个性的鲜活生动的时代。
这个时代大多数平庸的人们,平庸的媒体异口同声地把追求个性等同于追求时尚,追求流行。
这其实是一个极大的误区。
从语义(学)上说,个性即为不同于他人,亦有“独创”之义。
那么,一件商品得到流行,购买者趋之若鹜,他们买到它后,回到各自的小圈子里开始向各自的小圈子里的人展示。
一番炫耀之后,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拥有了个性,产生了满足的快感。
于是,一件可能已为成千上万的人购买的商品、一件同样的商品,成为了成千上万的人的个性的象征。
每个人都夜郎自大般地认为自己有个性,与众不同,这是一种集体的虚伪。
这种“个性”就像稻草人,颇具“威力”,冠冕堂皇却无任何实际内容。
不过,我们不妨还是来了解一下它的起源。
其中一支便是美国苹果电脑公司的“神女”史蒂夫·乔布斯亲手策划的个人电脑。
这款一改传统电脑笨重形象,具有圆润的外形,多种颜色的透明机壳的产品几年前出世后便引起了轰动:世界公认的最有个性的乔布斯和他最有个性的苹果公司为每一位消费者打造了个性电脑。
我承认,确实很了不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不过,先不论它是否对每一个人都有个性,单是后来者们(主要集中于电脑、信息业)的东施效颦就已经几乎磨平了这种个性的烙印。
把产品白色的外壳去掉一块,让消费者选择一种名字好听的颜色的塑料片安上去,然后告诉他:“你真有个性”——精明的商家们仅以此为卖点以吸引消费者。
而正是商家们无个性的模仿,才让个性在伪个性的海洋中一点点地淹死。
真正的个性是不甘于如此的,乔布斯用新款水晶宝石般的电脑向人们展示了个性的生命力。
而平庸的个性却仍是稻草人——稻草人没有生命,而却被用作英雄死去后的替代品。
个性与共性作文范文篇3:亚历山大大帝在征服世界之前曾经面对过一个死结——谁能解开它,世界就是谁的。
亚历山大没有像其他的尝试者一样去苦苦地解结,而是拿出剑劈断了结。
随后不久,世界就成了他的。
我并没有征服世界的野心,但我也决不是个安于平庸的人。
于是我潜心探求亚历山大成功的秘密,或者说是寻找上天造结的玄机。
想来希望解开死结的人,都是盼着自己能被预言说中,成为世界之主宰——即便是成不了世之至尊,仅解开此结本身,就足以令自己名垂青史,万古不朽。
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想与众不同。
但仔细回味,亚历山大之前的众人,“解结”方法却大体一样,无非是研究结的绕法、结构、机关、突破口……诸如此类,但却无甚突破。
正是由于思想上没有突破,缺乏必要的魄力与气质,才使众人成为不了亚历山大。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亚历山大、解结、征服世界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其实应是必然的。
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一位女环保专家(很遗憾我忘记了她的名字),她在她的著作《寂静的春天》中向人们宣传并呼吁保护动物和环境,禁止使用农药DDT,但却遭到许多人尤其是化工资本家的围攻。
她被孤立、嘲笑,甚至被人说成是“哗众取宠的疯子”,最后抑郁地死去。
但其20年后,几乎全世界的人都钦佩她的远见卓识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她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20位科学家之一,与爱因斯坦、弗洛伊德等人同列。
在我看来,她是做到了真正的“与众不同”,一种超越时代认识局限与狭隘的与众不同,一种永恒的与众不同。
当今社会,思潮并起。
前卫、时尚、另类甚至是变态充斥着感官和心灵,有人迷茫于其间,有人“弄潮”其中,并自以为“与众不同”。
但很少有人静下心来探寻一种超越平庸、领先时代、趋于永恒的人生智慧。
其实,只要有人找到它,那这个人便可真正与众不同,永恒不朽。
个性与共性作文范文篇4:母亲说我是块有棱有角的水晶,打磨好了,定能绽放异样的光芒。
哥却对我嗤之以鼻,常说我投胎时,哪位神仙准是打了瞌睡。
每当这时,我都会毫不留情的重拳出击,我才不要让那所谓的规矩束缚住个性的翅膀。
哥说我连睡觉的样子都不像个女孩子。
对于这一点,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确不像样。
且不说夏天一晚上我的身体能在床上转一圈,单说冬天我那脚丫子就总是“出轨”,这便给哥可乘之机。
你不晓得他有多坏,居然用蜡烛烧我的脚心,我哪里还能睡得安稳。
我“嗖”的坐了起来,大叫“着火了”,待到睁开眼,一看哥那“小人得志”的样子,我恨不得立马过去给他两个耳光。
我穿好衣服,心里一遍遍重复:有仇不报非君子。
谁料,“啪”我栽了个大跟头,哥居然设陷阱。
我只觉得怒气从心头一下子飞达脑门。
我拿起扫把摁住哥就狂打不止。
不知是我用得劲太大了呢,还是那场面太惊人了,哥竟一点反抗也没有,只见那长长的分针走了好几个格,我才累得停住了手。
哥说:“你的眼神像个杀手,没有一点女孩子的温柔!”一天,一向“笑傲江湖”的哥哥竟垂头丧气地回来了。
“哥,咋了,让人给煮了?”“刚买的裤子让我给挂了!”“小菜一碟,瞧本姑娘的。
”拿针,引线,打结,拿起裤子,熟练地缝了起来,三下五除二,搞定!哥像个领导似的点了点头:“到底是个女孩子。
”几天以后,哥神秘兮兮对我说:“小妮子,我是不会白受你恩惠的!”他故意拉长语调,“给——《暖春》。
”我一拍哥的肩膀:“不错嘛,宝剑赠英雄。
”……当我看到那可怜的小华哭着求着:“爷爷,爷爷,我不回去,我不想回去……”我的眼泪就开始在眼中打转儿。
当懂事的小华被那狠心的婶娘弄得满手血时,我真恨不得替她包扎一下,给她吹吹那伤口。
只听见小华却说:“不疼,真的不疼。
”我的眼泪成了“连珠子”。
哥一副瞧不起的模样:“瞧瞧,女孩子就是女孩子,这么多愁善感。
”我曾在日记中写道:每一个女孩子都犹如一抹美丽的彩虹,我更愿在那上面自由飞翔自由歌唱,尽情摆弄我的舞姿。
彩虹固然美丽,而彩虹里的世界更需要绽放个性的光芒。
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
”本姑娘今天对不住他老人家了,大胆改为“女子和而不同”——继承传统女子的美德,争做个性独特的你我。
个性与共性作文范文篇5:所谓共性,即指所表现的人或事所具有的概括性与必然性,体现为理性的,能够启发人们的联想。
以上文为例,其共性大而言之表现在均为天真活泼、富有上进心的中学生;小而言之班长是能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工作关系的典型,学习尖子是能努力兼顾智育与体育的代表。
他们是当代中学生抑或当代某一性格群体中学生的缩影,犹如“窥一斑略知全豹”,或相对说“一叶落知天下秋”。
俄国著名文学家高尔基说:“作品要能相当强烈地打动读者的心胸,只有所描写的一切—情景、形象、状貌、性格等等,能历历浮现在读者眼前,使读者能够各式各样地‘想象’它们,而以读者自己的经验、印象及知识底积蓄去补充和增补。
”只有写出共性,让人有“对号人座”的可能,才会给人留下充分的想象及其联想空间,引起共鸣。
所谓个性,即指所表现的人或事带有具体性与偶然性,体现为感性的,能够限制人们的联想。
再以上文为例,无论是班长,还是学习尖子,虽有鲜明的共性,能使人看到某一尖人的综合特征,从而“作者举一隅而读者以三隅反”;可由于人物又具有鲜明的个性,限制了联想,在一定角度来看,有了定位、定势、定形之固,具体落实在某一个班里,是一个有脾气,一个有钻劲的活生生的现实中人,进而避免了个体形象塑造里的抽象化与概念化的通病。
共性与个性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但个性中包含有共性;以之推导,具体中包含有概括、偶然中包含有必然、感性中包含有理性,逻辑涵盖明了。
反之,也这样。
例如,小而言之作为“典型”与“代表”之于大而言之天真活泼、富有上进心之形象是个性;之于某些中学生,又是共性。
河东河西,相对而言。
典型的个性更真实、更鲜明、更普遍、更集中。
应该说,以简驭繁之浅谈与深议,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来说的,切合于不同的标准,“繁”、“简”概念有特定语境意义,本身不能望文生义,同详写与略写、共性与个性,也不能简单地划以等号,有心者定能悉心而悟。
质言之,浅谈之内涵,侧重于校园教学文体,旨在教育学生成为一个能写一般文章的合格者;深议之底蕴,侧重了社会普遍文体,旨在引导学生成为一个拾级文学阶梯的跋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