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需要儿童
正常化,即主张智力障 碍者及其他残疾人每天 的生活模式应尽可能接 近主流社会。
20世纪70年代,世界各国的特殊教育以隔离制为主, 但挪威、瑞典等国家的特殊教育界提出了“正常 化”,打破了隔离制的传统。
1971年和1975年,联合国分别通过了《弱智儿童权 利宣言》、《残疾人权利宣言》。
特殊教育学
20世纪70至80年代
行为评估、提供建议、为教师和家长提供 咨询和支持、帮助教师专业发展、帮助家 庭训练和家长对残疾的认识。
美国
我国 台湾地区
学习障碍 言语语言障碍 智力障碍 情绪障碍 多重障碍 听觉障碍 肢体障碍 其他健康障碍 视觉障碍 自闭症 聋-盲 外伤性脑损伤 发展迟缓
智能障碍 视觉障碍 听觉障碍 语言障碍 肢体障碍 身体病弱 严重情绪障碍 学习障碍 多重障碍 自闭症 发展迟缓 其他显著障碍
特殊教育学
全纳教育
(inclusive education,国内许多著作与文 章译为融合教育)
1975年 美国 《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94—142公法) “最少限制环境”是该法律提出的安置特殊儿童的一项基 本原则。
1978年 英国 沃纳克委员会 《沃纳克报告》 报告认为,绝大多数残疾儿童可以而且应当在普通学校就 读。
1981年 英国 《1981年教育法》
用“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代替原来的“特殊儿童”。
一 什么是全纳教育 二 全纳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三 全纳教育的支持模式 四 我国现阶段的全纳教育——随班就读
特殊教育学
理解并掌握什么是全纳教 育.
了解全纳教育的产生与发 展。
理解并掌握全纳教育的支 持模式。
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全纳教 育——随班就读。
理解并掌握什么是全纳教 育.
理解并掌握全纳教育的支 持模式。
指身心发展上有各种 缺陷的儿童。又称缺 陷儿童、障碍儿童。
特殊教育学
广义:指与普通儿童 各方面有显著差异的 各类儿童。
狭义:专指残疾儿童。
特殊教育学
指因个体差异而有各 种不同的特殊教育要 求的儿童。
特殊教育学
1978年,英国的沃纳克报 告中,首次提出了“特殊教 育需要儿童”这个术语。
1981年英国的教育法案废 止了关于障碍儿童的11种 分类,将那些有学习困难的 学生统称为有“特殊教育需 要儿童” 。
全纳教育的支 持模式; 全纳教育中的 家庭和社区; 开发全纳课程。
全纳教育的资 源和经费; 教育衔接过程 管理; 发动和巩固学 校的变革。
特殊教育学
巡回指导
全纳教育 的支持模式
资源中心 资源教室方案
合作学习模式
特殊教育学
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学家、 听力学家、诊断和评估人员、 职业治疗师、物理治疗师、 康复咨询师、学教育法》 提出最少受限制环境原则和适当教育原则,从法 律上强调了全纳教育的必要性 。
美国 《2004年残疾人教育促进法》 目的是通过家长参与、提高绩效责任、减少文本 工作等做法,促进特殊儿童教育。
特殊教育学
2002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纳教育共享手册》
全纳教育的管 理与发展; 全纳教育专业 人才的培养; 评估确保全纳 教育质量。
全纳教育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满足所有儿童的 需要,学校必须无条件地接收学区内所有的 儿童,并为这些儿童发展所需的教育提供必 要的保障。(刘春玲,2008)
特殊教育学
全纳教育的 产生与发展
全纳教育的产生 全纳教育的发展
特殊教育学
20世纪初期至中期
1930年 美国《儿童宪章》 第一次用大量篇幅对特殊教育进行了专门的阐述,并 提出了特殊教育应是教育的一个合法组成部分。
教育制度的设计和教育计划的实施应该考虑到这 些特性和需要的广泛差异;
特殊教育学
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必须有机会进入普通学校, 而这些学校应以一种能满足其特殊需要的以儿童 中心教育学思想来接纳他们;
以全纳性为导向的普通学校是反对歧视态度、创造 受人欢迎的社区、建立全纳性社会以及全民教育的 最有效途径。
特殊教育学
残疾 儿童
特殊 儿童
特殊教 育需要 儿童
指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 陷的儿童。又称缺陷儿 童、障碍儿童。
广义:指与普通儿童各方 面有显著差异的各类儿童。 狭义:专指残疾儿童。
指因个体差异而有各种不 同的特殊教育要求的儿童。
特殊教育学
我国
智力残疾 听力残疾 视力残疾 言语残疾 肢体残疾 精神残疾 多重残疾 其他残疾
特殊教育学
全纳教育
(inclusive education,国内许多著作与文 章译为融合教育)
全纳教育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满足所有儿童的 需要,学校必须无条件地接收学区内所有的 儿童,并为这些儿童发展所需的教育提供必 要的保障。(刘春玲,2008)
特殊教育学
普
特
通
殊
残疾儿童
儿
儿
童
童
特殊教育需要儿童
特殊教育学
是指组织专家队伍,从一个学校到 另一个学校开展评估、提供咨询、 提供材料,甚至做一些直接教学的 活动。
特殊教育学
优点 使专门化服务直接进入到
每一所学校。
特殊教育学
是一个行政区专家团队的基地。
特殊教育学
优点 可以提供资源和专家支持,使
得集中的和多学科的干预成为可能。
特殊教育学
开展的 主要 工作
1948年 联合国大会 《世界人权宣言》 提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的目标在于为了充 分发展人的个性。
20世纪中期,一些研究者认为,特殊儿童被限制在隔 离班级中接受教育并不一定有效,并对隔离教育的质 量低、设备差及教师缺乏训练等问题提出了批评。人 们开始尝试一体化教育。
特殊教育学
20世纪70至80年代
特殊教育学
1994年 英国 《特殊教育需要鉴定与评估实施章程》 表明了对学校和地方教育当局成功实施全纳教育的 期望。
1995年 英国 《反残疾人歧视法》 第一次将特殊教育需要与法律上的机会平等联系起 来。
2004年 英国 《特殊教育需要者教育法》 强调了有特殊教育需要者享有与其他人相同的教育 权。
并明确指出地方教育局要确保特殊儿童尽可能地在普通学
校就读。
特殊教育学
20世纪90年代
1994年6月10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西班牙萨拉曼卡 “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入学和质量”
《萨拉曼卡宣言》
特殊教育学
每一个儿童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有获得可 达到并保持可接受的学习水平的机会;
每一个儿童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兴趣、能力和学 习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