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周练四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徘徊.(huí)踌躇.(chú)长歌当.哭(dāng)
B.寥.落(liáo)桀骜.(ào)殒.身不恤(sǔn)
C.菲薄.(bó)赁.屋(lìn)洗涤.(tiáo)
D.浸渍.(zì)喋血(dié)语言犀.利(xī)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日本政府一意孤行地推进所谓钓鱼岛“国有化”后,钓鱼岛局势箭.在弦上
...,高度复杂敏感,各方对此深表关切和忧虑。
B.2月28日,中国外长杨洁篪在会见日本外相时就钓鱼岛主权问题全面阐述了中方的严正立
场,要求日方谨言慎行
....,避免事态扩大化。
C.台独分子不断散布台独言论,干着分裂祖国的勾当,这些危言危行
....总有一关会成为套在他们脖子上的绞索。
D.个别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玩忽职守,以权谋私,这无异于火中取栗
....,不但烫手,且玩火者必自焚。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微博”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促进了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
B.企业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面对这样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需要创业的勇气和创新的锐气。
C.今年住房供求关系平衡,国家政策相对稳定,同时受到广州、深圳等外地房价下降,济南的二手房价不会大涨。
D.教育部日前发出通知,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学校食堂要及时进行整改,坚决杜绝食物中毒事件不发生。
4.依次填入下面文段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现在大概不会有人公开赞成掠夺性的强盗行径了,。
生态不仅是科学问题,而且是伦理问题,正是伦理为科学规定了界限。
①但是,同为主张善待自然,出发点仍有很大分歧
②我的看法是,两派都有道理,但说的是不同层次上的道理,而低层次的道理要服从高层次的道理
③一派反对人类中心论,认为从根本上说,自然是一个应该敬畏的对象
④一派强调以人类为中心,从人类长远利益出发,合理利用自然
⑤合理利用自然是科学,不管合理的程度多么高,仍然是科学,而科学必有其界限
A.①③④⑤② B.①④③②⑤ C.⑤①③④② D.⑤①④③②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太子迟.之迟:认为……晚了
B.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给予,赠送
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谢:道谢
D.图穷.而匕首见穷:穷尽
6、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沛公安在
B、因击沛公于坐
C、客何为者
D、大王来何操
7.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是()
例:慕大王之威
A.千金之资币物
B.太子迟之
C.皆白衣冠送之
D.顷之未发
8.怎样理解《记念刘和珍君》中的“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这一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注]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
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默写。
(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3)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4)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5),大礼不辞小让。
,我为鱼肉,何辞为?”
语文周练四答案
1.D(A“徊”应为huái,“当”应为dàng,B中“殒”yǔn,C中“涤”应为dí)
2.B (A.箭在弦上:比喻为形势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
此处应为“千钧一发”。
B.谨言慎行:严谨其言论,审慎其行为。
谨、慎:小心,慎重。
指言语行动小心谨慎。
C.望文生义,“危言危行”指不顾忌讳,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D.火中取栗: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
)
3、B.(A..搭配不当,“加快”和“质量”不搭配。
C.“受到”缺宾语,可在“下降”后加“的影响”。
D.否定不当,去掉“不”。
)
4.B(与前文中的“掠夺性”相对应可确定①排首位,这段话的观点是最后一句,强调了伦理是科学的界限,根据语意连贯可确定排序④③②⑤)
5.C(谢:谢罪)
6、B
7.A
8.答:这是对烈士的热情讴歌。
真正勇猛的革命志士,能严肃对待反动统治下的血腥屠杀,毫不回避,奋然而起,前仆后继,为推翻黑暗的反动统治而英勇斗争。
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人民的悲惨命运而哀痛,以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的幸福。
这是何等的伟大和崇高。
9、答案:半夜了,四野万籁无声,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清凉月色,照射疏竹,仿佛听到一泓流水穿过竹根;泉响鸟鸣,四周空旷宁静,描绘出一幅月下西园凄清寂寞的景象。
表现了作者谪居僻远之地,似有自得之趣,实则孤独愁苦,无人理解的寂寞郁悒(郁闷)情怀。
(描述景象,概括意境,情感理解准确。
)
10、默写。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