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
专业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待业发展,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方案;以突出职业技能培养为特色,实行“双证书”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专业领域方向相适应的文化水平与素质。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知识,具备相应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熟练掌握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进出口业务、国际经济合作方面的技术应用性,能够获得报关员、报检员、单证员、国际商务师、货贷员等职业资格证书的报关、报检、货贷、商务、单证等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一)思想政治素质要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本专业所需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
具备国际贸易专业人员所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职业道德,掌握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进出口业务、国际经济合作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熟悉对外贸易方针政策和具有从事国际经济贸易实务的能力。
详见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及实践项目结构及要求表和能力分解表。
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及实践项目结构及要求
能力分解表
三、招生对象与修业年限
(一)招生对象
本专业招收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青年。
(二)学制基本学制三年。
实行学分制管理和弹性教学制度,学生可在2-5 年内完成
学业。
四、主要课程设置及时间分配(含课程性质、类型、学时学分分配、教学方式、实践环节安排等)
(一)课程设置(附表一)
(二)主要课程介绍
1.西方经济学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并能运用经济学的一些研究成果,理解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若干重大问题,加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
2.国际商法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经济理论及具体经济法规的主要内容,认识国际商法所起的重要作用。
提高运用法律手段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自觉性。
3.应用统计学
通过对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会运用统计调查法、分类法、对比分析法等现代统计方法,为学好市场预测与决策奠定基础。
4.会计基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点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并通过模拟实习学会会计核算的基本操作程序。
5.商务英语
通过商务英语的学习,掌握商务词汇以及在商务活动中与人的交流与沟通。
能够达到国际贸易从业人员的从业水平,方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的应用。
6.国贸地理
本课程主要在讲授国际贸易地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了解世界市场的形成分布及中
国和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地理知识。
7.报检通过报检的学习,了解商品的检验检疫流程,清楚报检商品的品质。
掌握法典目录中关于商品报检的相关知识。
8.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着重讲授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及与国际贸易实务相关的国际金融基础知识。
9.计算机应用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中、西文输入方法及多种现行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础理论、基本操作方法;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含义和内容及实现方法等,使学生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和应用各种相关软件。
10.国际商务谈判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训练,使学生了解国际商务谈判的一般特点,熟悉并掌握业务洽谈的基本战略和方法,提高实际谈判能力。
11.应用文写作使学生了解外贸业务文书和其他商务文书、行政文书的特点、内容和作用。
掌握以上文书写作要求,具有熟练地写作商务信函和行政公文的能力。
12.国际经济合作
通过国际经济合作的学习,掌握跨国公司的交易商品的不同合作类型,并知道国际商品的交易方式有哪些。
13.国际货运与代理国际货物运输与代理,了解国际货物运输流程及路线,掌握货运代理技能,辅助进出口贸易活动的完成。
14.外贸函电
在英语水平基本达到PETSII 水平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商务往来信函的格式、专业词汇和语言文体特点及常用通讯形式的文体;掌握撰写和翻译商务信函、运用商务英语进行商务谈判的能力及技巧。
15.国际金融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国际范围内货币金融活动的基本理论与实务,主要内容包括国际收支、外汇和汇率,国际储备、国际货币制度、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机构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理论和实务。
16.进出口报关实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海关法律法规,掌握进出口货物申报、配合查验、缴纳税
费等专业技能。
17.市场营销学
本课程分为营销原理和营销实务二部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营销环节、市场定位,掌握市场营销组合的产品、价格、分销渠道、促销等理论和方法,掌握市场营销的管理及策略,结合营销实践,加强营销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18.物流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有关运输、配送、保管、包装、仓储等方面的知识,并掌握一定的物流技术。
19.经济法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经济理论及具体经济法规的主要内容,认识经济法在维护市场秩序,宏观调控市场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提高运用法律手段参与经济活动的自觉性。
重点掌握经济合同法。
20.电子商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识记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领会不同概念和应用的关系与区别,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常见的电子商务应用。
21.海上运输与保险通过海上运输保险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货物通过江海运输可能发生的风险,掌握规避风险的方法,掌握投保技能。
能缮制保险相关单据。
22. WTO规则
通过对WT(概论的学习,让学生在总体思想上,体现从成员利益到WTC本质、从本质到规则、从规则应用再回到成员利益的逻辑性;在规则上,明确了规则的层次性,强化了规则的原理、内容与应用的结合性,让学生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
五、教学进程表
详见(附表二)
六、必要的说明(含各类课程比例、必修选修课安排、考试与毕业、专业指导委员会、实训基础建设与产教结合方式)
(一)各类课程比例见附表三。
(二)必修选修课安排见附表四、附表五。
(三)实践教学进程见附表六。
(四)考试与毕业
1、成绩考核
(1)理论课程考核
每学期确定三门必修课程为考试科目,按百分制评定成绩,其余必修课和选修课采用五级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评定。
成绩合格者可得规定的学分,不及格者不得学分。
(2)实践技能考核本专业的实践技能考核采用学校考核和行业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下列技能项目必须在学校组织考核的基础上参加行业组织的考核,并获得相应资格(等级)证书。
计算机应用能力。
通过国家计算机一级考核取得合格证书,或取得相应的省级中级证书得 2 分。
没有取得省级中级以上证书者不能毕业。
英语应用能力。
通过国家外语二级半考核,获得相应得等级证书者得 2 学分。
没有取得国家二级半以上证书者不能毕业。
报关员、报检员或外销员技能培训。
通过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获得中级证书者得 2 学分。
没有取得中级以上证书者不能毕业。
(3)毕业论文学生必须在教师指导下撰写毕业论文,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方能毕业。
2、毕业学生必须修满118 个学分并获取规定得专业证书才能毕业。
(三)实训基础建设与产教结合方式
1、专业指导委员会
本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职能是指导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工作和协调产教结合中的各种工作关
系。
本专业指导委员会由企事业单位的国际贸易专家和本校的双师型教师及副教授组成。
主要工作包括:参与教学开发;指导和审定教学计划、职业岗位技能标准;提供专业最新动向的有关信息;指导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实训;协调生产和教学单位的岗位培训和科研工作,参与学生毕业前的考核(毕业
答辩)0见附表七。
2、校内外实训基地
3、产教结合的具体形式
依托校外实训基地一牡市进出口公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牡市进
出口公司中兴有限责任公司、牡市丰达化工进出口公司,以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专业技能实训。
由依托单位提供实际业务资料和必要的实习条件,实训基地派专家来校进行实训讲授和指导,学校教师到
校外依托单位进行业务指导、咨询、培训。
学校和依托单位之间共同
组织科研课题的规划和研究。
专业课程安排表
表二教学进程安排表
表三学时分配表
表四专业选修模块
表五公共选修课表
表六技能(实践)教学进程表
表七: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一览表
表八国际贸易专业实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