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鼓励中成长
解放路第二小学李泽徐
马卡连柯说过“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天然的基层细胞,人类的美好生活在这里实现,,人类胜利的力量在这里滋长,儿童在这里生活着,生长着,——这是人生的主要快乐。
”种牡丹者得花,种蒺藜者得刺,家庭是社会教育的基础。
孩子上小学了,作为我们这些年轻的家长如何教育好孩子其实也是一门课程。
以前总觉得孩子长大一些就好了,现在才觉得“万里长征”才开始。
今天,我以双重身份——是家长又是教师的身份,结合现实中的问题来谈谈自己的切身感受和想法。
一、多给孩子一些表扬和鼓励。
多给孩子欣赏的目光,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品质,有利于增强老师和父母对孩子的信任。
多给孩子以欣赏的目光,就会看到孩子与众不同的长处和优点,看到他的一点点进步,肯定他,坚持鼓励他,耐心引导他,平和看待他,并以实际行动支持他,孩子就会把自己的优点发扬光大,这一点是很必要的。
放学了,班主任老师让他走在最前头举班级牌子,回来后他喜滋滋地跟我说:“爸爸,今天我特光荣,以后我要继续努力,争做同学们的好榜样。
”一天,象棋老师夸他棋谱背得很熟,他又重新找回了学象棋的信心……
一天孩子主动帮爷爷拿了个打火机和烟灰缸,我们都表扬了他,现在他知道吃饭前帮我们把凳子搬好。
早晨出门时,看到电梯口灯亮着,
他会把灯关了……
二、注重与孩子日常交流,帮助孩子克服缺点。
我们比较注重与孩子的交流,每天放学回家都让他说说在学校发生的事情,说说同学的优缺点,让他能从别的孩子身上得到进步。
三、不要轻易对孩子发火。
我觉得,经常对孩子发火,会出现两种结果。
一是他已经习以为常了,觉得你发火没什么大不了的事;二是会使他胆小而惧怕你,使他对你望而却步。
如果经常发火,他就会报喜不报忧,家长就了解不到孩子的真实情况,这样教育起来就会被动。
孩子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报兴趣班时,他想学象棋,妈妈却不让报,给他报了拉丁舞。
学了几节课以后,孩子就不想学了,碍于父母的威力,一直没敢说。
有天早晨起床后他郑重跟我们说他不想学,不答应他就不去上学了。
妈妈一听火了,动手打他了两下。
孩子很倔,没说什么,饿着肚子含着眼泪出了门。
下午我们出去办事,回来后我直接去接他放学。
跑到舞蹈房却没看到他。
接下来在校园里找了几个来回,还是没找到,傻了。
后来他妈妈打电话回家问了,孩子一个人早早就回家了。
他妈妈跟我说,今天回去一定要好好收拾他。
我听了,就对他说:先不要发火,等我回家问了再说。
孩子看到我们回到家,怕得不得了,吓得直躲。
我跟他说,不要怕,爸爸不打你,今天权当休息,没关系的,但我想知道你是怎么回的家。
孩子就跟我说了,每天放学时,他就已经饿了,再跳舞的话,实在跳不动。
他跟班主任老师请假了,说今天很累,想休息一下。
老师问他,爸
爸知道这么早来接你吗?他说,知道的。
老师就同意了。
他在校门口等了一会儿,没看到我,他就独自回家了。
听完以后,我首先表扬了他:第一,平时从来不主动跟老师交流,今天却跨出了这一步,这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其次,今天一个人能安全地回家了,这也是一个进步。
孩子一听就开心起来了。
我接着又说:但今天也有两个错误。
首先,作为一个学生,做事情不应该半途而废,有什么想法应该跟爸爸妈妈好好商量。
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己先跑回来了,爸爸妈妈去学校找不到你,该多着急啊。
第二,还跟老师撒了个小谎,说爸爸知道的,但爸爸能够原谅你这次“善意的小谎”,下次不能再犯这个错误。
孩子一听,欣然接受了我的批评,跟我保证以后不再让爸爸妈妈担心,也不再撒谎。
现在,孩子不管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也不管做得对与错,都对我们说实话,这样就便于我们跟他一起探讨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
四、注重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
教育子女的责任,要由父母共同承担,哪一位都不能放弃自己的责任。
以前孩子做作业拖拖拉拉,一会儿喊饿了,一会儿说铅笔断了,一会儿又把笔停下来看着窗外……我们家离学校比较远,孩子每天早晨都必须早起,我们规定他8点必须睡觉。
他这样拖拉,我很着急,又要烧饭,还要不时跑过来督促他赶紧写作业,自己忙得不可开交,却什么又都做不好。
后来他妈妈就对他说:你赶紧把作业写完,可以看20分钟电视,或者出去玩一会。
此方法比较有效,对孩子触动很大。
现在孩子的习惯相当好,一到家就写作业,甚至不写
完不吃饭。
作业写完了,看会儿电视或者下会儿棋,再让孩子睡觉。
我们分工合作,时间就比较充裕了,一家人的学习、生活都很从容。
五、注意培养孩子学习的独立性。
孩子在家写作业时,一会儿就嚷嚷这里不会,那里不会的,作业写完后,也没有检查的习惯,全依赖父母的帮助,家庭作业正确率比较高。
每天回到家,他就是炫耀自己能得到了一百分。
后来我发现他的课堂作业经常有有错误,原因是,看题不仔细,做好后也没有认真检查的习惯,所以最近的回家作业,我都让他自己检查,不再全权代理了,让他做出一份能反映他真实成绩的作业来,让他看到老师批的作业,对他有所触动。
我家孩子从小表达能力就不是很好,又是个“宅男”,比较安静。
我们为了培养他的交流能力,每个星期都坚持带他出去走走看看,让他说说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
最近开始学写日记了,他一开始写的日记没内容,也总想着我能说给他写。
我就跟他说:我们先一起来说,你再把我们俩说的写下来,然后爸爸帮你修改修改,最后你再誊写到作业本上。
现在孩子已经渐渐找到感觉了,也能想到引用学过的或看到过的文中的语句。
虽然说得还不是很流畅,但我相信只要努力,他一定能写出比较生动的小文章来。
六、注重言传身教。
晚上,有时孩子作业写完了,离上床睡觉的时间还早,他就会笑眯眯地问:“爸爸,我还能不能再看会儿电视?”这时,我会说:“你看,妈妈还在忙家务呢。
爷爷这么大年纪了,还在看书学习呢,你应该怎么样呢?”儿子本来想抱怨一番的,一听这话,情绪立马好转,安静地拿起一本书看起来。
七、家长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自己先做到,不求优秀,至少合格,少一点功利心态。
说到平常心,就不得不提如何看待“考试分数”的事儿了,哪个家长不希望孩子考100分呢,包括我自己,也很在意孩子的成绩,分数毕竟是对前一阶段学习效果的检验,但是家长应该更关注孩子的学习能力、态度、方法、兴趣,以及对知识的真实把握状态。
这次期中考试孩子数学考了97分,他自己有点儿难过。
我就和他一块儿分析了试卷,并对错题进行了订正,他自己也意识到了是老毛病又犯了,浮躁、粗心。
心理学家曾经说过:①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便学会谴责②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便学会好斗③如果孩子生活在溺爱的环境中,便学会依赖享受④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便学会自信⑤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便学会喜欢别人⑥如果孩子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便学会努力奋斗⑦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会觉得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
加强与老师的联系和沟通。
彼此信任、相互交流对孩子全面进步很有帮助。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家庭教育的一点心得,我的孩子算不得有多好,我所说的也不一定有多正确。
教育孩子本来就是我们家长一生的事业,谁都不敢说我一定会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社会的栋梁之才,但是只要遵循科学的方法并努力去做,就有成功的希望。
多和孩子沟通交流,给他(她)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自信,他们就会真的变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