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涡旋式压缩机
静体外渐开线夹角及面积 7 1 7 2 0~2静外 S s 2 (r ) 2 d 0 2 2
S2
7 2 9 2
1 ( r ) d 2r 2 ( 2 )(3 ) 2 P=2πr
V2 2 S 2 h P ( P 2t )(3 ) h
2、轴向力平衡
1)采用推力轴承,减少轴向摩擦,保证密封 2)采用背压推力机构,泵压力自动补尝间隙 3)在涡旋体背面加弹簧,自动补尝间隙 4)在涡旋体背面加油压,补尝间隙
三、倾覆力矩:
轴承上受压力Fbt,Fbr与涡旋体上受力Fr, Fa,Ft不平衡,产生力矩使涡旋体产生倾覆 M ot Fbr hr Fr hb 绕t轴 R M or Fbt hr Ft hp Fa 绕r轴 2
i [
2N 1 3
s0
4、排气开始角θ*
]
n
3 0 2
Ф0——干涉齿处渐开线展角 α——渐开线起始角 由排气口的流量所决定
五、压缩机的排气孔口流量
由气体的连续方程
uA dv dt
dv u dtA
式中 A-排气孔密面积 u-气体流速 V-工作基元容积
M o M or M ot
2 2
四、涡旋体旋转惯性力及力矩平衡
思路:先将涡旋体质量采用传动到平面内进行平衡, 然后将涡旋体及曲轴连成一体行成二次平衡 1、动涡旋体惯性力的一次平衡 1)动涡旋体质心位置: 将动涡旋体质量坐标质心,质心m为座标m(xm,ym)
xm 2r ( sin q
基元②的内容积比
vs vi ( ) v( )
P( P 2t )( 2 N 1) 2 N 1 vi 2 ( ) P( P 2t )(3 ) 3
3、压力比,内压力比 1)压力比: p ( ) i ( ) Vi ( ) n 工作基元压力与吸气压力之比 ps 0 2)内压力比: p( ) i ( ) v1i ( ) n 工作基元压缩终了压力与吸气压力之比 p
v 0.95
四、涡旋式压缩机内压缩
1、压缩过程p~θ 、v~θ 曲线:
1)0 ~θ1——吸气,v由0↑vx,p=ps0
2)θ
1
~θ*——压缩,v由vx↓,p由ps0↑pdk
3)θ* ~2π——排气,v↓,p=pdk
2、容积比与内容积比
1)容积比:吸气容积与任意转工作基元容积之比 vs ' vi ( ) vi ( ) 2)内容积比:吸气容积与压缩终了工作基元容积之比
1 R ( )r 2 3 R ( 2 )r R1 ( )r
' ' F() Pps 0 (2 )(1 11 ) t1
同理
' ' Ft ( ) Pps 0 (2 )( i i 1 )
3、切向力矩和自转力矩: 1)切向力矩(饶o公转)
3 2 2
cos q
sin ) 2 2 3
ym 2r ( cos q
3 2
sin q 2
cos
sin
) 3 2 2
α——起始角,Ф——渐开线法端展角
2)动涡旋体质量:
h——高度
m1 h1s
1 2 m1 r h ( ) 2
二、轴向力及其平衡 1、轴向力:
轴向力Fa作用于各月牙形工作腔,是θ的函数
在吸气腔:
N s1 ' ' Fa ( ) ps 0P [ 2 ( i 1) (2i 1 )( i 1)] P i 2 2
在其它腔: S1由式5-9计算
N s1 ' ' Fa ( ) pbP [ 2 ( 1b 1) (2i 1 )( 1b 1)] P i 2 2
3)压缩容积随θ变化曲线
三、涡旋式压缩机输气量
1、理论输气量
qvt 60 nvs 60 nP( P 2t )( 2 N 1)h
2、实际输气量
qva v qvt
v v p T i
3、容积效率ηv
v 1, p 1, T 1, i 0.95
s ds
0
0
1 2 2 1 2 3 r d r 2 6
2、基元投影面积及容积: 1)工作基元投影面积 a)对于基元② S2=SL2-Ss2
动体内渐开线夹角及面积
9 0~2动内 2
S L 2
9 2 0
1 (r ) 2 d 2
体内高压 减少吸气过热 提高效率
体内低压 电机冷却 寿命长
特点: 形成背压, 平衡工作力 高压缓冲, 减少压力脉动 压差泵供油
2)卧式全封闭 涡旋式压缩机
3)汽车空调用 涡旋式压缩机
三、涡旋式压缩机特点 1、效率高 比往复式高10%, 2、力矩变化小
比往复式低10%,
压力变化小,噪声低 3、结构简单,体积小 往∶转∶涡=1∶3∶7 可高速∶13000r/min (零件数) 体积比往复式小40%,轻15%
y=r[sin(Ф i+α )-Ф icos(Ф i+α )]
外壁方程 x=r[cos(Ф 0-α )+Ф 0sin(Ф 0-α )]
y=r[sin(Ф 0-α )-Ф 0cos(Ф 0-α )]
3、涡旋体参数
基圆半径r,渐开角α ,涡旋体高h,
涡旋体壁厚t=2rα ,涡旋体节距P=2πr
压缩腔气体数N,涡旋圈数m=N+1/4
2、工作过程
动涡旋体O2围绕 静涡旋体中心O1作 平面运动(无自转)
a~b c~f g~j
吸气 压缩 排气
3、特点
无吸、排气阀,结构简单, 噪声低 吸气排气同时进行,效率高 每三周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无余隙无膨胀过程,效率高 曲线形状复杂,加工精度高
4、总体结构 1)全封闭立式涡旋式压缩机
给定空调工况
制冷剂:R134a
蒸发温度:t0=7.2°C 冷凝温度:tk=54.4°C 吸气温度:t1’=35°C 冷凝器出液温度:t4=46.1°C
热力计算
各制冷循环点状态参数:图5-24
1点: t1=t0=7.2°C,p1=p0=0.377MPa,v1=0.053m3/Kg
第四节、运动机构受力分析
'' '' ''
Frxo mo Ro 2
新线型, 优化设计
第二节 热力学过程分析
一、涡旋体型线
通常涡旋体型线为渐开线 1、圆的渐开线方程
基圆r,渐开角β,渐开角Ф,初始角α
x=r[cos(Ф+α )+Фsin(Ф+α )]
y=r[sin(Ф+α )-Фcos(Ф+α )]
2、涡旋体渐开线方程
内外涡旋体为+α ,-α 起始角;
内壁方程 x=r[cos(Ф i+α )+Ф isin(Ф i+α )]
(2 S11 S12 2S13 2S14 )h
S12两基圆之间的面积
S14刀具铣销掉的面积
2)吸气基元容积vs
吸气时θ=0;有N对涡旋体基元将进入压缩此时体积
vs P( P 2t )( 2 N 1)h
a)θ=0,③气室闭合 b)θ =2π ,③变为② c)θ =θ *时,②与①连通
A R h
' 11
R11 R1 R R1
' '
' 1
2 1 3 ' R11 r ( ) r ( 2 ) r ( ) 2r (2 ) P(2 ) 2 2 p p Ft1 ( ) P(2 )( p1 p2 )h Pps 0 (2 )( 1 2 ) ps 0 ps 0
t=2rα
b)对基元③: v 3 P( P 2t )(5 )h
P( P 2t )( 2 3 1 )h
c)对任一基元: vi P( P 2t )(i 2 1 )h d)对基元① : v1 S1h
S11排气开始前后的面积
四、发展趋势
1、涡旋体线型研究开发 修正中心腔涡旋线,以降低涡旋体顶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触应力 采用变基圆半径渐开线,以提高效率及可靠性
采用混合基圆半径渐开线或代数螺旋线以提高可靠性
采用双涡旋体型线以增加单机容量
2、扩大容量
变频涡旋机,
双机共壳
3、扩大应用范围
开发低温涡旋压缩机, 涡旋充气泵, 空气压缩机
4、理论研究
第五章、涡旋式制冷压缩机
主 要 内 容 工作原理、总体结构及特点 热力过程分析 运动机构受力及分析 密封与防自转机构 输气量调节
第 一 节 涡 旋 式 制 冷 压 缩 机 工 作 原 理
第一节涡旋式制冷 压缩机工作原理
一、涡旋式压缩机
工作原理
1、基元容积形成
静涡旋体与动涡旋体
之间形成的月牙形的 基元容积。
M t ( ) Ft ( ) R
2)自转力矩(绕o’自转,用防自转机构消除)
1 M z ( ) RFt ( ) 2
' ' Pps 0 hR(2i )( i i 1 )
4、径向力:Fr(θ) 作用于曲轴销、键可忽略
Fr ( ) 2rh( p1 p2 ) ps 0 2rh( 1)
2 P 2 h ) (1 ) u (1 A 2 2 P 2 h u (1 ) (2 ) A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