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代码:11517
学号:201011208110
HE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文献综述
题目关于乡村旅游游客满意度的文献综述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市场营销
学号2010
系(部)工商管理系
指导教师(职称) 教授
完成时间2012 年10 月26日
关于乡村旅游游客满意度的文献综述
摘要: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旅游方式,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尤其是在推动乡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旅游者对乡村旅游地关心的焦点也集中在旅游地能否提供满足其需求的旅游产品,因而乡村旅游地发展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从旅游需求角度出发,在供求关系链上寻找供需协调平衡。
通过以游客需求为导向、以游客满意为核心获取有利于旅游地发展的信息,
关键词:乡村旅游、满意度
一、相关概念
顾客满意度的概念首先由Cardozo 于1965 年首次用于营销学。
上世纪70 年代, 美国学者Pizam 等对旅游目的地的游客满意研究为游客满意理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到目前为止, 国外对旅游目的地游客满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游客满意的内涵、影响因素和游客满意度测度等方面。
我国的游客满意研究起步晚、发展慢, 研究文献较少, 而且国内的研究在时间、视角和深度上表现不平衡。
内地研究文献主要涉及游客满意的定义、影响因素和作用等理论问题。
Kolter ( 1996)指出, 满意度是体验与期望两者间差异的函数, 因此顾客满意度是来自于对产品之功能特性或结果的知觉, 以及个人对产品的期望, 两者比较后形成其感觉愉悦或失望的程度。
二、国内外研究成果
1.国外研究现状
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 欧洲每年旅游总收入为2180亿美元, 其中乡村旅游收入占5% ~10% 。
英国是世界上发展乡村旅游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20 世纪60 年代左右, 就兴起了乡村旅游。
法国在1998 年, 2/ 3 的法国人选择了国内度假,其中33%的游人选择了乡村度假,仅次于海滨度假的比例( 44%)。
居民对乡村旅游的影响的感知和态度既有反对也有支持,程度各异,Weaver(2001)对澳大利亚沿海乡村地区居民对旅游态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4的居民因与旅游者接触较多,支持乡村旅游的发展;1/2的居民对乡村旅游持中立态度;1/4的居民认为乡村旅游除了能为当地提供一些就业机会,再无裨益,因此反对发展乡村旅游。
Campbell(1999)关于哥斯达黎加奥斯辛诺发展乡村旅游的研究则证明多数当地居民对乡村旅游持支持态度。
据Allen,etal在1988年的调查显示:影响居民对乡村旅游感知与态度的因素主要有当地经济水平、旅游业发展程度、居民受教育程度、年龄和参与旅游业的程度等。
有关美国科罗拉多州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研究表明,性别、婚姻状况、就业等人口学特征对居民的态度并无显著影响,但居民年龄越大,受教育程度越低,则越不支持乡村旅游;经济和旅游业都很发达或都不发达的乡村居民,对旅游开发持积极态度;反之,经济部发达或旅游业不发达的乡村社区居民,对旅游业持消极态度。
2.国内研究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1996~ 1997 年, 我国从南到北涉及观光农业这一主题的开发项目累计投资达30 亿元以上。
1998年,我国国家旅游局推出的
乡村旅游国线涉及全国20 余个省、市、自治区。
目前, 全国乡村旅游景区( 点) 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 亿人次, 旅游收入超过400 亿元人民币。
相关数据统计显示, 农村地区的旅游收入已占到国内旅游收入总额的21.5% ,农民获得了旅游收入份额的11. 6%。
据调查, 我国已有至少10000个村、约300万人口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而致富, 如安徽省黄山市, 2000年黄山市乡村旅游接待量占黄山市当年接待量的40% , 乡村旅游收入相当于黄山市当年旅游总收入的20%。
近年来,我国各省市对乡村旅游引起足够的重视,均设置有其各自的乡村旅游地点, 如2006年,河北省首批确定了30 处乡村旅游示范点,为广大省内外游客提供了乡村游的最佳去处。
3. 影响因素分析
帕孜来提.尼亚孜和海米提.依米提总结出影响乡村旅游游客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有下列四项:
①个人因素, 包括个人态度和期望值等心理因子。
兴趣使个体的心理活动集中指向兴趣的对象, 表现出极大地关心, 这本身就包含着一中积极的态度成分。
不同的兴趣会产生不同的态度, 个体对凡是能满足自己的旅游需要或有利于达到目标的对象, 一般都能产生喜好欢迎的态度, 而对影响满足旅游需要和妨碍目标实现的旅游对象, 则会产生排斥以至厌恶的态度。
②环境因素, 包括服务环境和自然环境。
游客旅游时首先接触的是环境, 而且环境会直接影响游客的实际体验值, 尤其是服务环境。
有关调查表明, 游客对农家乐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服务质量。
③活动因素, 包括参加的旅游活动的特征。
农家乐旅游有别于其它休闲旅游形式, 农家乐旅游所开展的各种类型的旅游项目就是农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游客可以亲自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参与赶牛犁地、播种栽苗、浇水施肥、松土除草等农事作业, 体验农耕生活的辛酸劳累, 同时也可参与采摘、收获、品尝等农业生产活动, 让游人感受农业丰收的喜悦。
对旅游者来说, 这些旅游活动是有体验价值的。
④经营设施因素, 包括硬件施舍与特色经营活动。
旅游对象和旅游条件是旅游态度形成的客观前提。
旅游对象和旅游条件具有满足人们需要的功能, 有可能使人们产生积极的旅游态度。
例如, 某农家乐旅游设施的建设存在很大问题, 没有特色活动, 必然使旅游者产生不良的态度, 从而影响实际体验值, 也就是影响满意度。
三、总结
从各位学者的研究看来,国内外乡村旅游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成果, 同时也面临了发展的瓶颈和理论研究的局限。
通过分析影响游客满意度因素的基础上,在未来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从以下及方面改进:1. 了解并研究旅游服务对象的心理特点。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 在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中经常表现出与他人不同的心理特点。
因此, 每个人在旅游选择和旅游行为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倾向性也不同。
为提高游客满意度, 首先要从旅游者的心理特点入手, 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 满足他们的需要。
2. 提高服务质量, 改善环境条件, 大力宣传环保意识。
服务是旅游业的生命线, 这越来越为大多数人所公认。
在具备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旅游设施的前
提条件下, 旅游服务水平的高低, 旅游服务质量的好坏, 是决定旅游业发展的关键。
旅游业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大力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使旅游者乘兴而来, 满意而去。
3. 丰富农家乐的活动形式与内容、突出各自的特色。
农家乐的最终目标是乐, 因此要改变活动项目单一化形式, 增加与农业有关的参与性旅游服务项目, 比如有些农家乐庭院内有多种果树, 可供游客自己摘果吃。
此外还有种菜养花, 刺绣等参与性项目。
4. 完善基础设施, 大力改善餐饮卫生安全条件。
基础设施是接待游客, 提供旅游服务的基本保障。
修建一些休闲的休息, 娱乐场所, 停车场, 方便简洁的卫生间, 还有便利店、小药店也可满足不同游客的需要。
四、参考文献
[1]王兵.从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J].旅游学刊. 1999 年第2 期
[2]罗毅, 胡晓铎.让游客尽享回归自然之乐[N].中国旅游报.1996.11. 9
[3]郭济东. 波兰旅游业奏响田园交响乐[N].中国旅游报.1997, 3, 24
[4]殷作恒.日本的观光农业[N].中国旅游报.1996. 12.15
[5]张静谭,福庆.云南西山乡村旅游游客满意度分析[N].金卡工程·经济与法. 2010年05期
[6]陈淑君,赵毅.对旅游服务满意度的思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
会科学版),2003.29(l):115-119
[7]南剑飞,熊志坚,张鹏等. 试论顾客满意度的内涵、特征、功能及度
量[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3(9):11-14
[8]何景明.市郊区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研究--以成都农家乐为例[J].地
域研究与开发[J].旅游学刊,2007,(11):32-37
[9]张朋.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N].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
报.第23卷第1期.2005年2月
[10]马艳平. 对进一步发展我国乡村旅游的策略探讨[N].武汉航海职业技
术学院学报. 第2卷第1期.2007年3月
[11]尹振华.开发我国乡村旅游的新思路[J].旅游学刊.2004.(5)
[12]邵琪伟.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J].求是,2007.1)
[13]萧歌.旅游产品设计需注入现代元素[J].旅游调研2006.(6)
[14]张朋.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
[15]李智虎.谈旅游景区游客服务满意度的提升[J].营销企划.2003.4: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