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知识框架第三章

教育学知识框架第三章

第三章教育与个体身心发展第一节个体身心发展概述一、个体身心发展的含义: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尤指个体身心两方面的积极变化过程。

身体发展指个体有机体各个组织系统的健康发育和体质的增强。

心理发展包括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的发展。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特殊性(1)个体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三、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1)内因论孟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典型代表(2)外铄论柏拉图是西方古代内发论的典型代表(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1)内因论1、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2、柏拉图——认为“理念”先天存在于人的灵魂内,人只有通过追忆才能获得知识;3、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费洛伊德——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4、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发展的决定作用,认为“所有其他的能力,包括道德都是受成长规律支配。

”(2)外铄论1、荀子——我国古代性恶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只有通过学,才能发展善。

2、英国哲学家洛克——“白板说”,人的心灵是“一块白板”,本身没有任何内容,可以在上面任意涂抹,即外部力量决定人的发展状况。

3、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强调外部力量的决定作用。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通过个体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外部环境——如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个体积极的实践活动是架通内因和外印的桥梁,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直接、现实的力量。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发展速度。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青少年身高、体重两个生长高峰期——0—1岁/青春期2、不同方面发展有早有晚。

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发展关键期是指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形成某方面能力,达到某种水平可能性最大的时期。

比如2—3岁,是儿童口头语是音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期。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决定了教育活动要善于捕捉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期,及时施教,以促进个体更好的发展。

(2)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生理方面的顺序性——躯体的发展遵循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的发展顺序;心理方面的顺序性——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从一般情感到高级情感的发展顺序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我们的教育活动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

(3)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婴儿期(0—3岁)、幼儿期(3—6岁)、儿童期(6—11、12岁)、人的发展阶段少年期(11、12—15岁)、青年期(14、15—17、18岁)成年期(18岁以后)、成年期分为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

(4)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1、男女性别的差异个别差异性表现两方面2、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决定了教育工作中应发现和研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因材施教,实现教育的丰富化和多样化。

(5)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互补性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失明者可通过听觉、触觉等来补偿)互补性也存在于生理机能与心理机能之间。

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与残缺。

互补性规律告诉我们,发展的可能性有些是直接可见的,有些是隐现的,培养受教育者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3)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第二节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一、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二、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三、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四、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一、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遗传的概念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等,也叫遗传素质。

(2)遗传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地位1、遗传素质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现代遗传学研究证明,遗传基因是物质基础在于核糖核酸排列及其活动的差异性。

3、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不能夸大遗传决定论者把遗传看做是决定人发展的唯一因素,如美国坦莱.霍尔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这种观点过分夸大了遗传素质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是完全错误的。

二、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成熟的概念在教育学中,成熟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展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已由儿童成长发育成人。

其主要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2)成熟对个体身心发展的意义1、人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的2、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3、成熟与训练的效果是契合的,一种机能的发展由成熟支配时,没有必要超前加以训练。

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提出了个体发展的成熟决定论。

夸大了成熟的作用,但也肯定了成熟的意义。

三、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环境的概念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

自然环境(包括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1、按性质分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与个体相关的其他社会关系)大环境(指个体所处的总体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如某一国家、某一地区)2、按范围分小环境(与个体直接发生联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如某一个家庭、某一所学校)(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不同环境有不同影响,同一环境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影响)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充分利用环境因素的积极作用,抵制消极影响)3、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被动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积极利用环境,发展自身)环境决定论把人看成是环境的消极适应者,片面夸大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

墨子——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荀子——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四、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从过程结构的角度看,包括活动主体的需要和动机,指向的客体对象,活动的目的、内容、手段和工具、行为程序、结果及调控机制等基本因素。

2、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生理活动——与人的身体发展直接相关,是其他方面发展的基础。

心理活动——最基本的是认识活动,它满足个体与外界环境进行信息交流和自我控制的需要。

社会实践活动——是个体活动的最高层次,是一种能量的交换,也是最富有综合性的活动,体现了人的主动选择。

人的主观能动性从综合的意义上把主体与客体、个体与社会、人的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联系起来,对个体的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

第三节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一、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也即教育的基本功能(1)教育对人价值的发现(发现人的价值)所谓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

(2)教育对人潜力的发掘(发掘人的潜力)潜能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能够把未成熟的人培养为成熟的人,把平凡的人培养成出色的人的可能性和前提条件。

(3)教育对人力量的发挥(发挥人的力量)人的力量是身体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综合。

但人的根本力量,在于人具有精神力量。

教育培养和发展人的身体力量、精神力量,力图使人的身心发展得到和谐。

(4)教育对人个性的发展(发展人的个性)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本质和真谛。

发展个性就是要在人的共同性的基础上,充分把人的差别性显示出来,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二、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特殊功能(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研究揭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把握好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不是没有条件的。

“教育万能论”是错误的,教育既不能超越它所依存的社会条件,又不能违背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年龄阶段去任意地决定人的发展。

它要求学校按照教育规律办事。

第四节普通中等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特殊任务初级中学(13、14——16、17岁)少年期普通中学高级中学(16、17——19、20岁)青年期一、少年期的年龄特征与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1)少年期的年龄特征1、少年期是人身心变化剧烈的时期2、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意味着在这一时期,少年试图从心理上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

3、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展,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这是人生过程中由单纯对外部世界的探究到关注内部精神世界变化的转折时期。

(2)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总的来说,初中教育在促进少年身心发展的任务,可形象地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

1、在身体发展方面——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让少年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意义;2、在认知方面——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3、在情意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4、在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这一阶段也是培养初中生自我认识能力的起始阶段。

二、青年期的年龄特征与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1)青年期的年龄特征1、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

2、青年期是人生最富有浪漫情调和锐气的时期,也是人生的定向时期,个性的定型时期和个体从准备投入社会生活向正式投入社会生活转变的时期。

(2)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高中阶段是中学时期学习负担最重的时期。

1、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解决认识问题和价值问题,是高中教育阶段的一个特殊任务。

认识方面——高中生可能出现两类极端问题,一是过分自我欣赏和苛求社会;二是心理失衡,在认识上把社会理想化,对自己缺乏信心。

价值观上——也存在两种极端,一是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二是看不到自己的独特价值,只求生存适应,不求发展创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