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唐雎不辱使命》学案设计第一课时课堂导学△课前预习1、《战国策》是末年(人名)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书,共篇。
2、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2)仓鹰击于殿上()3、一词多义(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2)受地于.先王()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3)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4)亦免冠徒.跣()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以.君为长者()徒以.有先生也()(5)以君为长者.()(6)此庸夫.之怒也()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夫.专诸之刺王僚也()4、古今异义(1)虽然..,受地于先王(古义:今义;)(2)岂直.五百里哉(古义:今义:)(3)大王加.惠(古义:今义:)(4)以头抢.地耳(古义:今义:)(5)长跪而谢.之(古义:今义:)(6)休.祲降于天(古义:今义:)(7)秦王色挠.(古义:今义:)5、词类活用(1)天下缟素..()(2)请广.于君()(3)轻.寡人与()6、其他文言实词解释(1)秦王怫然..怒()(2)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3)寡人谕.矣()7、句子翻译(1)判断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译:(2)倒装句:安陵君受地于先王。
译:△教材解读8、本文通过记叙的经过,表现了唐雎的布衣精神,也揭露了秦王的本质。
△问题探究9、请在文章里找出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和他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并将其抄写下来。
△阅读鉴赏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0、解词(1)秦王怫.然.怒()(2)天下缟素..()12、翻译句子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译: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真的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1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此庸夫.之怒也B 天下缟素.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可以弹素.琴C 秦王色.挠D 亦免冠徒.跣色.愈恭徒.属皆曰:“敬受命。
”同步训练△积累与运用1、古诗文默写(1)相随饷田去,。
(2)今夜偏知春气暖,。
(3)鸡声茅店月,。
(4)酒困路长惟欲睡,。
2、文言实词积累(1)安陵君其.许寡人(其:)(2)虽然..,受地于先王(虽然:)(3)以君为.长者(为:)(4)非士.之怒(士:)3、句子翻译(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译:(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阅读与鉴赏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4.解释加点的词。
(1)故不错.意也__________________ (2)轻寡人与._.__________________ (3)虽.千里不敢易,岂直.五百里哉______________(4)请广.于君___________________5.选择译文正确的一项。
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 )A.以为安陵君是年长者,所以不放在心里。
B.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C.认为安陵君是年长者,所以不注意他。
D.拿安陵君当作忠厚的人,这是不打他主意的缘故。
②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 )A.现在我拿十倍大的土地,请求安陵君扩大我的国土。
B.现在我拿十倍大的土地给安陵君扩大领土。
C.现在我拿十倍的土地,请求安陵君扩大影响。
D.现在我认为十倍大的土地,可以请求扩大安陵君的领土。
6.下列句子里加点的词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词,表示什么语气。
①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也:②岂直五百里哉.? 哉:③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与:7.段中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是:8.段中表现秦王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是:9.唐雎维护领土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10.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第二课时课堂导学△积累与运用1.古诗文积累(1),村南村北响缲车。
(苏轼《浣溪沙》)(2)因思杜陵梦,。
(温庭筠《商山早行》)(3),岁晏有余粮。
(白居易《观刈麦》)(4)池上碧苔三四点,。
(晏殊《破阵子》)2. 解释下列加点词(1)大王加惠..怒()..()(2)秦王怫然(3)天下缟素..()(4)长跪而谢.之()3翻译下列句子(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教材解读4. 唐雎说“与臣而将四矣”“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暗示了他,也照应下文,说明他言必信,行必果。
△问题探究5.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6.请结合上下文仔细揣摩分析“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这句话的“潜台词”。
7.选文最后一段写“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的原因是什么?对表现唐雎有何作用?△阅读鉴赏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逆:谕:9.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太守谓.谁B.天下缟素.吴广素.爱人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受.任于败军之际D.怀怒未发.野芳发.而幽香10.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11.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同步训练△积累与运用1. 古诗文积累(1),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3),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4)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2. 解释下列加点词(1)岂直.五百里哉()(2)免冠徒跣.( ) (3)以头抢.地( ) (4)休祲..降于天()△阅读鉴赏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浮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安陵君其.许寡人食之不能尽其.材B.愿终.守之,弗敢易未果,寻病终.C.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D.否,非若是.也安能辨我是.雄雌4.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王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致“伏尸百万”的可怕场景,目的是用武力来恫吓唐雎。
B.唐雎用专诸、聂政、要离这些平庸之人因怒行刺的故事,表明要效法他们跟秦王拼命。
C.文中唐雎佩剑入朝要与秦王拼命这一情节,强烈表达了作者要颂扬正义的思想感情。
D.无论秦王是真屈服还是假屈服,“长跪而谢”都表明唐雎在这场较量中取得了胜利。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①以头抢地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徒以有先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课前预习1、西汉刘向国别体 332、(1)错通措(2)仓通苍3、(1)派遣出使(2)从到(3)用凭借把因为(4)光着只,仅仅(5)……的人……的原因(6)对成年男子的称呼句首发语词,无意义4、(1)虽然,古义:即使这样;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2)直古义:只,仅仅;今义:不弯曲(3)加古义:给予;今义:增加(4)抢古义:撞;今义:抢夺(5)谢古义:道歉;今义:感谢;凋谢(6)休古义:吉祥;今义:休息(7)挠古义:屈服;今义:用手抓5、(1)缟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是穿丧服的意思)(2)广(形容词作动词,扩充)(3)轻(形容词作动词),轻视)6、(1)盛怒的样子(2)平民(3)明白,懂得7、(1)译: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
(2)译: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
8、唐雎出使秦国,与秦王进行外交斗争不畏强暴、敢于斗争骄横欺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9、“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或“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轻寡人与?”10、(1)盛怒的样子(2)穿丧服11、译: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真的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12、C同步训练一、积累与运用1(1)丁壮在南冈(2)虫声新透绿窗纱(3)人迹板桥霜(4)日高人渴漫思茶。
2(1)其: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2)虽然:即使这样(3)为:当作(4)士:这里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3、(1)译:我我想要用五百里的土地跟你交换安陵国,安陵君你一定要答应我啊!(2)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